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年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1979-2004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4%.而世界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仅为2.8%,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多.然而,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的呢?当然,原因不只一个,没有哪个因素能够独立的完整的解释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而有关方面的研究又有很多,为飨读者,本文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与新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来解释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徐连仲 《预测》1996,15(4):16-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17年的高速增长。从1978年到199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8%,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目前,中国经济仍处在高速增长阶段,并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20年来 GDP年均增长 9%的中国经济 ,会不会像韩国、日本一样高速增长的极限为 2 0年 ?经济界有关人士认为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 ,促进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源是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三大趋势所创造的客观需求和供给潜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当前市场化和国际化已成为中国经济最显著的特征 ,城市化的步伐也正在加快。城市化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巨大。九届二次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强调要将小城镇经济发展作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我国 …  相似文献   

4.
1992年以来中国GDP增长速度持续下滑,至今不能说已经走出谷底。现行理论未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以致于影响到目前及今后战略决策的科学性。这种下滑其实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是工业化进程规律的反映。工业化发端时问不同,必然导致到各国产品销售空间的差异,进而影响到GDP增长速度的长期走势。中国应顺应工业化进程规律,转变发展思路,内需、外需结合拓展。通过构建“缘西边境国际经济合作带”提升GDP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2006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物价走势平稳、经济效益显著改善”的良好局面。展望2007年,尽管存在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品价格居高不下、国内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难有彻底改变等若干不利因素,但中国经济的巨大内在增长动力依然没有改变。经济景气指数分析和计量预测模型均表明,2007年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年底增长速度有可能小幅回落。预测结果显示,2007年GDP增长率约为9.8%,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5.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大约增长2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约增长14.1%。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所带来的减量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减少约11.7×108t标准煤.若要在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在2000年水平,2000年~2020年间能源使用效率年增长率需达到7.2%,这是十分困难,但经过努力实现这一期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5%,从而把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0×108t标准煤以内是有可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2003年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速度,能源使用效率随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GDP,这个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最佳指标的符号,几十年来在中国被赋予了众多的含义,它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也正是这个GDP,让中国当下的环境和生态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事实上,业界存在一个能够平衡二者的指标——绿色GDP,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推行绿色GDP需要有考核指标转变做制度保证,当中国各地区的考核不再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依据时,转变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只有将经济发展与绿色GDP相挂钩,经济增长数据才不会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为代价,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才能够持续和健康。  相似文献   

8.
包装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装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具有无可比拟的产业优势。现在,世界包装市场份额每年已超过8000亿美元。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包装工业一直以高于18%的年均增长速度递增。由于我国经济连年高速增长,社会政治稳定,有巨大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所以在新一  相似文献   

9.
自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仍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今年第一季度GDP实现了7.6%的增长速度,但经济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消费的增长,反而使今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个百分点,导致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成倍翻番,呈现经济起飞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1994年期间,按不变价格,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9.8%,1994年GDP相当于1978年的4.456倍。(《中国统计年鉴》1995,第21页)中国属于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  相似文献   

11.
徐彬 《现代情报》1998,(3):43-44,F003
1997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辉煌成就.进出口总额达到3250.6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2.1%,超过同期中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也超过同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2.
刘万生 《科教文汇》2010,(22):188-189
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不能掩饰其存在的问题:科技水平的整体落后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而研究表明,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主要原动力应该是科技进步。美国如哈佛和麻省理工的世界一流大学对美国科研竞争力和持续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要突破技术约束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必须采取策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13.
甘肃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主要是通过计算,来研究科技进步因素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并进行相关结果的解释与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来,甘肃省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增长速度方程的测算,我们发现科技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不断上涨的,尤其是1999年以后,科技进步对该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攀升,这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本论文选取GDP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状况,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增长率代表科技投入情况,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率表示科技产出情况,基于三个指标199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谱分析,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周期关系进行了研究。单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都有一个主周期,分别为6年和4年。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增长速度略领先于经济增长速度,科技产出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密不可分。在与世界主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比较的基础上,本文从贸易依存度的角度进行实证分析,指出中国外贸的增长已经达到顶点,靠持续的外贸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已经很小。从长期看,必须依靠扩大内需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6.
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进步作用: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比较 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史上,对技术进步给予了特别关注的主要有两大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和新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我国 GDP年均增长率达到 9.8%,绝对额由 1 978年的 362 4亿元飞跃至 1 997年的 74772亿元。经济政策与居民最终消费的紧密结合 ,使经济实现了高速健康的增长。短短的 2 0年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 ,由此而出现了结构性生产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1 999年上半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持续下降 ,在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几次下调的情况下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进一步增加 ,银行存贷差不断扩大 ,受全球性生产过剩价格下跌的影响 ,我国外贸出口形势严峻 ,进口大幅度的增长 ,国内市场面…  相似文献   

18.
据美国专利商标局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大陆在美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661件,比2005年的402件增长64.4%,是2000年授权量的5.5倍,六年年均增长33.1%(参见图1)。而同期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发明专利权总量年均增长仅2%,我国的增长速度居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首。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表明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选取GDP增长率代表经济增长状况、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增长率代表科技投入情况、技术市场交易额增长率表示科技产出情况,基于我国关于3个指标1990—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谱分析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周期关系进行研究。单谱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都有一个主周期,分别为6年和4年;交叉谱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增长速度略领先于经济增长速度,科技产出增长速度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一枝独秀,GDP增速居高不下,令世界为之振奋。这其中的秘诀是什么呢?大量投资拉动GDP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专家语出惊人:居高不下的"三公消费"也是带动GDP增长的功臣之一!我们常常说"三公消费"不仅是赤裸裸的腐败,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