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闻与传播学领域,基于可供性概念的研究产生了大量成果,不仅丰富了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而且该概念的分析场景已扩大至用户与新媒体关系的学术讨论。但是,已有研究存在着概念内涵过于宽泛、不同细分领域难以进行有效学术沟通等问题。对于数字媒体的理解,有必要回归到可供性概念最初的生态心理学视角,依照其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的阐释来归纳可供性对数字新闻学研究的意义。可供性概念从生态心理学发端,在设计研究与技术研究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现在进入到数字新闻学领域,新闻研究者藉此分别从生态学与心理学角度阐释数字新闻业的新现象。一方面,可供性概念促使我们树立动态的观念,以动态的视角考察媒体和内容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供性概念鼓励我们关注使用者的认知与情感,克服数字时代新闻学研究对技术的过度迷恋。可供性有助于突破新闻学研究的固有边界,结合跨学科研究成果发展数字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2.
数字公众的崛起深刻改造和重塑了新闻业,但它并非以早期研究设想的“参与式新闻”的方式。现实中,“数字化的”和“情感的”公众主要构成了当代新闻业的“生态环境”,而不是新闻业的“合作伙伴”。面对这一新环境,新闻业进行了不同的创新。这些创新行动表明,新闻业须重新理解数字公众不同于传统新闻公众的特征,既要面对数字公众目前表现出的一些不利于新闻业的现实情况,又要主动创新以避免被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异化。近年来一些本地新闻媒体试图以去数字化方式重建与公众关系的努力,给数字时代新闻业与公众关系的课题带来了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3.
孙莉 《文教资料》2021,(2):36-39
新闻阅读中对新闻的客观性分析,需要新闻业的背景深入,以科学有效的分析作为指导,深入把握新闻的客观程度。本研究关注影响新闻客观性的深层次因素,从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视角,将影响新闻客观性的背景因素与系统功能语篇分析结合,强调新闻业的背景因素,聚焦新闻工作者,探究深层次的新闻阅读的新闻客观性分析。在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视角下,新闻语篇通过新闻工作者呈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系统语法、功能语法和语境理论,揭示了新闻工作者背后的新闻业的背景因素对新闻客观性的深刻影响。研究过程表明,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对新闻客观程度的深层次认知,加强大学新闻阅读教育。  相似文献   

4.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新型移动数字终端,可供性为跳出传统分析视角提供了新路径。在媒介可供性方面,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通过延伸人对环境的感知,为驾驶人提供了多样的信息与内容,推动了数字众包等信息生产,中介了人与技术、环境的互动。在技术可供性角度,该技术在重构社会生活的物理与虚拟空间的过程中,“规定”了驾驶人的持续性行为,对行为主体的具身实践形成了数字遮蔽;在与行为主体的互动中形成了地理社交等多结构、多因素的动态关系,实现了空间的移动,并使空间具有了媒介性。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生态带来了高度开放的新闻生产机制与极大丰富的新闻形态,新闻生产者尝试通过形式、文化与价值方面的创新来与用户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这使得新闻内容(产品)呈现出更鲜明的美学化倾向。具体而言,数字新闻的美学化趋势建基于数字媒体架构的“技术-文化共生状态”,并在实践层面体现出符号繁博化、叙事接续化与风格崇高化等核心媒介特征。美学化趋势的出现表明,数字新闻学研究应当吸纳来自艺术学和美学的理论资源,超越信息论的局限而实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谁可被称作数字记者?现有研究对数字记者的界定有技术路径和网络化路径。前者将技术视作实践过程;后者关注数字环境下传播活动的多元参与主体,但研究尚无法明确数字记者的范畴。考察实践活动中对专长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明晰数字记者的边界。数字时代的新闻专长包含技能、社会-文化和伦理三个维度,分别对应技能性专长、互动性专长和伦理性专长。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同时运用三类新闻专长,才可被视作数字记者,由此突破了职业视角。同时,这种界定方式可将技术物纳入数字记者的实践主体范畴,打破了以人类为中心的惯常界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术界对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具有现实主义和乌托邦主义的倾向,这两种倾向阻碍了我们对于新闻专业主义更深一步的认知。新闻专业主义存在于媒体从业者的日常行动中,从解释学的路径出发,探讨媒体从业者的日常行动及其背后的主观意义,能够将个体行动、主观意义、权力控制等微观和宏观视角链接起来。由于这一视角是植根于媒体从业者鲜活的日常行动中,它能够深刻阐释媒体从业者的实践状况,重构新闻专业主义作为批判话语的解放意义。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闻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运行,无论从新闻的本质属性还是从新闻业的产业属性来看,新闻信用都是新闻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各类新闻失信现象频发,严重危害新闻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新闻信用制度体系和配套体系的缺陷,是造成新闻失信的重要制度性原因,改善我国新闻信用现状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新闻理论教材建设需要作者关注新闻业及新闻工作者的生存处境,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为基础,抓住新闻学核心议题,发挥学术团体、研究中心和研究基金的桥梁作用,关注理论界的新成果和业界的新案例,体现理论解释力和实践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郑闻 《现代教育》2005,(8):28-30
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它以新闻实践活动为经线,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纬线,建构该学科的框架,从心理学视角来探索新闻认识主体的心理特点:因而掌握有关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把握心理学与新闻学的结合点是学习该学科的难点;而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去阐释新闻主体的心理活动,则是学习这门学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公共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潮流的新闻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对美国的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之,也出现了对“公共新闻”的研究热潮。确立“公共新闻”的概念,明确公共新闻业与传统新闻业的差异,是这类研究不可或缺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出现是与新闻业内的一个事实紧密相关,那就是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这说明自新闻业出现以来,职业道德失范是各国新闻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高新闻界的公信力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本文就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全球新闻业的数字化导致了新闻生产主体的泛化,进而推动了整个新闻专业文化的持续演变。在新闻生产的观念与实践中,以“记者”或“新闻从业者”为代表的“职业中心”体系不断衰微,“新闻人”成为数字时代理解新闻生产的核心概念。以“新闻人”为观念起点,传统新闻生产体系得以重构,不断确立多模态、分布式、介入性的新规则,探索构建以公共性与透明度为核心标准的新伦理体系,并在人际关系与意义流通两个交叠的维度上形成高度网络化的新生态。对新闻人的构成与内涵进行理论化,有助于不断明晰数字时代人类与非人类新闻行动者之间的边界,拓展新闻学理论“人文的”认识论,塑造一种尊重实然和坚持应然并重的新闻专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塔奇曼的《做新闻》、甘斯的《什么决定新闻》和麦克蒙那斯的《市场新闻业:公民自行小心?》三本书的精读,运用书本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对新闻生产社会学进行了大致梳理.这三本书作者的观点都基于一个基本新闻建构理念,即世界是由新闻建构的《.市场新闻业》更多的注重从市场逻辑与新闻逻辑角度来论证新闻构建的现实是倾向于哪一方;《做新闻》则是从新闻组织内部与外部意识形态和环境方面论证了新闻建构了现实,结构完整、相对简单;《什么决定新闻》则是从具体入手,并未覆盖整个新闻业,而是从新闻选择这个具体的层面上重点论述了新闻从业者的新闻选择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综合起来说,可以理解为,世界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政治、传媒经济、媒介生态以及新闻学教育的现状等四个维度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对于新闻媒体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作为新闻业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今天中国的新闻学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便在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缺失,因此强化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提升新闻专业主义教育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地位应当成为中国高校新闻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蔡有恒 《文教资料》2010,(35):41-43
Fauconnier和Turner的概念整合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的角度对语义的构建过程提出新的阐释,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篇分析。本文拟从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出发,对新闻中的隐喻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解释新闻隐喻的意义构建过程及其背后的认知机制,从而揭示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应用力,以为新闻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新闻媒体的发展主要是依靠了当下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新闻信息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使得新闻传播主体和手段的不确定性增加,这使得新闻失真的现象日益严重。本文是基于新闻失真这样一个视角中,针对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闻线人”在当今传媒中越来越重要,他的出现,为新闻业扩展了广泛的新闻源,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新闻线人”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诸如社会保障、与记者间的竞争等。“新闻线人”产生及其流行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原因,也是新闻业所需要的。“新闻线人”的流行主要反映了在新的时代新闻事业革新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技术可供性的理论视域下审视数字广告三十年的发展,从网络与数字技术时代的初始演进到大数据计算技术的重大变革,从传统媒体广告的互联网平移到颠覆性创新,都是技术可供与技术行动者的可供感知及其应用需求双向互动与协同演进的结果。元宇宙时代新的技术将为数字广告的演进提供新的行动可能,重新激发行动者们在计算技术范式下逐渐丧失的创新动力,传播的场景化、运作的高度智能一体化、效果的沉浸化,将成为元宇宙技术可供下数字广告发展演进的三大重要面向,广告业也将由此进入一个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与技术革命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曹立新  吴锦梦 《大学生》2015,(Z1):90-91
众所周知,新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本功,也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是必须的。作为一名新闻人,报道不仅要准确,更要出色,看看知名媒体做的报道就很有必要,不仅能学到报道技巧,更能学到新闻理念。新闻学科的专业书籍不胜枚举,但学习理论技巧也不用过于刻板,逼自己读又专又深的大部头,有很多有趣不枯燥又有专业指导意义的书籍可供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