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侵权现象大量出现,危及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和谐社会应是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被尊重和保障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侵权责任法规范的调整。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侵权责任法的价值取向是公正与安全。侵权责任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与功能,一是和谐价值与衡平功能,二是矫正正义与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第23条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鼓励和弘扬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但其没有理清侵权人、受益人、见义勇为者三方权利义务关系,难以实现其立法目的。而受益人对救助者的补偿并非基于侵权行为,不是侵权责任,因此不应在《侵权责任法》中加以规定。应考虑适用无因管理制度以及行政责任共同保障见义勇为者权利。  相似文献   

3.
侵权责任法通过其功能对受到侵害的权利和利益予以保护,从而达到一种利益的平衡,侵权责任法的功能是体现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和司法最重要的部分。至今日,侵权责任法的功能也呈现一个渐次演变的过程,经历了复仇、赎罪、惩罚、赔偿损害和预防损害等。在现代社会,对侵权法的功能有单一功能说、双重功能说、多重功能说,其中,多重功能说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侵权责任法>独立于债法的立法背景下,建立完整的自助行为制度更有助于侵权责任法补救、制裁与预防三大功能的全面实现.自助行为可以弥补<侵权责任法>补救功能的负面效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该法惩罚功能的有限性实现.但我们对最新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关于自助行为制度的缺失感到遗憾.我国未来的<民法典>与现行的<侵权责任法>应采取一般化与类型化相结合的立法模式,构建完善的民事自助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法立法价值取向的实然社会效应总会与立法者所期待发生的价值牵引发生偏差。侵权责任法立法价值取向的实现存在不可忽视的障碍。立法者赋予侵权责任法利益衡平、区别对待与社会责任的价值取向,在司法实践中受到社会外部性的影响,其实然结果出现一定偏差,导致了抑制主体自由、法的确定性失却与不平等性一定程度上加剧的负效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和寻求侵权法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契舍点的解决路径,对于缓解侵权责任法立法价值取向在应然层面与实然层面的二元矛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混杂,导致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形成了二元化结构的认定和赔偿体系。侵权责任法创造性的采用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中性直观且包容性强,为建立统一的法律适用起到了指导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侵权责任法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建立了适合国情的多重归责体系;对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也进行了准确的界定。这些内容的规定,平衡了患者和医方的利益关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医疗损害责任的概念混杂,导致在司法实践的适用中形成了二元化结构的认定和赔偿体系.侵权责任法创造性的采用统一的医疗损害责任,中性直观且包容性强,为建立统一的法律适用起到了指导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侵权责任法以过错责任原则为基础,建立了适合国情的多重归责体系;对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也进行了准确的界定.这些内容的规定,平衡了患者和医方的利益关系,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美国法上Cox诉Pearl Investment Co案为例,针对共同侵权人权利放弃制度的研究线索,为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9.
侵权责任法在产品责任中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该制度的设立具有公正、正义和秩序等法理基础和正当性。现阶段除了产品侵权需要严加惩罚外,笔者认为其他恶性的、严重危及社会公众利益的,造成财产损害或人身损害的行为也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同时立法应从保护被侵权人利益和维护社会正义出发,应适当扩大惩罚性赔偿请求权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0.
侵权人不明的高空抛物案如何处理,学界和司法界争论不休。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侵权责任法》,虽然对侵权人不明的高空抛物案责任认定作出了统一规定,但导向欠佳。治理高空抛物致害行为必须综合采用以下方法才能奏效:物业管理,防控在先;司法机关,尽力办案;国家救助受害人;提倡购买保险。  相似文献   

11.
《侵权责任法》第77务明确了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制度,其正当性之争及适用问题成为侵权法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国内外高度危险责任限额赔偿的法律发展表明,该制度在各国侵权法中不具有系统化特征.从高度危险责任制度的设立目的、严格责任的本质特征以及节约社会成本等角度分析,限额赔偿制度在理论上缺乏正当性.在最终废除高度危险责任领域中的限额赔偿制度之前,我国有必要正确理解和适用相关法律条文,并适时调整最高限额.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侵权责任是由实施侵权行为人来承担的。换言之,侵权行为人与侵权责任承担人为同一主体。但在某些情形下,侵权行为人与侵权责任承担人为两个主体,即侵权行为人与侵权责任承担人是分离的。对此,《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了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利益衡量原则是环境侵权私法救济的核心,即通过对受害者所遭受侵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加害行为的公共性、回避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利益衡量,得出终局的违法性判断。在"解释论"语境下,检讨司法实务中"利益衡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利益衡量要素,协调个人、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多元利益。以期增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在环境侵权救济中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4.
任何国家的立法都是有价值性和功能性的,任何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是追求一定的价值目标和达到一定的功能。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价值目标是追求正义和建立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秩序。其社会功能定位突破了大陆传统民法思想损害填补一元论观点,既坚持将矫正正义作为侵权法的哲学基础,又赋予侵权法一定的惩罚和遏制功能,实现了私法惩罚和公法惩罚相得益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罗马私犯法以其丰富的法制内容和深邃的法治理念对后世的侵权行为法产生巨大影响.法、德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法直接继承和发展了罗马私犯法的精髓.深入探究罗马私犯法所蕴藏的法律精神,重温罗马私犯法的基本制度和罗马法学家对私犯法的精辟论述,对当今中国民法典侵权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归责原则是民事责任的核心理论,民事责任的类型包括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就这两种责任的归责原则,在我国民法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没有定论,各种学派各持己见。文章以自然法思想为理论基础,探究我国《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关于侵权责任和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选择依据,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侵权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过错责任为原则,以无过错责任为例外;对于违约责任而言,其归责原则是以无过错责任为原则,以过错责任为例外。  相似文献   

17.
在发生高楼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时,为了分散损失,维护受害者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安宁,通过保险的方式提供救济有积极意义,但也有其自身的弊端,保险救济方式不是最佳的方式;将高楼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的问题完全脱离侵权法的框架,交由社会保障的途径予以救济,则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社会保障机制本身存在着的无法解决的难题;物业管理人承担责任是过错责任,是有条件的,不能作为处理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的一般原则;侵权法规范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应当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分散损害的一种努力,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有适用的空间。作为普通归责方法的一种例外,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及调整行为的性质不应成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应当受到规制:一是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二是必须依据公平观念确定责任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关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侵权责任的立法存在法律效力较低、责任不明确、免责事由和归责原则不统一等问题。《侵权责任法》的出台为此种侵权责任的承担提供了最高法律依据,并对责任确定、归责原则、补充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未成年学生人身损害的处理应明确教育管理保护的职责和过错原则以及法定的免责事由,有关的地方性立法应作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