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明确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西藏林芝青稞的高产育种及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林芝地区广泛种植的10个青稞品种(品系)的6个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是公顷穗数穗粒数小穗数千粒重穗长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和小穗数是影响林芝地区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林芝地区青稞高产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措施上应主攻单位面积穗数,同时确保其具备株高中等,穗长适中而粗壮、小穗多而籽粒饱满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参加2012~2014年第四轮国家青稞区域实验在拉萨点的的9个参试品种(系)为分析对象,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生育期、株高、穗长、小穗数、苗数、穗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十个农艺性状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分析,同时结合9个参试品种(系)在拉萨市的实际产量,对参试品种(系)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系)中,加权关联度与实际产量都排在前列的品种(系)为甘9616,而Dn-2(迪庆糯青稞)的加权关联度和实际产量都排在最后,这说明甘9616在拉萨点的区域实验中产量较高且表现稳定,对拉萨地区高海拔的环境适应性强,而Dn-2(迪庆糯青稞)则对拉萨地区高海拔的环境适应性较弱,环境对其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西藏引种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苦荞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适宜的种植密度,明确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对荞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产量以及对主要农艺性状因素有显著影响作用。1品种—晋苦荞2号,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3kg/mu,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2品种—曲美苦荞,其株高、分节数、分枝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均表现差异显著。最佳密度处理为4kg/mu,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分析是对系统发展态势的分析。通过灰色关联分析 ,发现产量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为穗长 (y2 ) >每穗粒数 (y3) >千粒重 (y6) >不孕小穗数(y4) >每株穗数 (y3) >植株高度 (y1 ) ,以穗长、每穗粒数对产量影响最大。经模糊综合评判分析发现藏青 3 2 0 >WB0 7— 97>WB1 9— 97>WBQ64— 97,以比较品种WB0 7— 97综合性状表现最好。这说明 ,在西藏冬青稞育种及大田栽培中应选择穗长、每穗粒数多、千粒重高的品种为宜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从青海引进的5种燕麦进行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从鲜草产量、种籽产量、农艺性状等综合分析,筛选出西藏农区适宜种植的优良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西藏日喀则市马铃薯品种多样化,通过对引进的四个马铃薯脱毒品种、自主选育的脱毒马铃薯新品系"200905"进行适应性、丰产性、商品性等综合农艺性状的比较试验,筛选适宜当地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的种植的新品种。结果表明,根据综合性状表现新品系200905、中薯18号较当地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商品率高。可以考虑新品系200905作为日喀则市较大面积示范种植进行进一步鉴定。中薯18号可以适当示范种植和保存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杂交种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用了九个杂交种及两个对照:366*368,397*398,399*403,400*403,401*403,402*403,408*408,9702,吉单180(CK1),本育9(CK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各种杂交种的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出了一些较优的杂交组合方式,又在通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农艺的相关分析得到了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5895*)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2064),出籽率(r=0.3075)和穗长(r=0.2828)与产量呈相关。性状之间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7249,r=0.7726**)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因而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方法,在影响青稞产量的农艺措施因素中,选择播种期、底肥施用量、追穗肥时期作为生产上的决策变量,以青稞产量为目标函数,所得试验结果通过微机计算,建立了二次回归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主效应、交互效应的分析结果,播种期、底肥施用量不同是影响产量的主要控制因子,说明其最佳优化方案,在西藏林芝气候、环境条件下"康青3号"品种最高产量的最优组合为:播种期4月8日至4月10日;底肥施用量210~240 kg/hm2;追穗肥时期6月26日至7月4日是最佳农艺措施方案.这一研究结果对春青稞采用模式化栽培技术提高春青稞产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引自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ICAIDA)的271份裸大麦种质材料进行试种,观察它们在西藏生态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主要性状表现,筛选综合性状优良或具有某些突出性状的,供西藏青稞生产推广应用或作育种亲本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各育种单位所提供的新品系在西藏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区域性试验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抗性等多个方面的数据、性状进行细致分析和综合评价,从中筛选出98(36)-1-1-0(芥)品系进行全区统一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11.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西南部,以山地为主,农业种植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沿岸及其支流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河谷平原,小麦作为西藏第二大粮食作物,在西藏的发展历史长河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但受海拔及气象因素影响,西藏小麦产量和品质较低,特别是加工品质,已不能满足当地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通过对近几年育成的新品种良种推广,对藏区现有小麦品种进行升级换代,以期提高当地小麦品质,助力特色藏餐深加工。文章主要以青审春小麦品种"高原437",在西藏河谷农区栽培的农艺性状及其产量性状的调查分析,旨在为今后西藏地区选择性状优良的春小麦品种育种引种工作做准备。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在西宁地区种植北方六省区的11个春小麦品种,进行了产量等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高原448和民和588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产量高,具有适应本生态环境的优势,可进行生产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7,(25)
为深入了解滇中地区旱地小麦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在现有育种和栽培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旱地小麦品种生产潜力,提高区域小麦产量,对2006—2016年云南省地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海拔楚雄点147份参试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单位面积产量变异系数最大,其次是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茎蘖数基本苗株高千粒重生育期;单位面积产量与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有效穗显著正相关,与基本苗、茎蘖数不显著负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千粒重因子、茎蘖数因子和生育期因子,所提供的信息占总信息量的86.3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中度干旱条件下青稞光合参数及农艺性状受到的影响,为提高青稞产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藏青2000为材料,研究中度干旱处理对青稞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地上生物量、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影响。结果中度干旱处理会抑制植株生长,影响青稞植株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青稞叶片气孔导度(Gs)下降55.83%,蒸腾速率(Tr)下降29.34%,净光合速率(Pn)下降31.13%.结论在中度干旱胁迫下青稞叶片气孔导度(Gs)呈现下降趋势,气孔导度(Gs)下降会影响外界CO2的供应,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青稞净光合速率(Pn)下降。中度干旱处理会影响青稞的地上生物量、株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而对青稞产量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常见6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的差异,旨在为呼和浩特地区生产实践提供高产优质的苜蓿应用品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对越冬率、生育期、株高、再生速度4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6份苜蓿材料中,草原2号苜蓿和猎人河苜蓿农艺性状较好,可作为推广品种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西藏小麦品质育种工作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株高、结实小穗数、穗长、每亩穗数和产量为主要指标,对26份冬小麦品种(其中引进的24份,对照2份)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6份资源可以分为5个类群,西藏当地的两个品种(对照)与内地引进的绝大品种间存在着一定的遗传距离,这对杂交优势提供一定的资源,建议在育种工作中选择这些比对照遗传距离较大的类群;作为引种综合考虑农艺性状表明表现最好的引进品种为洛大林和97—18,与当地推广品种肥麦为一类,对这两个品种建议进一步进行品质和病虫害调查。  相似文献   

17.
对从CIP(国际马铃薯中心)引进马铃薯资源160余个进行了种植、评价,从中筛选出生长性状表现较好的资源90个,于2003年在湟源县进一步进行种植试验,评价出17个适应性好的品种。从试验结果看出,这17个品种理论产量略高于当地主栽品种,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等方面表现亦较好。若要培育炸薯条、片的专用型薯种,可在这些品种中引种或作为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青稞是西藏重要的粮食、饲料作物,同时对其营养品质研究的不断深入,提高了青稞在食用和药用方面的需求,导致青稞存在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通过对比西藏地区和世界大麦种植大国的种植面积、产量、单产等数据,提出提高青稞增产潜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处理和肥处理,研究不同水肥耦合对春青稞生长发育的影响,找出春青稞需水最佳配比,提高春青稞对水肥的利用效率.实验表明:当水处理为W2(田间持水量的65%)、肥处理为N2(施肥10g/pot)时春青稞的产量最大,此时水肥利用效率最高,最环境的污染也最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提高富硒青稞产量和品质为目标,结合西藏特殊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通过系统研究和实践总结,对青稞增产增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阐述和规范。根据西藏富硒青稞的特点和重要性,分析了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结合肥料管理、种植管理、水分管理、农药的安全使用等方面,总结了西藏富硒青稞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提供了相关的示范案例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