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人毛泽东相当讲究诗词的意味与创作手法。他号人谈诗词时不是提到“主题虽好,诗意无多”(《致胡乔木》,1959年9月7日)、“再则诗味不多,没什么特色”(《致臧克家》,1957年1月12日),就是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致陈毅》,1965年7月21日)。下面摘引《致陈毅》中的一段: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三次提到形象思维:(一)“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二)“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三)“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这些论述,明确地指出了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如何认识这一规律必定影响到语文教学。因为研究语文教学的目的、原则、方法不能不涉及到形象思维问题。下面仅就形象思维与语文教学中的讲读教学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文学艺术是形象的科学。艺术创造的思维特征,就是形象。《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在这封信里,毛主席三次提到“形象思维”,明确地教导我们:形象思维是艺术创造的思维形式,是一种思维规律,如果违背这种规律,那由此而创造的艺术作品,只能会产生“味同嚼腊”的后果。在我国古代,并无“形象思维”这一术语。形象思维究竟是指什么呢?在《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  相似文献   

4.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有“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一句,“落花时节”原为“暮春时节”。毛泽东之所以要作这样的改动,是因为“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致陈毅同志的一封信》),诗人在这里运用了物候格,把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基于同样的原因,诗人把《七律·到韶山》中的“人物风流胜昔年”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把《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中的“革命精神翻四海,工农踊跃抽长戟”改为“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相似文献   

5.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科学地总结了文学史的经验,明确提出:“诗要用形象思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毛主席关于形象思维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文艺创作的普遍规律,十分深刻而又概括地说明了诗歌创作与形象思维之间的关系。诗象其他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里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对于这段话,究竟应当如何理解?现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觉得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毛泽东同志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在写给陈毅同志关于诗歌创作的一封信中提到:“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如杜甫之《北征》,可谓‘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然其中亦有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种封信还提到写诗要“从民歌中吸引养料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这个看法对不对,我以为解决了下述四点就知道了。(1)能不能按朝代来分唐、宋诗?是不是唐人都懂形象思维,也就是说都掌握了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而宋人则相反(虽然比较委婉地说只是“多数”)?(2)形象思维是否只包  相似文献   

9.
一.赋、比、兴研究之回顾有关赋、比、兴的专题研究建国初期就开始了,如胡念贻的《诗经中的赋、比、兴》(《文学遗产增刊》第1辑,1957年出版),但总的说来尚未蔚为大观。“四人帮”粉碎以后,毛泽东同志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了,信中谈道:“诗要用形象思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封信推动了对中国古代有关形象思维的理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又说:“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这就第一次明确地把形象思维定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说明形象思维是诗歌及其他各种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要提高文学艺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就不能不认真研究形象思维的特点,并在创作实践中自觉地注重这些特点。最近翻阅梁上泉同志的《山泉集》,其中《匠心》一诗有这样几节:  相似文献   

11.
伟大领袖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的发表,是我国文艺界的一件大事。它对诗歌以及整个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都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毛主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毛主席把形象思维提到诗歌创作规律的高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中写道:“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里明确指出了文艺创作要用形象思维这一根本规律,同时也着重说明了诗歌创作的特点在于运用比兴。诗用比兴,这是对我国古典诗歌表现手法的高度概括,也是为繁荣社会主义诗歌创作总结为宝贵经验。我们结合这封信的学习,重温光辉的毛主席诗词,深深感到毛主席的诗词创作堪称“形象思维第一流”的杰作。在比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学习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光辉指示和教导,心情是多么激动和喜悦啊!这不但对于诗歌创作和文学创作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和深刻的启示。毛主席在这封信中三次强调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并且指示我们由于“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他老人家把“形象思维”作为诗  相似文献   

14.
在抓纲治国初见成效、文艺战线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战役正在引向深入的时候,经华主席、党中央批准,我们的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一九六五年七月廿一日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了,这是我国文艺界的一件大事。毛主席在信中三次提到写诗要用形象思维,指出“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昧同嚼腊”,并指示我们写新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毛主席在这里谈的固然是诗歌,但它对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创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毛主席不仅肯定了形象思维的存在,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形象思维是文艺创作的客观规律,这对于否定形象思维、极力兜售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反动文艺思想的“四人帮”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必将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在《给胡乔木同志的信》中指出:“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呢?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基于此种原因,毛泽东同志甚至自谦为“还未入门”。毛泽东非常钟爱旧体诗词,用旧体诗词进行创作,他的诗作无一首白话诗。他甚至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同上)本文拟对毛泽东律诗、律绝的格律作统计、分析,以体味其中的“冷暖”。毛泽东无五律公之于世,本文分析平仄律限于七律。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作为革命家诗人,“才华信美多娇” (柳亚子语),是公认的诗词大家。毛泽东同所有的伟大诗人一样,创作态度极为严肃、认真。他一贯主张“诗要改,不但要请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毛泽东与梅白谈诗》),他的诗词作品  相似文献   

17.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写诗要用形象思维,要用比兴两法,要有诗味;说律诗要讲平仄。毛主席不仅在信里指出了这些关于诗、特别是旧体诗中律诗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具体改了一首陈毅同志的《西行》诗。毛主席虽然没有明说,我们却完全可以这样认识:这首《西行》就是表现这些特点的示范。这首《西行》是陈毅同志《六国之行》一组七首诗中的第一首。这七首诗,是陈毅同志一九六三年十、十一月间率领我国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时所写。其中第一首是写乘飞机启程,底下六首,依次写访问或经过阿尔及利亚、阿联(今埃及)、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的观感。这六个国家不都是在我国之西,因为首先访问的国家是阿尔及利亚,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提出了“诗要用形象思维”的科学论断,既肯定了形象思维,又总结了文学艺术创作的规律。对于文学艺术工作者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对于我国文学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更是不可估量的动力。多年以来,“四人邦”在我国文化领域里放肆横行,否定形象思维,扼杀形象思维,把形象思维看作是“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理论,造成了文学艺术、甚至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思想混乱。现在,经华主席批示发表的毛主席的这篇光辉文献,是我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同时又是天才的诗人.迄今为止,公开发表了他50多首诗词,这些诗词在内容上博大精深,在艺术上继往开来,为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传统,为诗词美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中华传统诗词,是特别讲究意象的,诗人表现主题、抒发情感、传达观点等,都必须借助于“象”.这种“象”,不是客观形象的原样临摹,而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并经过再创造的美学形象.这样,“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就产生了融主客观一体的“意象”.中国古代衡量诗词作品艺术上的高下优劣,“意象”是重要的标准.对此,毛泽东同志是深知个中三昧的.他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这里毛泽东同志虽然没有用“意象”这一词语,但“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的“形象”,其实就是融注了作者主观感受的“意象”.综观已发表的全部毛泽东诗词,其意象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在不同时期,在不同的诗篇中,创造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意象,每一类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都有一批优秀经典之作,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具体分析,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又说:“赋也可以用”。什么是赋比兴?早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问世之时,赋、比、兴的概念就出现了,并同风,雅、颂并称为诗之六义。从汉代郑玄等人注诗起,对诗之六义作过许多研究。孔颖达解《诗大序》时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