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对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影响已经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索的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体育对学生个性发展方向的影响,揭示这种影响的具体内容,为培养身心和个性健康的优秀学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辛磊 《体育世界》2010,(2):65-66
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并逐渐完善学生个性,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提积极倡和发展学生个性,通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使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个性得到双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出发,论述了发展学生个性的必要性;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且从六个方面提出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同时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论的分析,讨论了健康目标和个性的基本涵义、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因素及学校体育教学中发展个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发展学生个性的一些意见和建议,以期使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逐渐完善化,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系;教师良好的态度对发展学生个性的影响;民主教学素质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体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强调个性的发展,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使教学效果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学生个性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虹 《湖北体育科技》2002,21(2):238-240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提出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改革,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感受,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范继军 《精武》2012,(25):39-39,41
体育的教学是学校体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使得学生们在对体育的学习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在建立乐趣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全面的掌握,学生在学习之余也可以学习多种可以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本文主要首先简单介绍了关于个性的相关概念和特征,接着论述了个性发展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包括学生个性的发展对于体育的教学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体育的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最后探讨说明了如何在体育的教学中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运作的理论指导思想和分类体系的分析,提出发展运作构想,并构建适合其发展的理论框架,从而在宏观上把握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其作用,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理论,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具有强健身体,健全人格,自我完善的主动志向,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学校体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教学与发展学生个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是值得每一个体育工作重视的问题,本人从个性心理特征入手,采用献综述法对体育教学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进行论述。主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和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培养学生的优良性格品质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根据上面四个方面对体育教学发展学生个性进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相互作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确的体育理论可能有益于体育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体育理论必然有损于体育实践的发展。但正确的体育理论对实践作用也绝不是直接的、具体的、对应的关系,而是多层次的。体育实践工作者对体育理论的掌握不应是技术性的、道德上的,而应是精神上的融合和价值上的统一。只有这样,实践主体才能自觉地对自己隐蔽在行为中的理念与价值进行挖掘与批判,在与理论对话的基础上形成视野融合,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统一,体育理论才能变成实践者自觉的行动。要提升体育教学的理论品质,提高理论对实践的导向作用,就有必要对体育教学理论的进一步认识、指导实践的功能及制约体育理论对体育实践发挥其功能的主要因素等问题进行探讨,揭示不同体育教学理论在对极其丰富、复杂的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以便进一步促使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新疆北疆城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要素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发展影响较大,体现了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言语、表情对自身体育学习比较有帮助;教师的教学领导方式、工作作风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发展;学生希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民主的教学指导方式。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国民素质的提高已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健康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体育教育在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纲要》实施以来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现状,为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1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结合本省的实际,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下,完善了教学文件,基本实现了教学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确立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程模式;加大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项目设置多样化,强化了教材内容的健身性、时代性和人文性特征;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课余体育活动模式和竞赛体制;“教体结合”促进了高校竞技水平的显著提高;建立了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形成了学生健康管理的雏形。但由于缺乏完整的体育课程观念以及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仍然停留在浅层次的、偏重于形式的变化,对长期影响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目标尚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高职体育教学课改中职业能力导向水平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丽英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99-1100
高职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了高职体育教学课改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导向水平需求出发,进行相关的课程设计及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的渴求。  相似文献   

16.
赵激扬 《体育与科学》2007,28(5):87-88,64
文章从系统论观点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教学模式辨析入手,讨论了体育教学模式结构。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系统中,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整个教学系统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的动态性、整体性和综合特性。不同的体育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体能水平和技能水平。体育教学模式要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体现"教学是为了发展"的教育规律。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A new na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PE) curriculum has been developed in South Korea and PE teachers have been challenged to deliver new transferable educational outcomes in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rough PE. In one geographical area, in order to support teachers to make required changes, a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P) approach to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was adopted. Rather than being based in a single-school, this CoP brought PE teachers together from a number of schools with the aim of sharing learning and impacting on pedagogies, practices and pupils’ learning in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rough PE.

Aims: To map and analyse the ways in which teachers (i) learnt about character education in a CoP, (ii) used this learning to inform their pedagogies and practices, and (iii) impacted on pupil learning in and beyond PE.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were a university professor, 8 secondary school PE teachers from 8 different schools and 41 pupils. Data collection was undertaken in two phases in Autumn 2014 and Spring 2015. In-depth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in the CoP and the teachers’ schools using individual interviews, focus groups with pupils, observations of lessons, open-ended questionnaires and document analysis. Data were analysed using a constructivist revision of grounded theory.

Findings: There was clear evidence of teacher learning in the CoP and changes to their pedagogies and indirect teaching behaviours (ITBs). Pupils were also able to identify the new intended learning about character development at both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levels, although there was little evidence of understanding about or intention to transfer this learning beyond PE (which was the original aim of the Government’s character education initiative). Barriers to teacher and pupil learning are also discussed.

Conclusi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CoP impact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eachers’ pedagogies and ITBs which then influenced pupils’ learning, however, link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to pupils’ learning remains challenging. This study has added further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cesses linking policy, teachers’ learning and pupils’ learning outcomes. While it was possible to trace clear pathways from the CoP to teachers’ learning, and in some cases to pupils’ learning, it was also apparent that a wide range of factors intervened to influence the learning outcomes.  相似文献   


18.
体育素养概念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智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69-72,80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全面的体育素养.采用文献研究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在对体育素养的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体育素养的内涵及其包含的各要素.体育素养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与体育教育的影响所形成的,包括体质水平、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等要素的综合素质与修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前素质教育大力的开展,德育教育逐渐变成了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并且是给予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关节。因此,体育教学作为在素质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与手段,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体育教学应以人为本,突出个体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以利于培养运动兴趣,教会锻炼的方法,养成锻炼的习惯,最终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