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组成部分,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在影响助人行为的因素中,家庭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助人行为的概念出发对助人行为进行简要分析,从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和家庭结构四个方面阐述了家庭环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并针对以上影响因素提出了幼儿助人行为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
作为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表现,欺凌与非欺凌情境下旁观者助人行为的培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实践中,缺乏合适的、可行性强的理论模型作为助人行为的干预依据。以旁观者干预模型和亲社会行为模型为基础,结合期望理论和动机圈理论,建构了旁观者助人行为的“阶段动机模型”。该模型从外部环境、认知过程和个性因素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将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各种动机分为效价动机、效能动机、期望动机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旁观者助人行为的产生过程和影响因素。利用该模型设计的旁观者助人行为干预体系在北京市一所小学进行应用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某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各两个班共108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中班和大班各选取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将幼儿置于无冲突和有冲突两种情境下,研究在这两种不同情境下移情训练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情训练前无冲突情境下幼儿助人行为显著高于冲突情境;在无冲突情境下,中大班助人行为差异显著;在冲突情境下,中大班无显著差异.移情训练后,无论是在无冲突情境下还是在冲突情境下,实验班幼儿的助人行为均显著高于对照班;实验班幼儿在冲突情境下助人行为显著高于无冲突情境中的助人行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现场的榜样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助人行为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本研究采用实验观察法,设置4个相似情境来考察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助人行为情况。结果发现,在有榜样行为的前提下能够激发更多的助人行为,而紧急的情境更能加深助人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采用情景实验法对234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考察了状态共情和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状态共情与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行为均有正向预测作用.(2)人际信任负向调节情境安全程度对助人意愿的影响,正向调节状态共情对助人时间的影响.即在低人际信任组,情境安全程度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在高人际信任组,状态共情与助人行为的相关更高.  相似文献   

6.
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他行为是指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国外学者对利他行为,尤其是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利他者因素、情境因素和受助者因素三个方面.本文试就国外利他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个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
摘 要:通过对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判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情境风险性与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有显著影响。一般情境中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风险情境;积极结果预期下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2)结果预期与情境风险性存在交互作用。在一般情境中,积极结果预期的助人意愿显著高于消极结果预期;风险情境中,结果预期对助人意愿没有显著差异;(3)道德判断不仅调节情境风险性对助人行为的影响,也调节结果预期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8,(3):27-34
研究采用电脑比赛任务和真实助人情境任务,考察100名小学儿童在不同程序公平信息与分配公平信息下的公平体验对其助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学儿童的公平体验会影响其助人行为,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组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程序公平和分配不公平组、程序不公平和分配公平组以及程序不公平和分配不公平组,而后三组的助人行为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小学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助人。研究说明小学儿童的公平体验程度越高,其助人行为也越多。  相似文献   

9.
<正>【设计理念】助人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个方面。培养儿童的助人行为,对儿童社会适应及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移情能力的训练和榜样示范有助于儿童助人行为的形成。本节课通过活动体验引导学生结合助人情境开展讨论。通过榜样引领,营造人人助人的良好班级氛围。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强化学生的助人行为和助人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助人的快乐。【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把对口支援工作看作是一种助人行为,并从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即受助者、助人者和情境因素三方面,分析对口支援工作中支援高校的动力,并构建了支援高校动力分析图。从增加互动,明确责任;榜样示范作用壮大对口支援队伍;追求高层次需要,提升动机;宣导主流价值,提高认识四方面提出了加强支援高校"助人"动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利他行为在心理学上是指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自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利他行为一直是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伦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目前,研究者们提出的基因决定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移情利他主义等利他动机理论,从不同侧面解释了利他行为。移情法、榜样示范法、及时强化法以及学习有效的助人技能等是培养利他行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我增强需求既要提升自身积极品质和个人价值感,又要通过关注他人的利益来实现自我和社会之间的整合与适应,从而提升社会价值感。这种自我增强需求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能动性和社交性两条路径促进亲社会行为。在能动性方面,助人效能感和自主性助人动机是两个重要因素。助人效能感促进亲社会行为,而作为内部稳定特质的自主性助人动机则制约环境因素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在社交性方面,个体对行为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公开性的知觉,以及对"施助者-受助者"双方的关系表征,或者对亲社会行为意图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侵权行为的概念,虽然很多书上均有定义,而且许多国家的法律对此也有明确的表述,但至今仍无统一的看法.本文采用概念法学、比较法学、历史法学和社会法学的方法,对侵权行为的概念进行了综合分析,目的在于提出一个比较科学的侵权行为的概念,并结合此问题谈谈对我国侵权行为法草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亲社会行为研究领域出现一些新的研究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亲社会行为神经机制的研究、志愿者活动研究、跨群体助人研究,以及群体间助人研究.这些新视角及其相关的研究,反映出亲社会行为研究在各个水平以及相关学科间进行整合的趋势,有助于研究者对亲社会行为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攻击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行为。分析儿童攻击行为的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从根本上防止和矫正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学服务学生体育行为方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效果进行辨析,提出普通高校实施体育教学需以服务学生多种体育行为方式为目标,帮助学生获得并保持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刺激、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体育的动机,并使这种自觉性延至终身.  相似文献   

17.
儿童亲社会行为新近研究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积极的社会行为,它表现为助人、合作、利他、同情等多种形式。本简要回顾、评述近年来我国儿童亲社会行为实证研究成果及其对早期儿童教育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人际交流过程中,语言成为交流中的一个沟通桥梁,但是要与人沟通,首先必须学会倾听,良好的倾听行为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反之不良的倾听行为影响到幼儿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本研究以某幼儿园大班幼儿为例,通过观察制定方案计划对案例的不良倾听行为进行干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