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应该说,对于千差万别的考生,作统一的命题,本身就带着对于个性的限制性,命题针对的只能是考生智能的最大公约数,一定程度的限制性,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2.
“有创新” ,是考纲对话题作文的特别要求之一 ,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第四项要求。这是对思维的要求 ,即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主要命题方式。它具有限制性 ,即对考生的写作有一定的约束力 ,通俗地说 ,就是给考生规定一个写作的“范围” ;它更具有开放性 ,其写作要求往往有“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 ,这就给考生提供了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写作情境 ,有利于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概括地说 ,所谓“话题作文” ,即是用一段提示语启发思考 ,激发想像 ,限制范围的一种命题形式。应该说…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高考作文测试形式,从1998年开创,呈现雏形,到1999年、2000年形成基本样式,再到2001年实行“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三自”原则,逐渐走向成熟。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实行的“三自”原则,是话题作文的灵魂和精髓。实行“三自”原则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命题的开放性,便于考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但是,为了拉开考生的档次,体现出高考的选拔性功能,命题又应当具备必要的限制。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开放性与限制性是对立统一的。只强调限制性而忽视开放性,就会否定和损害近年来高考作文改革的积…  相似文献   

4.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述评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关键,就是封闭性与开放性的矛盾。应该说,对于千差万别的考生,作统一的命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6年全国18道高考作文题的闪亮登场,作文命题多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但其中有部分作文题,的确让考生难以写出新意,但也有些文章见解新颖、思想深刻,能让阅卷者感动、深省、难忘,因而获得了高分甚至满分,令其他考生羡慕不已。那么,如何才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文命题应有限制,这是减少宿构和抄袭的保障。高考语文命题负责人张伟明先生说:“全方位的开放性作文题不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为了防止猜题、押题等错误的应试思想蔓延,高考作文命题将会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纵观近年来高考的话题作文可发现,尽管它比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性小,自主性大,确实能给考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本质是开放性的,但在写作内容、立意底线、写作重心等方面仍有一定的限制。遗憾的是在备考中,许多考生看不清话题作文既开放又有限制的特点,忽视话题作文的审题问题,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只要提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通过不断的改革,有了一个相对成熟而稳定的形式,这就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作文形式。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有较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作文题要求上的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的“三自”方针上,它解除了过去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一切束缚,使广大考生从过去封闭的作文模式和被动的应试定势中走出来,进入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学、识”的广阔天地。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谈谈高考作文的应试准备。一、主攻一种样式。在考前的应试准备阶段,考生就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写作实力从多种文体中…  相似文献   

8.
考生要想使自己的作文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应该注意一些作文技巧问题。一、认真审题,确立积极向上的立意。认真审题,确立准确、积极的立意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很多考生为了赶时间,草率动笔,不能准确地审清题意。在2002年高考作文中,有的同学把“诚信”理解为“真诚、信念”,也有的理解为“忠诚、信念”;也有的理解为“信心、诚恳”等等。这些都不是最准确、最恰当的立意。这样的作文,一般都归在二类卷以下。只有把“诚信”准确地理解为“诚实、守信用”才算是契合题意。只有这样的作文才有可能归到一类卷中。但也有些同学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思路点拨 新材料作文已是近两年各省市高考作文命题的热门题型,其要义在给考生更多选择,让考生自主确定恰当的话题,然后作文.对一个考生而言,选择多并不总是好事,因为多向的选择往往也容易使人迷失,正如菜单丰富了反不知该点什么菜一样. 要确定恰当的话题,就要读懂材料.因此,新材料作文在考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考查了考生的阅读能力.缺少有效阅读方法的考生往往凭感性与经验,不动脑分析整个材料,仅抓住材料的一点或局部信息下手,从而导致话题的确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10.
王亦川 《高中生》2014,(5):14-15
严格说来,高考作文命题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因为高考绝不能脱离社会,脱离现实。不过,以前的高考作文命题又往往回避社会热点,这一方面是出于避免猜题、压题的考虑.另一方面是不想让考生说假话、空话、套话。因为社会热点大家都关注,相关的评论很多,考生容易借用或套用别人的观点而缺乏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全国语文高考作文命题一直在开放性与限制性的艰难探索中前行。高考的选拔性决定了写作考查都采取命题的形式,命题的作用在于防止宿构和抄袭,同时也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凡是命题,都会在构思方面对考生形成一定的限制,这种限制,有的是由词语构成的.有的是由图形或文字材料构成的;同样出于选拔性,作文命题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话题作文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开放性,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和想象天地,有利于考生联系实际、自主选择生活材料、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文体,从而有利于考生个性和才华的发挥。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是从“智子疑邻”的寓言出发.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文章。由于此题采用关系型话题,内容不再单一,考生要同时合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两个要求,的确增加了限制性;同时话题表述也更趋繁复,这样,就缩小了话题范围,考生选择的余地更小;带有很强的思辩色彩,难度较以往有所增加。许多考生因限制性增加,文思不畅,整体作文分数下降,如广东作文平均只有39分。但也出现了甘肃、湖南、江西等地的一些优秀作文,话题的限制性并没有影响这些考生的创造力。为什么他们能够广开文思出妙章呢?优秀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呢?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话题作文以其内容及文体的开放性而备受广大师生喜爱,也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考查方式。根据高考的稳定性原则以及高考专家的分析预测,这种作文命题方式今后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存在,并将可能作为2002年高考作文的考查方式。因此,考生备战高考,无疑要对话题作文下大功夫。但由于许多同学训练方法的失当,往往事倍功半。通过对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导致考场作文不能得高分的原因主要有三:一、写作思路一般化;二、选材陈旧或雷同;三、写作方法单一。因此,考生要想决胜高考,就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  相似文献   

14.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大规模分省(市、区)自主命题是基础教育重大的教育事件。高考作文命题直接反映着时代文化和语文学科属性。多元文化,给高考作文命题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背景;语文课程改革切实要求为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的空间,也为高考作文命题提出了切实的要求;作文题型自身发展不断继承创新,更加注重开放性和限制性的效度控制。题型设计由主体的困顿与自在导向主体的自觉和自由,力图给学生提供释放自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石修银 《新高考》2010,(12):8-10
一学生问:高考作文,有无让叙事文章避免"小气"嫌疑的方法呢?高考作文,大多数同学都写议论文,鲜有考生写叙事类文章。2009年,广东对高考作文做了个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写叙事类文章的考生仅占3%。为什么大多考生不写叙事类文章呢?考生说:叙事类文章不能洋溢"语言的诗意",也不能旁征博引以展现"厚实的文化积淀",从而易被老师视为小气俗气、不够"厚重",难以获取高分。  相似文献   

16.
曹春齐 《高中生》2011,(11):12-13
有深度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如果能揭示社会生活中人和事的深刻意蕴,让人心悦诚服,就是有深度的文章。那么,考生应该怎样把议论引向深处呢?  相似文献   

17.
回顾近年的高考作文之路,命题者在与考生间进行的“防套作”与“反防套作”的“战争”中,绞尽脑汁、煞费苦心,力求创新,避免重复“昨天的故事”。但无论怎么变化,命题者总很难绕开命题的两难处境:一方面,高考作文要面向全体考生,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体现最大的公平;另一方面,它又肩负着选拔优秀人才的重任,要求给出的题目有更大的区分度;考虑到前者,作文题应该趋向简单化,但这便于考生套用优秀习作;考虑到后者,则又检测不出考生全面的作文素质,一些真正有才华有作文素养的考生因“戴着镣铐跳舞”而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更不要说“有文采…  相似文献   

18.
每年高考过后,对高考作文的题目、难易度、导向性等,均有不同层面的解读,有批评,当然也会有赞扬.2012年高考作文也不例外.综观起来,有一个可喜的现实:对今年的高考评价,赞扬的声音显然要比批评的多一些. 批评之声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时代商报》的评论文章《高考作文,理想主义的一声娇嗔?》,文章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总体有些理想主义,亦有不少题目陷入了"永恒正确的道理,亘古不变的逻辑",这极容易导致考生写了"最保险的文章";比如《华商报》评论《高考作文写出这个时代的真实》一文,也对今年高考题目在"道德信条"和"态度正确"的展示下,会否"让很多考生丧失自我的表达,难以写出这个时代的真实"提出了忧心.  相似文献   

19.
"新材料作文"不是"老材料作文"的简单重复,而是既继承了"老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的"限制性"特点,回避了阅卷老师难以把握话题作文评判标准的缺陷,又借鉴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优点,让考生在选材、文体、题目上有选择的余地和空间。  相似文献   

20.
熟悉近年来中、高考作文情况的人,可能有这样一些同感:(1)题目信息大多较丰富,不少题目除正题外,还有引题、提示和附加要求,这就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筛选出关键性信息,并恰当兼顾其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