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琼 《农村教育》2005,(10):61-62
词产生于隋唐初年,最初叫曲子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以音乐为主体倚声填词的新兴样式。到宋代,词进入极盛时期,与“汉赋”“唐诗”“元曲”并称,是我国灿烂文化星河中璀璨的一颗,涌现了众多优秀词人和大量佳作。后人以词的内容和形式将词分为两大流派:一曰婉约,一曰豪放。前者为词之正宗,多以离情别绪,伤春悲秋为主题,含蓄蕴藉,哀婉凄清;后者却打破“诗言志”“词言情”的藩篱,  相似文献   

2.
人文知识     
词·词调·词牌词,实际上是一种诗的体裁。最初,它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歌词,所以又叫“曲子词”。词是诗的一种,但它又不同于普通的旧体诗。旧体诗格式就那么几种,而词就比较复杂了。诗不一定配乐,即使配乐,也是先有了诗,然后按诗配乐,诗不去迁就乐曲。而词则不然,它是按乐填词,所以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鉴于词的发展历史和体材特点,振兴新世纪词坛,应该注意以下六个方面:首先,扩大词的题材,用词反映新时代、新生活;其次,依谱填词,遵守词的格律特点;再次,大力提倡运用新声新韵填词,增强词的声韵美;第四,创制新谱,丰富词谱数量,扩大词的表现力;第五,发挥词合乐歌唱的传统,给词赋予音乐声情美,从而增强词的表现力和美学感受;第六,普及词学知识,培养创作队伍,创作鉴赏并重。  相似文献   

4.
三、词(一)词的分类词是上承唐诗,下启元曲,能够代表宋代文学的一种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这种文学形式,在最初出现的时候,称为曲子词,是和音乐有密切联系的。当时先是有曲调,然后根据曲调的长短和节奏填上词句,供演唱用,所以写词叫“倚声填词”,也就是依据一定的声律填上歌词的意思,简称“填词”。到了后来,又把曲子词的曲子两字省掉,简称词。以后词逐渐和音乐分离,不再供演唱用,这才形成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5.
填词要依据词调声情是一种传统说法,但这种说法只是后人在无法真正做到依音乐填词时,所总结提出的一套维护词"别是一家"的技术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与两宋词的创作实际并不相符,填词不顾声情的现象大量存在。影响填词不依声情的各种因素有当时音乐记录传播手段不科学、作家的个性、气质、遭际、心境及所处时地、环境等。  相似文献   

6.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来唱歌,有的按词定制曲调,有的依据曲调来填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词牌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只是取其文字和音韵结构等方面的固定格式,而且大多数词也不再配乐歌唱。词牌的来历有很多种:一种是源于历史典故的词牌名,主要是异域的民族曲调,中原的民歌乐曲,民间乐工歌妓们自创或改制的曲调,宫廷音乐的词曲家根据古曲改制,以及文人创作的曲子。如《念奴娇》这一词牌中,念奴为唐玄宗天宝年间一著名歌妓的名字,玄宗时常诏见命其歌舞,故命此名。另一种是没有什么历史典故的(也许有,但已无从考证),取自前人的某个著名词句或…  相似文献   

7.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词的曲调大约有一千多个,因此,词牌的名称很多。其由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8.
词原为一种依声填词的音乐文学样式,后演变为长短句的抒情格律诗,其间既有关联,又有不同,这也就使词乐研究与词律研究既同出一门而又有分别。由于曲谱的唱法失传,现代的词乐研究已多非真正意义的音乐研究,而是音乐文献的考释,人们更多地关注词之起源的理论探讨。词律研究也从传统的词谱、词韵的制定,转向领会词之文字声情的声调之学,具有文艺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短文填词”。是一种新的考试题型,现在在中考中已占一个重要的位置了。短文填词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短文中所缺的词的首字母已给出,一种是没给出首字母。题型特点短文填词题的特点与完形填空的特点大致差不多,不仅能比较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各项知识水平,而且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清初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为"词中二李"。而"当行本色"则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词本是唐代一种新兴流行歌曲的唱词,为供宴饮娱乐时用。晚唐五代的欧阳炯《花间集序》有云"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庶使西园英哲,用姿羽盖之欢";故而以《花间集》为代表,最初词的题材多为美女与爱情,少数涉及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1.
线·面·点中国古代文学史时间跨度大,名家众多,作品浩繁,流派、社团和文学运动各具风貌,自学中应注意线、面、点三者结合。所谓“线”,指的是纵向的、清晰的、完整的“史”的线索,具体而言,一是先秦至近代各阶段文学的发展变化及联系交融,一是诗、文、词、曲、小说等文学样式兴衰变异的概况。例如,就词而不言理出下列线索是最基本的要求:词兴于唐。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是敦煌曲子词。中唐以后,文人开始作词。至晚唐出现了以填词为主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一、命题趋向 阅读理解填词属于完形填空的另一种形式,是将一篇短文中的若干个词抽出后,要求考生根据短文的意思和所给的首字母提示,在每个空格中填上一个词,使短文意思完整、正确.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及对词汇、语法和习惯用法等的掌握情况.考生要在读通、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填出符合语义和语法的词. 这一题型是考试中得分率最低的题型,它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而备受题者青睐,考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阅读填词在英语试卷中所占比例比较高,其主旨在于考查学生掌握单词的基本功,即考察学生“认词、记词和用词”的能力。把一个单词放在句子中、文章里去掌握,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它有几种不同的题型:给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作为市民主要文娱项目之一的音乐,即依谱演奏歌唱的词,空前兴盛起来。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的发展到宋代也成熟了;加之宋人在词的创作上又善于继承,勤奋  相似文献   

15.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16.
隋代及初唐的民间词即是当时的民歌,中唐以来文人词属于诗余性质。温庭筠是词史上第一位大力填词的文人。他生活在需要小词产生的环境里,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作。温庭筠的作品代表性风格是设色浓丽,辞藻繁密;另一种风格是气韵清拔,格调高峻。温词是对齐梁时代美学精神的隔代传承。以温庭筠为代表的晚唐五代词是一种介于俗文学与雅文学之间的并逐步向雅文学转化的过渡性文学样式。《花间集》中的词人围绕温、韦分为两派:一派以温庭筠为代表,可称为“伶工之词”;另一派以韦庄为代表,可称为士大夫之词。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派词人在文学自身以及历史发展的双重指向下,开拓了全新的诗歌之路。伶工之词在晚唐五代词稀⒗的发展期是不断进步的,由温庭筠到欧阳炯、顾,词的语言和表现手法变得越来越纯熟而自由,为词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词是格律诗之后又一诗歌样式。词的分段、句数、字数及其与音乐的关系,明显地不同于格律诗。但是,词的平仄格律,无疑受了格律诗的深刻影响。词的用韵,与格律诗的用韵,也有一定联系。 填词用的韵叫词韵,写格律诗用的韵叫诗韵。诗韵、词韵间有先后传承关系。南北朝开始出现供诗人选词押韵的韵书。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乃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后来有唐代孙愐的《唐韵》,北宋陈彭年的《广韵》,南宋刘渊的《壬子新刊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受国主义词人。尽管也有人贬斥他言其词“非雅词”,是“平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句之诗耳”(张炎《词源》)。但无论如何,辛弃疾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动摇不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仅是由于他的词反映了抗金御侮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全面解放了词体,使词这种文学样式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取得了最深最广的开拓,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最早诞生于民间,被称为“曲子词”。“声依永,律和声”,必须合于音乐节奏,所谓“按谱填词”。最早的曲子词…  相似文献   

19.
戴光明 《现代语文》2006,(12):14-15
温庭筠是我国晚唐文人中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名家,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花间鼻祖”(《花草蒙拾》王世祯)。但由于唐代文人词是在歌舞享乐的社会环境之下产生起来的,起初它只是作为一种娱宾遣兴、抒发情爱的民间俗曲子流行于世,因此被排除于正统文学之外,不登大雅之堂。加之温庭筠“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配合乐曲传达柔媚香艳的情思,经常与歌妓为伍并成为她们的代言人,因而为时俗所轻。人们普遍认为其词“虽文采绚烂,而雕琢过甚,  相似文献   

20.
民间词无格律,格律是文人词特有的,是文人为应歌而采用的技术性手段。而格律的形成,又与文人“依调填词”中“调”的本位转移关系密切。文人开始作词时乃是依一定“曲调”填词的,而当广大文人参与歌词创作后,他们对歌词原生性音乐无法把握,又要求合乐可歌,故根据自己熟悉的、信赖的词体平仄“字调”填词。当这种按平仄字调填词成为文人歌词创作的主要手段时,就不可避免地造成词体格律的定型,词体实现了完型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