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湖北电化教育》2004,(3):34-36
21世纪,随着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孕育着教育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迫切需要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这股强大的冲击力来推动。教育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潮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我校在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思想时,把“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和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作为学校工作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工程,坚持不懈地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验工作,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了学校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勇 《教育探索》2001,(1):28-28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经济工作正在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育工作必须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这也可以说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为实现这两个重要转变,学校必须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加速转化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展水平的“指示器”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教育信息技术》2011,(12):50-51,53
东方红小学自挂牌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以米,始终围绕“给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每个孩子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健康第一、品德至上、能力关键”的办学思想,坚持教育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在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路上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做法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洲一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稳定的校园网络、功能强大的软件系统、内容丰富的学校网站,为新洲一中逐步实现“办公网络化、管理信息化、资源共享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农村中学普及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进行教育创新,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要通过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为了进一步与社会发展接轨,北京一六一中学在“2006--2008三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将学校建成具有稳定性、独特性、国际性,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校。这其中的“独特性”就是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做为学校发展的活力与源泉,作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使其成为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教师群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不强,已成为制约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消除“电教教师”与普通教师的区别,模糊“电教教师”之称谓,着力培养一个具备现代教育技术意识的教师群体,是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向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和诸多学科的教学工作被喻为现代教育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尤溪七中是福建省第一所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于2002年5月18日创立,当日福建省心理学会授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校牌。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校在“九五”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始终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提高现代化教育水平当作学校发展的大事来抓。自1978年以来,学校致力于以电化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被评为“吉林省首批电化教育示范校”、“国家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基地校”。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迎泽区桃园南路小学着眼于未来学校的现代化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之一,促进了学校的生存发展。1998年学校被命名为“山西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山西省红领巾计算机试点学校”。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谁能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之中,谁就能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增强教育现代化的综合实力。江苏省宜兴中学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为龙头,以信息化软、硬件建设为中心,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和教师技能培训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建用并重,着眼于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一条由初级厂办艺徒学校和职业学校到培养劳动后备军的技工学校和铁路学校,进而发展到为现代化生产培养专业面广、高度熟练工人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和技术专科学校。存前苏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显著特色,就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教学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本文试就这两个特色从苏联职业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手段现代化即现代技术教育提供了条件。本文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提出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必须树立“一个重心”、“四个改变”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学校治理转变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学校推行教育综合治理理念下的“学校治理”,坚持守正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制度”走向“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3月,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不久,又在《中国教育报》上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1998年10月,教育部副部长韦钰也重申:“必须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努力占领‘制高点’”。一时间,“现代教育技术”成为热门话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它有什么特点?它对教育现代化有哪些影响?本拟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朝阳区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的中心位置,被誉为长春市的文化区。全区共有12所中学、25所小学,其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3所、“吉林省电化教育示范校”11所。朝阳区是“东北师大教育信息化实验区”,并推选了11所学校作为“东北师大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从2002年起,区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坚持把信息教育作为推进全区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把信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建立了推进信息教育发展的有效机制,强化了落实信息教育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现代化是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指示的核心内容,是我国现时期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之必然。党和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就更加突出了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就必须强化舆论宣传工作,从而使广大电教工作者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有足够的认识并积极地去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7.
教育技术一直伴随着教育这一为培养人才的社会行为不断发展着,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远程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呈现出现代化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为了适应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电教中心已更名为“教育技术中心”。这不仅仅是名称上的改变,而且是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全面改革。对此。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推进教育技术的改革。满足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需求,明确教育技术中心在学校教育中的职能定位。准确把握教育技术定义的内涵、外延,是电教中心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转变,适应新发展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积极开展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工作是科学务实、积极稳妥地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是电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浙江省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因此,如何扎扎实实做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而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然而,由于经济状况不同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就浙江省浦江县(以下简称我县)来说,农村学校的发展速度相对较缓慢,而这些学校更需要现代教育技术来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分析了解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现状、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把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全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是教育部首批挂牌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十五”期间,学校坚持以现代化科研引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了六项国家级课题的实验研究,六次承担全国现场会与交流会。在实现学校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觉、积极主动地发挥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