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会出现“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所致,要求不再把人文性当作目标。有的老师认为:在语文学科教学的范畴内,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人文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四、文本细读“文本解读”这几年一直是众人瞩目的热点问题,今年不仅“高烧”未退,而且有进一步深化拓展的趋势。这与语文课程改革之初,由于不恰当的引导,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泛语文…‘去语文…‘非语文”等现象有直接的关系。这些现象使语文教学偏离了正常轨道,问题一度非常严重,但这一弊病很快为人们所觉察,近年来,语文本体回归的意识加强,广大教师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回归到文本,回归到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给中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语文教育“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实践中新出现的泛语文、窄语文、非语文现象更让语文界忧心不已。一时批评四起,质疑不断,因而“回归本色语文”的呼声日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把着眼点放在对局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忽视了对教材整体的把握,弄得“非语文”、“泛语文”等“游离文本”现象比比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课程改革的声誉,使语文课程改革处于尴尬的“高原期”,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5.
试论《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对推动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尚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对语文教学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泛语文”现象泛滥。  相似文献   

6.
范国强 《江苏教育》2007,(18):13-15
崔峦在全国第五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谈到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指出:目前的阅读教学,“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以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片面理解“大语文教学观”和“软化学科界限”等新的课程理念,语文课堂上出现了大量的目标不明、学科界限不清的扩展和延伸。为了还语文教学本来的面目,我们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标”,把握扩展延伸的“度”。  相似文献   

7.
1.“泛语文”:错误的小说教学内容新课标主张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这是对语文教学传统的一次重要突破。但是在当前的小说教学过程中,这一主张却被误解、被滥用,走向了“泛语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泛语文现象的展现及归类,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形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从哲学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从"语文是什么"、"语文教什么"等角度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以来为什么会出现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怎么纠正这一偏向?不同看法见仁见智。笔者认为问题的出现,跟对《语文课程标准》“体验”的定位的认识失误有重大关联,教学中的滥情、矫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体验的泛化。  相似文献   

10.
杨峰 《广西教育》2013,(29):24-25
2011年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走出“非语文、假语文、泛语文”的误区,进一步增强语文意识,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引领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文实践能力,使语文课堂真正返璞归真,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以来的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非语文”与“泛语文”的现象。究其原因,从理念方面说,是语文教师的人文意识过强,语文意识过弱;从课堂操作上看,是语文教学一直难以走出“教课文”的弊端,而进入“教语文”的境界。那么,“教课文”与“教语文”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呢?本文通过对人教版二年级(下)《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设计及其教学中有关情况的评析,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语文课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解码、重组、提升,再解码、再重组、再提升的旅程。语文教师就要在这“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当下不少语文课却出现了一些“红杏出墙”“为人作嫁”的非语文、泛语文等失衡、失控乃至失度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课改十余年来,语文教育界呈现出令人喜忧参半的局面:一方面,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教育理论,各种教育思想和流派应运而生,语文教育因之活力焕发;另一方面,一些“伪语文““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也在肆意滋生,不少语文教师在刻意标新立异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姜翠微 《广西教育》2008,(10):53-53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回归它的本来面目。“大道至简”,让语文教学在平实中散发魅力,形成一种朴素扎实的教学风格,这就是黄献英老师的教学理想,我们可以从她的教学主张和教学案例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的“浅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阅读停留于表层,缺乏深度的思考、感悟、咀嚼和品味,呈现出表层化、碎片化、泛语文化、随意化、娱乐化、感性化、功利化、时尚化等倾向;造成语文教学中"浅阅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标准的误解、误读和社会"浅阅读"现象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课改以来为什么会出现泛语文、非语文的现象?怎么纠正这一偏向?我们以为,问题的出现,跟对《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体验”的定位的认识失误有重大关联;教学中的滥情、矫情,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体验的泛化。找回“体验”在课标中的定位与教学实施策略,能有效纠正泛语文和非语文中的情感体验的泛化。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这一方面是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是当前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  相似文献   

18.
刘金玉 《考试周刊》2008,(16):56-57
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质疑一直伴随着现代语文教学的全过程,笔者以为,目前对造成语文教学低效的原因的探讨忽视了一个重要原因,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大量的"非语文"现象.本文由此出发,考察了语文教学中"非语文"现象,并把它分为"泛语文"、"伪语文"、"反语文",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研究中,研究“教什么”比研究“怎么教”更重要,因为它涉及语文教学的本质问题.语文教学应该不教“泛语文”的内容,不教“伪语文”的内容,不教不可教的内容,不教学生已懂和易懂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戴正兴 《辽宁教育》2007,(12):30-33
2007年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究竟怎样?语文界对此曾作出这样的评述:语文教学正在告别课改初期的困惑,正在走出“泛语文”、“非语文”的尴尬,向它的本来面目回归:课堂教学一度出现的“虚假浮躁、急功近利”的现象逐渐得到遏止。中小学语文课堂有了明显的变化。语文教育专家于漪在《语文学习》发表文章说:“听了一些课,发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语文课泡沫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