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许海燕 《辅导员》2014,(14):62-63
数学教师许海燕执教展示课 在我校第二届学术节“体验式课堂”交流展示课上,我有幸执教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本节课是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类三角形特点,能分辨各类三角形。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我执教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在设计把三角形按边分类这一环节时,我遇到了一个难点:三角形按边如何分?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材中都没有详细说明三角形按边分的理由,对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实只要让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即可。但是,作为一节公开课,如果不把知识的结构弄清,如何能收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呢?于是,我翻阅了相关资料,其分法如下:方法一: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包括等腰三角形)。方法二: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这两种分类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显然都比较难以理解。如果硬把这些分…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了同课异构,大家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实不管是哪种模式下的课堂,关于数学本质和儿童理解是我们的共同话题,以下是我在执教本节课时的一些想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要带领学生体验和了解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到底借助什么样的材料来探究三边关系比较合适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惊叹于华应龙老师的粗纸条(如皋市一位老师的课上也采用了此材料),能够让学生放弃宽度来借助纸条的边线讨论关系,从而逼近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梯形概念引入教学设计一例庐江县城关小学张星北"梯形的认识"是小学平面几何图形教学的最后一节。由于梯形的内涵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更难理解,加上初学时学生易与平行四边形混淆。因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这个难点,巧妙而又准确地引入新课,为揭示梯形概念的内涵,起到...  相似文献   

5.
《三角形的分类》是北师大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三角形的分类,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直角、钝角、锐角的基础上学习的,让学生在已有  相似文献   

6.
廖世昌 《教师》2011,(7):49-49
今年上期,笔者在担任资兴市数学青年教师教学比武的评委期间,听了二十余节课,总体感觉参赛教师的课精彩纷呈,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是也有个别教学环节存在"走过场"之嫌。本文就"猜一猜"这个环节谈谈粗浅的看法。本次教学比武参赛选手的教学内容都是湘教版八年级下册3.1.4《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中  相似文献   

7.
聂虹 《辅导员》2010,(24):34-34
前些日子市里举办青年教师"三课功"大赛,我班学生配合外校一青年教师上了一节数学课。本节课介绍的是"直线""线段""射线"知识。  相似文献   

8.
把三角形的稳定性教成了生活中的"稳固性",真的是"拉一拉"这个教学活动惹的祸吗?我认为,不是的。是否能科学合理地教学三角形稳定性,体验平行四边形的易变形性,取决于一线教师对这两个特性理解的程度和教学细节的处理,而与"拉一拉"这个操作形式无关。对于平面图形,给定的一个多边形(n边形)是由它的各个内角  相似文献   

9.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2004年第1版)的教学内容。我(指陶银华,下同)执教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是本校内部教研时的一节公开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全等三角形性质的情况下进行的。我根据教材,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地实践、探索和交流.寻找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教学方式,训练了学生的基本作图能力和分类讨论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积累了研究问题的经验和方法,发展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三总复习阶段,在复习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后,我安排了这样的一节习题课:……  相似文献   

11.
[案例背景]为什么这节课的作业这么差?一次,我作为教研员到学校调研,在所调研的学校上了一节数学课,教学内容是浙教版第七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这节课引起了我对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思考,也对如何有效地运用课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2.
罗建南 《广西教育》2014,(20):52-52
那天下午的课,是讲评《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单元的测试题。可能是试题偏难、学生水平有限,一些学生答卷时不会,讲评时依然"不懂""不会",不管我怎么讲。我的情绪有点焦躁起来。不久,所有的学生都"安静"了,连原来几个比较配合的学生,也不再回答我的任何问题了……再后来,我讲到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是9cm,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很多学生不能理解这道题目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李莉  王燕 《河北教育》2000,(1):33-33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三角形转化成为长方形或者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一、巧数方格,蕴伏规律。 引入新课后,首先是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面积是它所在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出示一底是6厘米.高是4厘米的三角形,如图: 先让学生思考:每个小方格…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通过学具"拉一拉,拉不动"的操作方式,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只能反映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征,不能表明三角形稳定的本质,这是毋庸置疑的。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实质是三角形的唯一性,即只要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了,其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了。那么,为什么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这么多的教材都给教师们提供了借助学具"拉一拉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引导学生从对比  相似文献   

15.
怎样让复习课变得精彩、高效?我以和谐理念为指导,以"三角形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上镜率很高,我前些年研究“大问题”教学时也上过这节课。前段时间,我又对这节课进行了再思考和再设计,重上这节课。内容为旧瓶,进化的是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是为新酒,现与大家分享。师:同学们,今天我跟大家一起来玩一个用小棒围三角形的游戏。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围一个三角形至少要用几根小棒?生(齐):三根。师:老师这儿准备有两组小棒,每一组都是三根,长度都不一样。谁想来试试?  相似文献   

17.
田思佳 《辅导员》2010,(13):86-86
4月18日是巴东人梦寐以求的"纤夫节",纤夫节那天我有幸亲临现场。 来到纤夫节第一站"神农溪"就让我惊呆了。那里人山人海,有许多中外游客。首先是领导讲话,他们真讲到我心坎儿里去了,副州长董永祥宣布"纤夫节"开幕,游客们个个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8.
2013年5月初,我在学校上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三角形内角和》,  相似文献   

19.
我听了某班的一节爱国主义教育班会,班会的主题为"光辉历程"——通过带领学生回顾、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情怀。这节课让我产生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让学生在说一说、看一看、画一画等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接着在学生判别、比较中让学生体验到三角形还存在高,在画高之后,说明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意义.稳定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教材的设计思路是"情境--问题--实验--解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