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浩 《搏击·武术科学》2014,(3):F0002-F0002
2009年,在登封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标准化研讨会将武术界定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耍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而在1988年召开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则将武术的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武术概念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武术的概念问题是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武术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以往的武术概念进行了剖析,揭示了武术的本质属性和种属关系,将武术的概念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练习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追求个人安全和保卫个人利益为目的的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军事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术界关于武术与技击关系的不同观点综述的归纳与梳理,认为技击不属于武术,但是技击与武术密不可分,旨在弄清技击在武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4.
齐贵春 《武当》2010,(6):1-1
中国武术的最高技击境界是法无定法。这是武术界所公认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最高层次的技击运动。新的武术定义是,“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老的武术定义也没有将中国武术分为内家和外家,所以从武术的定义来说,  相似文献   

5.
嵩山少林寺有着1500多年的历史,少林武术是中国古老而完整的著名流派,以其快如闪电、刚柔相济、简捷实用、技击性强的独特风格享誉武术界,故有“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美誉。  相似文献   

6.
蔡龙云教授是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技击家、理论家、教育家,是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蔡老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将几十年辛苦耕耘的理论成果梳理、汇总成《琴剑楼武术文集》,付梓出版,实为武术界一大盘事。  相似文献   

7.
从武术价值功能的演进看武术新分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文章对武术由单一技击功能向多元价值功能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现今武术已形成技击、健身、艺术三大价值功能鼎立的局面,按武术价值功能的主导因素将武术分为技击武术、健身武术、艺术武术三大类,以建立完善的学科发展体系。以理论指导实践,有助于理清武术错综复杂的脉胳,解决武术界长期存在着的许多争端,使武术更好地沿着竞技和大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洋 《精武》2010,(6):77-78
武术不是泛指的打斗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技击需要的产物,是古代个体技击术(《中国传统武术史》于志均著)。学术发展至今,武术的定义五花八门。笔者最赞同于老先生的观点,武术是中国古代个体技击术。这里强调“技击”,不光因为技击是本质,更重要的是当今这个技击已经出现了太多的问题:它被人们怀疑,怀疑是否有技击之用;  相似文献   

9.
武术与孔子学院具有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共同诉求。武术进入孔子学院具有可行性:武术与孔子学院在文化传播上具有耦合性;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是对孔子理念的秉承,有助于多维度阐释"和"的理念,进一步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学生练习武术可以修养身心,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以促进武术和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基点,以提升中国软实力为目标,武术进入孔子学院的策略是:由"小武术"走向"大武术",形成"大武术"发展观;文化与技术互彰,以文化为目的;传统与竞技并举,以传统为主导;技击与健身互融,以修身为旨归;武术与汉语互显,提炼"武术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功法是武术三种形式之一。在武术技术传承中,功法有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1)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传承的重要基础;(2)武术功法还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思想;(3)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从"假想"攻防到实战的"桥梁";(4)武术功法凝聚着优秀的武术技击招式。因此,在武术技术传承中要重视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