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导师与研究生交往关系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为防止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偏离和培养质量问题的出现,需要构建新型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关系,实现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四大转变,即在工具性交往、组织性交往、师徒性交往和传承性交往的基础上实现目的性交往、心灵性交往、研究性交往和团队性交往。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对导师制度的挑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因此大力发展应用型研究生教育势在必行.再加之应用型研究生有着与学术型研究生不同的特点,在此环境下,必然冲击了已形成的各种制度和规范.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对导师的个人素质,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导师考核制度三方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促进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改革现行的导师制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交往的层次性,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传统形象进行了梳理,传统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形象并不能解决现有的师生关系应然功能发挥的阻滞问题。因此提出建设导师与研究生双方合作伙伴关系,以期实现对传统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导师对研究生非学业素质评价的视角,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高校研究生基本情况调研"的工作基础上对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状况进行实证研究,一方面分析了导师对研究生群体非学业素质的评价,另一方面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学位层级(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不同学科门类以及不同年龄段的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群体非学业素质评价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交往的目的和内容出发,可以把教育交往划分为工具性教育交往与目的性教育交往、科学世界教育交往与生活世界教育交往。对于研究生教育交往,根据其交往对象不同,可划分为:研究生与导师的交往、研究生之间的交往、研究生与管理者的交往、研究生与社会他人的交往。通过对四种交往类型的分析得出,研究生教育交往存在重工具性教育轻目的性教育、重科学世界交往轻生活世界交往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切入点,从交往范畴的视角审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提出如下思路:加强导师与研究生的交流是改善师生关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师生双方正确定位,建立合理的制度是改善师生关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中的第一责任人,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推进导师专业发展。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标准是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当前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素质标准包括导师入职标准和导师入职后的发展标准。科研水平是导师入职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学历/学位、职称、科研经验、科研项目与经费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指导能力是导师入职后发展的主要标准,包括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岗位职责、指导经验、课程与教学能力等节点,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核心维度;师德修养是导师专业发展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导师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等节点;导师自我角色认知与管理能力是导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维度,包括导师不断提升自己思想和业务素质、研究研究生教育等节点。推进我国研究生导师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学校层面的导师专业发展机制,更需要导师自主、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8.
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具有学术性和精神性两个特点。不同于“主体—客体”主体性思维方式产生的占有性主体人格以及工具性行为,主体间性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流、对话理解以及共生共享。基于主体间性的导师与研究生交往,无论是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建设方面还是研究生的精神成长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和影响,都会产生相应的德育效应。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理工大学工科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导师进行访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生导师团队培养模式弥补了单一导师指导所致专业领域的局限,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导师与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关系由传统的“师徒关系”向“科研伙伴关系”转换,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平等关系;导师对研究生学业、职业规划给予建议和指导的同时,应加强对研究生心理状况、思想道德修养的了解;导师的个人素质、制度和环境、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成为时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努力提升研究生导师素质,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兼职导师队伍,废除研究生导师终身制,不断完善与研究生导师相关的各项机制,应是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生教育环节,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发展。但当前很多研究生导师对自身责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导师们普遍都认同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共识性职责,但对于倡导性以及争议性职责的认识则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着导师具体责任的落实。为此,文章结合研究生导师职责情况展开了探究,明确了研究生导师职责设定的价值与标准,以期为广大高校与研究生导师提供参考,更加科学、清晰地认识研究生导师职责。  相似文献   

12.
王鹏飞 《家教世界》2013,(6):239-240
在现阶段我国研究生教育趋于研究生导师年轻化以及研究生教育大众化,在这种趋势下,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是研究生导师最重要的职责;而协调好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提高教育水平中最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笔者将着重分析如何做好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提高研究生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质量,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关切。运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构建涵盖主体、语言、境域等要素的导生交往机理模型,审视当下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众多关系现实,可以发现:在权力势差全程化、情感交流单一化、代际特征扩大化和价值取向产品化等四类异化现象中,导生关系依次呈现出交往间性受限、交往动力不足、交往意愿降低和交往目的趋利等四重交往困境。构建平等双向、和谐共生的理想导生关系,需要从主体间性、情感共鸣、话语情境和制度环境出发加强改善。  相似文献   

14.
苏娜 《江苏高教》2020,(7):85-90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力量,提升研究生导师的胜任力水平可增强导师指导研究生的水平。文章基于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的期望,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基于研究生期望视角下的导师胜任力模型,共包括5个维度、28个素质能力指标,补充和拓展了现有研究生导师素质能力的研究。该胜任力模型可用于研究生导师的遴选、培训、考核、激励及总体队伍水平监控等方面,对优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管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界定了研究生培养中的主体,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者的导师和受教育者的研究生都是具有独立自主、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即“双主体”。二者以相互作用的共同主体身份作用于客体——知识和科研项目。指出双向互动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的交往本质,引领是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认为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应当接受从法律视角出发而作的考察。分析表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法律关系。导师的法定职责在于代表培养单位对研究生进行指导,该法定职责决定了处理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思维方向,而导师是否应当给研究生发放生活补贴,研究生“为导师打工”以及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生活交往”等问题亦可据此而得到恰当解决。为促进导师和研究生之间关系的良好发展,导研契约制度亦值得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17.
对话是师生交往的重要手段,然而功利主义、师生二元对立以及传统师生观念是造成导师与研究生沟通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秉持"以生为本""以导为基"和"教学相长"的精神内涵而形成,并具备包容性、批判性与生成性的特征.导师-研究生对话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先后经历启蒙、培育、自主与超越四个阶段,并通过基于能力、志趣和责任的三种维度展开对话,从而推动导师-研究生之间的对话回归教育性,促进导师与研究生和谐关系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导师素质与研究生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研究生质量,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导师和管理工作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从提高研究生素质、加强研究生能力培养、建构合理的知识等角度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文章。然而笔者发现,在所发表的文章中,普遍缺乏对导师素质与研究生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严俊 《滁州学院学报》2006,8(5):109-111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高校研究生数剧增,在思想上他们出现了许多新状况、新特点。导师在研究生心中有着特殊地位,所以要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导师要从内部加强自身的修养与素质,对学生实施广大教化与因材施教;同时,学校的管理者还应从外部为导师建立、健全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20.
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一流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落实"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及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重大意义。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已成为时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努力提升研究生导师素质,多渠道引进人才,建立兼职导师队伍,废除研究生导师终身制,不断完善与研究生导师相关的各项机制,应是建设高水平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