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音乐治疗在调节人类情绪、保障心理健康等治疗活动中的优势日益明显。幼儿分离焦虑是幼儿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过度焦虑情绪,3岁左右新入园的幼儿普遍存在分离焦虑现象。将音乐治疗用于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正是基于音乐治疗对个体情绪的积极影响以及新入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尝试。通过精心设计的音乐治疗活动.引导幼儿做出新的行为尝试,获...  相似文献   

2.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所产生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的不适。本文通过分析小班新生"哭闹"的根源——分离焦虑,阐述了分离焦虑的由来,并通过实践来创设支持性环境,包括创设家长信任的环境、幼儿喜欢感兴趣的环境以及促进师幼依恋关系的环境,来缓解小班新生的分离焦虑。  相似文献   

3.
分离焦虑情绪是新入园幼儿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造成幼儿出现焦虑的原因主要是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使幼儿缺乏安全感、归属感和自尊感。本文就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情绪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对缓解幼儿分离焦虑这一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刚入园的幼儿情绪焦虑,易产生依恋、孤僻等消极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能很快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引导小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利用情绪感染、多通道感受、理解、多形式尝试表现等方法,培养幼儿的愉快情绪,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分离焦虑是指初入园的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等心理反应。每个孩子因为个性、习惯和亲子依恋程度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泣,有些孩子会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语,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拒绝进食、身体不适等症状。那么,如何有效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一、精心布置活动室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幼儿入园初期由于对父母的依恋以及对幼儿园陌生教师和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入园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幼儿不同的依恋类型入手,根据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稳定入园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一、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分离焦虑,是幼儿和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安情绪和行为,是幼儿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不安全感和害怕感的反应。引起分离焦虑有两个条件,一是直接分离(unmitigated),即幼儿与父母完全分离,独自呆着;二是间接分离(mitig…  相似文献   

7.
王艳梅 《家教世界》2014,(Z2):105-106
<正>多年来,解决新生入园时所伴随的分离性焦虑情绪一直是幼教人员和新生家长十分关注、担忧的问题。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对新的环境既感到新奇,又感到陌生,同时面临与依恋对象的分离,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分离性焦虑"情绪是幼儿离开家人进入幼儿园时的正常现象。分离焦虑不是一件坏事,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于对自身保护的一种能力。但如果引导措施不得当,很有可能会导致焦虑症或其它  相似文献   

8.
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依赖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爱心,耐心真诚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需要人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家长的放心和安心。我们会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随时向家长公布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发一些幼儿在园活动的小视频及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育信息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让幼儿尽快克服焦虑情绪,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9.
幼儿入园分离焦虑后的依恋行为表现,是一种文化行为.从幼儿行为的客观表现,探析文化对幼儿行为的嵌入.本文从家园文化环境的建构提出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邹静 《学周刊C版》2014,(8):238-239
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所产生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的不适.本文通过分析小班新生“哭闹”的根源——分离焦虑.阐述了分离焦虑的由来.并通过实践来创设支持性环境.包括创设家长信任的环境、幼儿喜欢感兴趣的环境以及促进师幼依恋关系的环境,来缓解小班新生的分离焦虑。  相似文献   

11.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preseparation behavior on children's separation behavior was investigated. 72 (36 female, 36 male) 15-18-month-olds met with same-gender age-mates for an 8-min play and 4-min separation session. During the play period, mothers were instructed to interact extensively or minimally with their children, or were given no instructions except to interact normally. The noninstructed group was later divided into an extensive and a minimal group. During the separation period, the effect of previous amount of maternal interaction varied according to mothers' instructions and the gender of the children. Children with mothers who were instructed to interact minimally displayed distress sooner and played less with their age-mates than children with noninstructed minimally interacting mothers. Males with minimally interacting mothers spent more time unoccupied and less time playing alone than did female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varying influence that different instructions to mothers may have on children's separation behavior.  相似文献   

12.
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整群取样法对北京市的1164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从城市认同与老家认同两方面考察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的特点、影响因素、与城市适应的关系,及其在教育安置方式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大多属于同化和分离模式;(2)流动儿童的社会认同及适应模式在性别、家庭经济地位、来京时间、教育安置方式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3)城市认同对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均有正向预测作用,老家认同仅对社会文化适应有负向预测作用;(4)城市认同在教育安置方式与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老家认同仅在社会文化适应上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194名3~6岁幼儿及其母亲为被试,采用报告法测查幼儿的焦虑状况及其与母子依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各焦虑症状中,女孩的躯体伤害恐惧得分显著高于男孩,低社会经济地位组幼儿的焦虑总分、分离焦虑、强迫一冲动障碍和广泛性焦虑得分显著高于中等和/或高社会经济地位组儿童,而中、高社会经济地位组儿童之间无显著差异;母子依恋与幼儿的焦虑总分及各焦虑症状(除强迫一冲动障碍)得分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5种幼儿叙事测评工具,包括麦克阿瑟系列故事测验(MSSB)、依恋故事测验(ASCT)、分离焦虑测验(SAT)、情绪认知测验(EKI)和情绪理解测验(EUPI)。这些工具主要用于考察幼儿心理社会化的发展水平,测评内容包括亲子依恋/冲突、安全和不安全依恋、分离焦虑、基本情绪或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等方面。利用叙事测评工具可以直接测评幼儿的心理特点,为儿童心理学研究者、临床心理医生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测评幼儿心理特点的新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丁丹 《成才之路》2021,(15):100-101
在幼儿教育中,要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空间环境的设置,促使幼儿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教师可采用动静分离、相关区域有机融合、室外拓展、充分留白、创新规划等方法,艺术性地设置区域活动空间,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场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性机构,肩负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与任务。当前幼儿食育存在"餐桌"食育、完成"任务"、脱离幼儿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场馆教育理念角度审视,幼儿食育可表征为教育的情境性和全域性、以"学习者"为本、走向学生生活世界三个层面。以此为基点,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场馆合作、建设虚拟场馆教育平台、组建具有创设能力的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幼儿食育评价标准四条路径推进幼儿食育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1) the emotion regul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by observing their emotional responses to a distressed younger sibling during a separation episode; (2) whether children's regulatory responses were related to sibling interaction observed during the separation episode, and (3) wheth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se children's regulatory responses and the quality of sibling interaction could be predicted from early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Older siblings who ignored their younger siblings' distress were more likely to experience personal distress and use avoidant coping strategies.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were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sibling interaction such that older siblings who offered comfort to a distressed younger sibling were more likely to express positive affect in sibling interaction, whereas older siblings seeking adult assistance were less likely to engage in conflict and hostile behavior with a younger sibling. Preschool children who had an insecure-resistant infant-mother attachment at 1 year, were more likely to seek comfort from their younger siblings and engaged in more sibling conflict and hostility when they were 4 years old. The quality of infant-father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hild's emotion regulation at 4 years of ag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social origins of preschool children's emotional self-regulation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dysregulation in preschoo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8.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其数目庞大,且大多生活在农村地区,不仅生活物质条件匮乏,还承受着由于和父母长期分离所带来的心理发展需要的匮乏,以至于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探讨其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可以为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使留守儿童的心理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儿童生活观是对儿童生活的认识和态度。教育是在儿童生活中并且是为了儿童生活而展开的一种人类活动。教育者的儿童生活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在学校的生活状况。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生活意义,那么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当代儿童生活观就十分必要了。儿童生活观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当代儿童生活观的主要内涵包括:对当代儿童生活的界定;当代儿童生活与儿童自身发展及教育的意义关系;儿童完整生活的内容;儿童生活的一般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及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进入高收益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