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启是明初最著名的诗人,其字号、籍贯和家族成员是研究其生平的基础资料。槎轩和吹台是高启别号,向来少有人提及,青丘子之号始于何时却又多有争论。高启的籍贯在史书记载中也颇有出入,其家庭成员历来无人考证。考证高启字号在当时的使用情况,廓清其籍贯异说的矛盾,并对其家庭成员作细致的考索,对高启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张旭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在当时及后世均享有盛名,被誉为"草圣"。对其书法风格,历代探讨可谓详细。而对其生平事迹,长期以来,鲜有学者论及,其中较有影响者,如闻一多、郭沫若、朱关田、方磊、阮堂明等人,考述稍嫌粗略,不够全面、深入。鉴于此,本文以相关文献为依据,着重从史实出发,对张旭的生平作了较为系统的考证,着重考察了其籍贯、字号、排行、家世、仕宦、足迹、师承等问题,以期能对中国书法史的研究作出些微贡献。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晚明经学家何楷的生卒、字号、籍贯等基本生平问题的认识历来存有不少歧误。据考证,何楷的生年当在万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1591~1594)之间,其卒年则在隆武二年(1646)十一月前后。何楷之正字为"玄子",而非清人所称"元子",其名字或出自《老子》"常知楷式,是谓玄德",其号"黄如"则源自漳州黄如江。漳州漳浦县镇海卫是何楷生长之地,而泉州晋江则是何氏郡(族)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唐五代时期名叫王溥的三个人的字号、籍贯进行了考辨,并对他们的身 世,尤其是并州祁人王溥的生平与史学成就做了简单的介绍与评论。  相似文献   

5.
刘商为中唐时期诗人,史料中对其生平的记载仅寥寥数语,关于其诗歌创作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为了弥补史料记载之不足,以及全面认识中唐时期的诗歌创作,本文特别对刘商的籍贯身世及生卒年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6.
元朝散曲家滕斌的生平资料很少。根据各种文献,可以确定他的籍贯为湖北黄冈,生活年代约在公元1258-1329年之间。本文还对其生平事迹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7.
陈杰是南宋末年的重要诗人。他的诗集《自堂存稿》已收入《四库全书》、《豫章丛书》等文献。本文考证了陈杰的生卒年、籍贯、字号、仕履等,简介其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及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敏 《文教资料》2009,(6):15-16
在整个明朝文坛,高启应该说是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个。本文对从1995年到2005年公开发表的以高启为研究对象的主要涉及他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的25篇论文分而详述之。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明朝文坛,高启应该说是被后世评价最高的一个,对明代诗风有着开启之功,其随事描摹的创作途径、稳健沉着的创作旨趣、灵动洒脱的诗学追求,影响着整个明代诗风。1995——2005年这十年间,关于高启的研究呈现逐渐深化的趋势,这些研究主要涉及了高启生平思想、诗歌风格、诗歌理论、词和散文等四个方面,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对这十年的文章进行梳理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高启是明初“吴中四杰”之首,是被“允为一代之冠”的著名诗人。明代胡应麟将他同“唐初四杰”的王勃相提并论;清代金坛又将他同“南宋四杰”的萧德藻相比,说萧“实出其下”。可见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可是建国以来,对高启诗歌研究的人又很廖廖,故本文试图就高启的生平和诗歌加以初步探讨,所误之处一定不少,冀希专家们指正。  相似文献   

11.
高启一生对于社会、民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但元末的动荡与战乱使他的理想难于实现;入明以后,他强烈的自我意识与率性的诗人气质又让他难容于官场;他以社稷民生为念,但他始终无用武之地。他的情感立场决定了他的人生选择;他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到他的情感,两者交织,构成了高启始终挥之不去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当代学者关于陈元光籍贯问题的争论,前后持续30余年,形成了30余篇专题论文,但是迄今仍难以形成定论。而现存史籍中关于陈元光籍贯的记载,按照时间先后分别为唐代岭南说、河东说,明代光州说、光州固始说,清代揭阳说、弋阳说,诸说形成时间跨度很大,且相关史籍的记载不乏自相矛盾之处,使得这一问题益发复杂。而学者们对陈元光相关史事、论著及相关陈氏族谱的考订,使得陈元光籍贯与事迹之间的错位更加明显,对于如何以最少的"错误"、最小的"误差"完整书写陈政、陈元光父子开漳、治漳事迹,增加了不少难度。  相似文献   

13.
杨心一是清末民初重要的翻译小说家,但是目前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学界几乎一无所知。今在新发现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对杨心一的籍贯、生卒年、学习经历、任职情况及社会活动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大体澄清了其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在1947年转战陕北时期创作的两首五律《张冠道中》和《喜闻捷报》,经考证,所据抄件系按手稿照录。诗中所写地名、史实、景物等,真实反映了作者当年的经历。两诗的格律风格符合作者写旧体诗词的实况,特别是两诗用湖南方音押韵更体现了作者写旧体诗词的一大特点。总之,《毛泽东诗词集》收入的上述两首五律绝非伪作。  相似文献   

15.
从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探讨了刘基诗歌创作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在元明鼎革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刘基诗歌具有"一代宗师的文学地位",与同时代的高启比较,刘诗是士君子言志之诗,高启是文人之诗,两家诗歌,各有千秋,未可轩轾。刘基的诗歌创作于仕元期间,在越诗派就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入明后,因其政治地位而影响更著,对有名一代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高启诗文集有单行本与合集本两大类,合集本又可分为类编本和汇合本两个系统。单行本数量多,最初基本上属于稿本或手抄本,但这些稿本现在均已亡佚。单行本反映着作者自己整理的原始形态,而类编本则基本上是后人整编的结果。高启的类编本主要有《缶鸣集》、《槎轩集》、《大全集》等。而汇合本主要有《大全集》十八卷附《扣舷集》一卷等4种。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把握世界与人生的心理活动及方式中 ,“认知”和“体验”互有区别、彼此关联、互为补充、至关重要。然而 ,心理学对前者的重视和研究已成主流 ,对后者的冷遇导致其研究“缺位”。作者通过对二者内涵理解和多层面的比较 ,提出自己对体验研究意义和思路的见解 ,力求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 ,从而推动“体验”的研究 ,使人类的心理和精神生活更趋健全与成熟  相似文献   

18.
吴三桂降清叛清,其家族两次遭到灭门。据清朝官方史书记载,"三藩之乱"后,清廷将吴三桂祖、孙"剉其尸骨,传示各省";其爱妾陈圆圆的下落,有投湖自尽,或逃离,或隐居等说。有关吴三桂的历史记述到此为止,给人的映象是,吴三桂已满门灭绝,无后裔存世,在清朝的官方史书及学者的著述中,再也找不到吴三桂及其亲属家人的点滴信息。新近爆出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岑巩县马家寨发现有吴三桂后裔及陈圆圆墓,这是个惊人的消息!笔者与多位清史专家受邀两次到马家寨考察,从所收集到的证据显示:现今在马家寨所居住的吴氏族人确为吴三桂后裔,陈圆圆曾归隐在此地,吴三桂、陈圆圆、马宝、吴应麒等人的墓也在此地。  相似文献   

19.
李立杨诗歌中有两类奇特的隐喻:一种是将家人(尤其是其肢体器官)比喻成自然界中的、无生命的物体;另一种是将自然界的动植物比喻成人,尤其是家人的肢体器官。李立杨的这两类隐喻其实是他幼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在他心灵上留下的烙印,反映了他试图通过记忆将过去的生活碎片重新拼接成完整人生的一种努力,而诗歌即是他完成这一诉求的最好场所。  相似文献   

20.
记载了明代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加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襄席书一家世系、宗族发展史和重要人物事迹。叙述了遂宁席氏从始祖席友轸至第十一世席渤、席沛等家族成员的姓名、字号、行次、生卒年月日、科第、职官、妻室、子女、寿数、葬地等情况。提供了研究席书及其家世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