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对钙钛矿型CaSiO3从高压下解压缩变成非晶态的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模拟所得的压力一体积关系与实验值符合较好。利用不同压力下的平衡构型计算了红外振动频谱,给出了六张振动频谱图。这些频谱图的变化与结构的变化完全一致,也与配位数的变化一致。从谱图上,观察到了非晶态出现的特征和钙钛矿型结构崩溃的迹象。多非晶形性转变是在压力非晶化后才出现的,这是一个新论点。  相似文献   

2.
非晶颗粒态木薯淀粉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地报道了水分散体系高温溶胀、常温碱分散体系强碱溶胀作用非晶颗粒态木薯淀粉制备方法.采用偏光显微镜对多晶态向非晶态的变化进行了确认,提出在一定条件下,高交联木薯淀粉可以由原淀粉多晶颗粒态制备成只含无定形结构的非晶颗粒态淀粉.  相似文献   

3.
大块非晶态合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非晶态合金的发展现状;从结构、热力学及动力学方面综述了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原理;总结了性能特征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块体ZrTiNiCuBe高熵非晶合金,研究了高熵非晶合金的结构、热稳定性及晶化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合金为单一非晶态,具有较强的玻璃形成能力与热稳定性,且玻璃转变与晶化均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效应.高熵非晶合金表现出过冷液相区窄、晶化区宽的迟滞缓慢晶化特性.该实验项目的综合性强,涉及材料设计...  相似文献   

5.
采用Lorentzian法和非晶计算理论,分析少量稀土Y取代Fe对Fe78 Si9 B13非晶合金微观结构的影响,从微观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及热稳定性的变化做出相应解释。结果表明:随着Y含量的增加,合金的第一近邻半径逐渐增大,原子排布有序度降低,非晶漫散射峰的半高宽增大;非晶合金的配位数和堆垛密度均随着Y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从短程序和中程序的角度反映出原子密排程度随Y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这与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基于非晶丝的芯壳结构模型,导出了外应力σ作用下磁致伸缩非晶丝的剩磁比m,与σ的关系式.从实验上对这一关系进行了验证.理论与实验很好地相符表明,铁基非晶丝的磁结构可由这一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7.
采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Al82Fe5Zr5Ce8非晶态合金,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非晶态合金Al82Fe5Zr5Ce8的形貌、结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Al82Fe5Zr5Ce8混合粉末经过机械合金化球磨200h后达到了非晶状态。热分析表明非晶态Al82Fe5Zr5Ce8合金的晶化分两阶段进行,在723K和783K经8h的退火后,非晶态Al82Fe5Zr5Ce8合金达到了完全晶化状态,该状态下出现了很多种中间化合物相,经不同温度退火后晶化产物相基本相同。利用Kissinger方程分析了两个晶化过程的晶化激活能,对应过程的晶化激活能分别是475.6 k J/mol和408.8 k J/mol。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非晶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结构的变化,研制了非晶合金拉应力流变测量实验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炉体、加热及温度控制系统和流变测量系统组成。将炉膛设计成对半打开的结构,加快了炉膛的散热、缩短了实验周期,测量连接杆选用导热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均小的Invar合金,降低了测量连接杆对炉温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使用该装置,进行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条带拉应力流变测量实验,结合DSC实验结果,分析了Fe78Si9B13非晶合金条带的结构变化和流变性能。实验证明,该装置结构合理、简单实用,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合金的流变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非晶合金的力学特性,提出了一种可实时观测大块非晶合金摩擦磨损变形特性的实验方法.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对Zr基大块非晶合金与铜、铁、塑料进行同速度的干摩擦实验,然后单独对Zr基大块非晶合金进行不同速度下的干摩擦实验,都提取摩擦过程中的摩擦力信号,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形貌.与其他材料对比,分析Zr基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摩擦磨损变形特性,从而确定其摩擦磨损主要是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综合作用结果.另外随着转速提高,磨粒磨损使多角度的摩擦力高频率出现.  相似文献   

10.
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不同条件下酶降解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光学显微镜分析测试方法。对非晶颗粒态玉米淀粉不同条件下酶降解活性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发现,α-中温淀粉酶生物活性对非晶颗粒态淀粉作用能力高,使用较少量的酶作用于非晶颗粒淀粉。在颗粒表面上可以观察到明显变化.非晶颗粒态淀粉颗粒由于存在爆裂口。所以酶对非晶淀粉作用均从爆裂口开始,逐渐由爆裂口开始均匀扩张,颗粒模糊,最后颗粒消失,不同时间、酶量、温度对酶降解作用均产生一定影响.其中温度可明显加快酶降解速度,酶量的增加同样对酶降解产生显著影响.时间的延长也可以使非晶颗粒态淀粉逐渐降解,但变化较慢.  相似文献   

11.
首次利用激光拉曼技术对微量乙烯气体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500 cm-1~3500 cm-1内乙烯气体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乙烯气体的拉曼光谱有明显特征峰,这一性质为进一步研究果蔬散发乙烯气体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化合物( H3O)2[ Co( C 2N 2H 8)3]2[ W 7O 24],对其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其红外光谱进行了计算,对吸收峰的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结果显示,(H3O )2[Co (C2N2H8)3]2[W7O24]的红外光谱对溶剂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13.
在B3LYP/6-31G理论水平上对环氧乙烷、乙烯和乙醛分子进行了构型优化,计算了三个分子在Titan大气条件下的频率、绘制分子的红外振动光谱.对环氧乙烷分子的红外振动频率进行了理论归属,与Titan大气模拟实验的结论相比较,发现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与模拟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而且,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与环氧乙烷红外光谱的实验值也符合较好.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了与环氧乙烷分子的红外谱线很相似的乙烯分子的谱带特征和频率归属以及环氧乙烷的异构体乙醛分子的谱带特征和频率归属.结果表明Titan大气中存在环氧乙烷分子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B3LYP混合泛函和6-311++G(d,p)基函数组,计算了苯酚分子的平衡构型和振动光谱,并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利用简正振动分析方法计算了该分子各振动频率的势能分布,从而对其振动频率做出了全面地归属.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硅酸钙(CaSiO3)和羟基磷灰石(HAP)超细粉体为原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成型、煅烧制得CaSiO3-HAP复合生物陶瓷。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粉体及陶瓷样品进行物相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并对复合生物陶瓷的收缩率、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硬度等性能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在HAP中添加一定量的CaSiO3,可以减小HAP陶瓷的收缩,并能提高其力学性能,CaSiO3含量为30wt%的CaSiO3-HAP复合生物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分别达到156.7MPa和2.32MPa·m^1/2,维氏硬度值达到6.5GPa,比纯HAP陶瓷的性能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密度泛函(DFT)B3LYP/6-311G(d,p)方法,对气相中可能存在的6种2,6-二巯基嘌呤互变异构体进行了几何构型全自由度优化,并计算出其零点能、总能量、振动频率、红外光谱强度等参数,频率经校正,同已有红外光谱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气相中2,6-二巯基嘌呤主要以双硫酮DTP(1,3,7)构型稳定存在,同时还有一定量的双硫酮DTP(1,3,9).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一致,证实了可能存在的异构体构型.  相似文献   

17.
运用从头算MP2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第一主族阳离子-苯复合体系的构型进行了自由优化,并定义阳离子位于苯环正上方。频率计算表明为合理构型,复合物的键长、原子电荷、分子轨道成份、前沿轨道能等表明,碱金属阳离子与苯的作用包含p-π和s-π作用方式,阳离子与苯结合时电子从苯向阳离子转移,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与氢键的结合方式相似。M^+…benzene and benzene…M^+…benzene复合物的红外光谱特征频率分别位于120~740cm^-1和140-890cm^-1,为阳离子垂直于环平面上作来回振动,其红外光谱振动频率随Li、Na、K向长波方向红移,并红外强度随Li、Na、K降低。  相似文献   

18.
研究糠醛分子的常规拉曼谱(NRS)和在银镜上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谱,通过运用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FUR(Furfural)的分子振动光谱,对拉曼峰进行指认,并给出了糠醛在银镜上的吸附状态.  相似文献   

19.
用DFT方法在B3LYP/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氧原子和CHF2自由基反应.计算了全部物种的结构、振动频率和不同驻点的能量,它的结果和实验值吻合.指认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振动模式,它们之间联系和变化进一步解释了反应的机理和电子转移的过程.通过分析,也确认了反应的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提供了研究反应机理的又一个新的有用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用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了Si3N4粉体,通过对纳米氮化硅粒子的TEM的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变化,纳米氮化硅颗粒表面粒子粒径不同.而对纳米氮化硅进行了红外吸收光谱的测量,观察到了频移和吸收带的宽化,说明纳米结构红外吸收谱具有蓝移和宽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