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l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导”和“主体”一字之差,却有不同的意义,老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老师的“主导”要以学生的主体为依托。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少,学生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意愿,等着老师的讲解。  相似文献   

2.
赵盟 《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61-162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原则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语言和课堂提问的实施。如果把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这两个方面设计得巧妙而又自然有效,那么,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就会随着老师指引的方向而活动。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问题,讲授知识,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有系统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为什么问?""问什么?""怎么问?"不仅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更是教学机智和学科素养的体现。下面,笔者从历史学科的角度,就课堂提问的功能、原则、方式、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一)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科  相似文献   

4.
教学方法是受教学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必然会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学生在家通过教师发布的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翻转课堂中教师从主动变为被动,从主导变为引导,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答疑来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是个性化的学习方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法对A大学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课堂教学效果比较满意;直接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方法;课程讲授表现出学术性、符合学生水平和逻辑性三个特征;课堂互动表现为一种问答式的互动和教师主导下的互动,频率不高,模式较单一;PPT在教学中运用较普遍,但部分教师讲课过于依赖PPT;课堂秩序总体较好,但部分课堂秩序混乱,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不作为";多数教师在学业要求和学习支持方面做得较好,但少数教师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也不给学生提供学习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为改善大学课堂教学状况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这里的主导,往往就体现在教师的"抓点"上。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学生遇到困惑,理解停留在浅层次时,或是在学生认知忽略处巧妙"抓点",以教师的主导推进课堂教学,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学理念,影响了几代语文人。然而,对于不少语文老师来说,要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导"并非易事,不少教师虽表面"主导"了课堂,却"钳制"了学生。教师只有会导、善导,才能成为真正有意义的课堂"主导",才能引领学生占领思维高地,迈入语文世界。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很关注的问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这个问题,想办法吸引学生,把学生带进求学的氛围中,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98):136-137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老师转变观念,大胆创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老师就必须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新理念,多研究、多实践是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已实施多年,但有些老师由于信息闭塞,不注意学习等原因,习惯"穿新鞋,走老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就必须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增强教学魅力,提高课堂效果。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其一,思想落后,课堂传统。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是传统面貌,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者和控制者。这表现为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将课堂只当成自己展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空间,有的教师干脆将课  相似文献   

11.
目前初中语文新课改已全面推开,课堂教学体现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新教学的思想,这无疑是可喜可贵的。但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让人深思的问题,这里提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一、主导不能丢新课改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特别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指出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于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唯学生至上,课堂由“一言堂”变成了“大放羊”、由“满堂讲”变成了“满堂闹”,老师不“主导”了,课堂完全放开了,课堂秩序乱了,学生思维乱了,学生认识乱了。这是另一种极端:丢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试想,在完全丢了“主导”…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很有必要避免与改善的地方,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四忌"。一、忌"死守教参"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中,课堂上有一些教师很有必要注意的地方,这些方面也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许多教师在展开课堂教学时都容易"死守教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完全没有新意,都是按照教参上生搬硬套。这种教学理念不仅会让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僵硬,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十分低下,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也非常局限。  相似文献   

13.
马丽 《考试周刊》2015,(30):155-156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基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有效途径。如何组织课堂教学需要一定方法,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反映教师的教学才能和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是双向的,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精练,着重培养学生能力等已成为课堂教学共识。近期,在初中语文教学教研活动中接触到一些老师,由于教学方法不当,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5.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很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就要认真了解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学生的特点,以此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崔军华 《中国教师》2013,(14):40-41,45
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健康成长,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把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宝贵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效率,正确指导学生探索知识、增长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1,(59):6-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革新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学习的引导者,起到的是"主导"的作用,要真正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课堂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多种现代技术手段配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反思,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先学后教:还学生一个真正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习惯于把“教”放在首要位置,忽视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未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20.
正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实现的。新课改下,我们的课堂确实某种程度上让学生有参与,与传统的满堂灌、零参与不同,老师的完全课堂消失了。但是你会发现,教师还很累,学生还很苦,学习效果自然照旧是外甥打灯笼。究其原因,是没有全面依靠学生,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课堂教学应展示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