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旭佩 《成才之路》2014,(16):66-68
运用理论信息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审视小学语文"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分为三大类:①教师与教材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②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③学生与学生信息之间的不对称。就如何改善“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教师今后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探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现实的需求状况及特点,并认为这些对有针对性实施大学生激励,始终保持大学生与社会发展要求、学生自身发展要求相一致的蓬勃态势和未来指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前,工科数学的突出矛盾是“内容多,学时紧”。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信息传输方法,已不再适应变化了的信息流动状况和教学要求。根据当代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大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加强讨论法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常常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就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教师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文本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惟一形式,知识的获得还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学生与教师一样,能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信息,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既在于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影响学生的探究态度,又要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研究性学习为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即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那么,…  相似文献   

6.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教师发展的种种目标要求,我们认为阻碍学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教师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佳  明庆华 《中国教师》2009,(13):15-16,24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基于工具理性形成的传统教师角色不断受到批判与解构。教师不再是毫无争议的社会代言人,不再是无可替代的知识传递者,亦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而是学生"平等中的首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经常发生着信息不对称现象:教师看到的、听到的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真情;反之,学生看到的、听到的也并不一定是教师的本意.这种信息输出与输入的错位常常导致教师和学生判断与决策的错误,影响教学的真实效果.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解惑释疑,同时又能体验到来自教师身上的独特人格魅力,是每位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在社会与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生所能接触的信息面相当广大,他们内心的渴望与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这就促使我们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了解当前学生的兴趣与需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如今已是最受关注的社会关系之一。在信息闭塞的年代,师生关系相对简单,老师因丰富的学识而赢得学生及家长的尊重。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益多元,教师的权威不断受到挑战。同时,由于家长有更多机会接触新兴的教育理念,而他们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又各不相同,相应地,师生关系也变得复杂起来。在社会转型时期,教育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的不满,常常直接指向教师,不少教师莫名承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们常常为自己得不到学生和家长的理解而烦恼,而心痛。  相似文献   

11.
一、社会转型对儿童的影响首先反映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可以从更丰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更易接受新事物,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指令性和专断性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和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这样,教师的作用就不会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转型对儿童的影响 首先反映在学校教育中,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可以从更丰富的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与信息,更易接受新事物,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指令性和专断性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于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和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13.
教师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所学校赢得比较优势、凸显发展特色、累积综合实力的关键,是核心发展力。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和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教师在学校组织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Et益凸现。教师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元素之一,是教育改革中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所以.建设一支稳定高效优质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为学生和社会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推动学校的社会性发展,而且能够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设巨大的空间,实现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与我们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过程与方法、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不谋而合。所谓课堂动态生成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时生成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它随着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在这里,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知识的引领、组织;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告知、被灌输,而是知识开发的参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上海教育》2006,(7A):12-17
站在社会的转型期,面对市场经济对人的观念、行为的冲击,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以至于我们往往忽略了教育的“本源”究竟是什么?尽管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下,每个人的理解与实践也不尽相同。 为期两天的“2006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落幕,来自苏浙沪三地的12位嘉宾校长相聚上海,与近百位校长代表、专家学一起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主题下,围绕“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学校管理”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四个单元的讨论也许谈得还不够透彻,但它至少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教育需要回归,需要走向朴素与纯粹。[编按]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正热烈地开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研究高中英语问学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这里,"问学式课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围绕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呵护高中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和激励求知欲。笔者探讨了新课程下对"问学"课堂的几点理解。在"问学式课堂"中,我们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围绕着教师的讲授来开展课题教学,而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让提问促进学生学习,以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刘金广 《辅导员》2011,(24):22-25
为了创造更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育.通过对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学习型组织、多元智能理论以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等理论的学习与感悟,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学习是最好的“美容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学习力和创造力,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才能持久;只有创建“学习型学校”、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价教师”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0年以来,我校先后3次组织学生参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对教师的“教育态度、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方面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状况提供了确切的信息,为教师管理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每到期末,班主任最头疼的莫过于完成全班几十名学生的评语。也许是缺少观察,也许是了解不深,一些教师写出的评语大多众人一面,难以体现每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很难起到相应的教育效果。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对象,最根本的特点就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能力,力争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素质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发析和综合,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要使所写的每篇评语具有鲜明的个性,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因此,评语必须用“心”去写。一、尊重学生,发挥感化功能在教师作出评语前应首先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引导自评…  相似文献   

20.
樊晓文 《现代语文》2014,(8):121-12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学习方式。课堂不再是严格规定教学目标、教学步骤与课时计划分配的枯燥的操作程序,不再是教师展示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而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让学生充分显示个性与才能的自由天地。而“现场化”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动态的,生机勃勃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