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怎样充分利用好单元导读?这是主题阅读课题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教法一篇课文上三个课时,而单元主题阅读法,则以藤带瓜,整体施教,一节课上四篇课文,阅读效率翻了几番。那么,怎样才能施教于自己的课堂呢?通过参加研讨活动和自己的初步实践,我对“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形成了一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9册第10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阅读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注意积累材料”。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后,了解黄河的演变过程和变化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师:谁来说说《将相和》这篇课文写了几个故事?其中第一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生:课文讲了3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一个故事的起因是秦王企图骗璧,结果是蔺相如用智慧完璧归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将相和》。请大家打开书快速阅读后两个故事,看你们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 (学生默读课文) 生:我想知道两个故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课文各部分又是怎样联系的? 生:我想知道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赵两国到底谁胜了?谁最有功? 生:蔺相如躲避廉颇,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廉颇后来为…  相似文献   

4.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5.
姜菇 《云南教育》2000,(11):34-35
《参观刘家峡水电站》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注意段与段的联系”。《读写例话》中明确指出,在讲读这篇课文时,一是从“内容上”,一是从“形式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为落实这一阅读重点,课后“思考·练习”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训练:1.按照参观的顺序填空。(通过填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形式上”的联系。)2.刘家峡水电站是怎样利用奔腾的黄河水来发电的?(通过讨论,着重引导学生认识“内容上”的联系。)3.给课文分段,说说各段主要讲了什么,各段之间是怎样联系的。…  相似文献   

6.
六年制第九 册共有24 篇课文。看图 学文2篇,讲 读课文16篇, 阅读课文6 篇:《卢沟桥的 狮子》、《鱼游 到了纸上》、 《黄河是怎样 变化的》、《高粱情》、《圆明园的毁灭》。教材按组编排,共编为7组。教材编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以篇的训练为重点,继续编排读写训练项目。 在低中年级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开始进行篇的训练。围绕篇的训练,本册教材安排了6个读写训练项目:“怎样读懂一篇课文”、“注意积累材料”、“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抓住事物的特点写”、“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7.
宋倩 《山东教育》2008,(11):33-33
一、结合课题质疑 在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根据课题进行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这时学生提出了“谁卧薪尝胆?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怎样卧薪尝胆的?”这几个问题,而这几个问题正是切入课文重点的重要问题。因此,我紧扣这几个问题不放,由此来拓展到课文的前后内容,使学生不仅知道了勾践卧薪尝胆的前因,而且知道励精图治的结果,从而感受到勾践发愤图强的意志与精神,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相似文献   

8.
一、从课题突破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文章文眼所在,分析这类课文就可以从课题人手。如《死海不死》这篇课文,“不死”是全文文眼所在,也是其结构线索,教学就可以从解题突破,围绕“不死”设计教学思路:①死海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死海”?②“不死”的现象是什么?怎样造成的?③“不死”原因的形成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组教材由三篇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火烧云》、《鸬鹚》,一篇阅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组成。本组的训练重点是“注意积累材料”,这是重点指导学生写作的训练。教学这组教材,要注意突出这...  相似文献   

10.
怎样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呢?“以问促读”是个好办法。所谓“以问促读”,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熟读精思,不仅读课文内容,而且在读书过程中逐步具备独立阅读能力。下面举一例为证。本学期,我用“以问促读”法上了《将相和》一课,效果很好,整个教学分三步。第一步,设计浅显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简介时代背景后,我让学生带着这样两个问题初读课文:1“将”是谁?“相”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将相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的?问题很简单,目的是让学…  相似文献   

11.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新增的说明文 ,作者以确凿的材料 ,翔实的数据 ,说明了黄河 2 0 0 0年来变化的情况 ,分析了黄河变化的原因 ,提出了治理黄河的办法 ,读来令人信服。教学时 ,我在学生读课文 ,初步理清线索的基础上 ,着重于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一、紧扣题眼 弄清“变化”课文题眼是“怎样”一词 ,紧扣题眼 ,教师设问 :近 2 0 0 0年以来黄河原来怎样 ?现在变得又怎样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学生轻读课文 ,划出有关词句 ,并填写下表 :时间变化的情况原因何在数千年、数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摇篮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自然条件好 ,…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安排有三篇课文(其中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一篇),一篇读写例话及一个基础训练。重点训练项目是“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是着重对写作方面的训练,承接“详写和略写”。通过这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怎样来确定和表现文章的重点,使文章做到主次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材简析 讲读课文《黄河象》,是记叙性质的自然科学说明文,其意在说明这具象化石为什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但重点却放在记叙象化石来历的假想上。因为,保存完整的各种原因都集中包藏在对其假想来历的记叙中,故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从有关情节中找出  相似文献   

13.
第十二册第五单元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掌握11个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课文理解新词;会用“宛如”、“兴致勃勃”造句。2围绕单元重点训练项目,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3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热爱祖...  相似文献   

14.
现行教材中单元导读“导”的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综合训练中的习作要求大都没特别提出达成目标和训练重点。即使有所渗透,也提得很笼统。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习作:读了这组课文和搜集到的材料,你一定有很多的感想吧!让我们就课文或读过的其他文章写一篇读后感。写好后和同学交换看一看,交流一下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到底怎样写好读后感?达成的目标和训练重点是什么?教材中并没有提出。  相似文献   

15.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一课的内容是围绕本单元“注意积累材料”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写他在西湖玉泉公园的见闻,赞扬了一位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16.
【设计思想】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一单元和苏教版《语文》九(下)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需用两教时。苏教版教参明确指出,第二单元参考教学目标为学会迅速捕捉阅读信息。怎样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呢?究竟捕捉“什么”才能“迅速”呢?捕捉住哪些有规律性的内容,才能迅速概括出事情.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第一教时的设计,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只有可迁移运用,  相似文献   

17.
单元导语:本单元是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习作例文)组成。前两篇侧重写人,第三篇侧重记事。三篇课文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指导学生阅读这一单元的课文,要教会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来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思想,懂得怎样组句成段。进而完成“抓事物重点有顺序组织材料”的单元训练重点。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昆明市武成小学唐朝霞《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第九册新入选的一篇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及演变的过程,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课文开篇就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概括介绍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  相似文献   

19.
<正>名篇解读:带着问题读课文《将相和》是一篇著名历史故事,两千多年来代代相传。它的魅力在哪里呢?文章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语文要素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将相和》这篇长文章,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呢?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尝试带着问题分三个层次去阅读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教材中的课文篇幅也在不断变长,内容也更加丰富,因此提高阅读速度就成为了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提高阅读速度”,编选了不同文体的四篇课文,让学生积累相应的速读方法。其中,《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文,编者在“导读提示”中设置的速读方法是:“借助关键词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如何结合说明文的文体特点,有针对性地落实“导读提示”的要求呢?鉴于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学这篇课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