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军事航空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近代中国政府也选派了大量留学生赴国外学习。从1908年清政府派遣厉汝燕赴英学习飞行技术,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先后共有3000人次以上的人员被派往国外学习先进的航空工程和飞行技术。作为近代中国军事航空事业先驱,留学生在中国军事航空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不仅是我国近代航空事业的核心力量,开创了近代中国航空事业的新局面,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而且还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为新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相比于北洋政府时期和抗战爆发之后的航空留学教育,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至抗战爆发前(1927~1937)的航空留学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别。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制定了许多航空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以加强对航空留学教育的管理。我国航空留学生,主要由中央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组织派遣。其中,中央政府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包括学习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的人员,其留学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意大利。而地方实力派派遣的航空留学生主要是学习飞行技术,其留学国别较杂,留学时间短,成效一般。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航空留学教育开始走向正规化、制度化,并形成了陆海空三军留学局面。同时,南京国民政府又加强了自费航空留学生的管理与控制,特别是1935年出台文件,禁止其他集团或组织机构私自派遣航空留学生。此外,这一时期我国在航空留学生派遣资格上,出现了学生与学员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近代军事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政府多次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先进的军事飞行技术和航空工程技术。回国后,这些留学生积极投身于军事航空学校与基层空军部队的教育与训练,参与近代航空学校的组建;担任航空学校校长、教育长等高级职务;成为近代航空学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组建航空学会社团,编译出版航空杂志书籍,从而提高了中国空军的素质和战斗力,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随着飞机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中国逐渐意识到其在未来战争中的巨大作用,从1909年始到1949年的41年间,多次选派留学生赴英、美、苏、法等国家学习先进的军事航空技术和飞机制造技术。这些军事留学生回国后,积极主持或参与中国飞机的研制工作,试制成功中国最早的水上飞机、仿苏E-16驱逐机、运输机等,促进了中国军事航空工业的发展;积极组建雷达部队、重型轰炸部队、空中照相侦察部队,增加了空军新兵种,在抗日战争中名噪一时;担任空军高级将领,充当空军基层训练教育的骨干,担任军事航空学校的高级职务,成为空军教育与训练的核心力量。他们的杰出工作,不仅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军事航空事业.同时为中国军事航空事业的演进与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飞机的国家之一。1909年9月,旅美华侨冯如在美国奥克兰市自行设计制造出当时世界第一流的飞机,这也是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次年,另一旅美华侨谭根也成功研制出一架水上飞机,并荣获世界飞机比赛大会冠军。进入民国后,中国政府意识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具有的潜在作用,开始选派留学生赴国外学习西方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又学以致用积极创建航空科研机构和飞机制造厂,致力于飞机设计与制造,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一1911年3月,留日学生李宝竣、刘佐成利用在日本学习的知识,在北京南苑…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为了向日本学习先进的海军技术,中国政府派遣了大量学生赴日学习。清政府派遣海军留学生赴日学习,始于1905年,此后又于1906年、1908年派出两届共100余人赴日学习。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也曾派出少量的留学生赴日学习海军。尽管这批海军留日学生人数及其影响远不及当时留英、留美海军学生,但是作为中国海军留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不可忽视。他们积极参加辛亥革命,成为海军参加此次革命的主力;参与近代海军的日常教育与训练,特别是参与东北海军的组建与发展,对东北海军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他们之中许多人还参与中国海军战略战术的建设与探讨,对中国近代海军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1949年前,清华始终坚持派遣留学生学习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中西文明,选派、资助了大量的留美学生,发掘、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清华派遣和资助留学生的类型达10类,覆盖面之广、类型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国内高校中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8.
周扬(1908~)湖南益阳人。1927年在上海大厦求学时入党(1932年重新入党)。曾留学日本。1930年回上海后,参加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1933年担任左联党团书记(还由冯雪峰引荐担任过上海中央局文委委员),主编过左联机关刊物《文学月报》。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秋到延安,曾任陕甘宁边区教育厅长,陕甘宁边区文协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延安大学校长。1946年至1949年,先后担任中央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局宣传部部  相似文献   

9.
论甲午战前的晚清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午战争以前晚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留学,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留学生的选派、管理和录用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逐步调整,并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剖析这一时期留学政策的得失有助于了解整个晚清留学政策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晚清编译的克虏伯炮学书籍近二十种,对于提高晚清军事教育的水平有很大帮助。克虏伯来华人员参与到了中国军队、军事学堂和军工企业以及赴德留学生派遣的活动之中,促进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进步,晚清直至民国时期的留欧生、兵工人员与克虏伯公司有广泛的联系,他们在回国后促进了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1.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能得到了建筑、医学、生物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新型重要结构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特点及目前树脂基复合材料常用的拉挤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军事教育改革的深入,军队院校的许多课程进行了重组,原有的实施规范已不适应课程教学,迫切需要设计制订新的课程教学计划来指导教学的实施。根据部队岗位需求,论述了航空装备保障课程教学计划的设计过程,从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对军校学历教育的航空装备保障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复合材料及构件在新型飞机中的使用不断增多,用常规无损检测的方法难以准确获得复合材料损伤部位的埋藏深度。结合军用飞机复合材料构件损伤检测的实际需要,研究了飞机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新技术中损伤部位埋藏深度的计算思想及计算机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14.
国家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和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以来,航空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促进航空军民融合技术转移转化,探索航空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结合航空行业特点的基础上,详细分析航空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形势,建议从建立航空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航空高新科学技术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完善航空技术协调和转化制度,加强航空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来促进航空技术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庚款留美始于1909年,庚款留学生在国家民族重重苦难与西方坚船利炮重击下走出国门,在求学中自觉完成自我建构。他们通过关注国内外发展动态,不断提升国人形象;通过创建学术社团,参与美国社会活动,完成自我的社会角色建构。留美生将所学所获用来改造中国落后的一面,推进中国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发展,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与晚清海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新式海军教育是近代军事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适应制器、练兵和加强海防建设的需要,晚清海军教育以兴办水师学堂为先,首开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自19世纪80年代起,军事留学生陆续学成归国。作为早期比较系统地学习西学技艺的新型人才,其中一部分人与晚清海军教育多有联系,或投身海军教育,出任海军学堂教习、总办等职务,个别的还亲自创办海军学堂,或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完善了近代海军教育的思想理念。留学生群体由此在晚清的海军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新式人才,促进了晚清海军教育的近代化。但由于留学生群体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在当时沉闷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氛围的影响下,晚清海军教育仍存在着诸如从事海军教育的留学生师资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学目的过分偏重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混合现实(MR)作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的高级发展阶段,以沉浸式、跨时空、强交互等特点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对国内外文献分析发现,学界对混合现实技术的教学应用效果仍有分歧,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存在较大差异.为探究混合现实技术对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2010-2020年间国内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