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防止中小学生沉迷手机,近来,日韩等国纷纷立法,禁止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韩国首尔市议会最近计划制定法案,规定全市中小学生在校一律不准使用手机。韩国教育部指出,首尔市构想中的这项法案,不准小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准许初中生与高中生携带手机,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说明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便利性,然后分析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危害,最后提出了中小学生手机使用的优化建议,包括教师要针对不当使用手机"了解诱因,就因施策";学校要建立管理制度并丰富课余生活,让学生合理使用或远离手机;家长要积极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社会各界要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世界教育信息》2012,(12):79-80
据《韩国时报》2012年10月25日报道.目前韩国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成瘾问题比计算机上网成瘾问题更严重。韩国京畿道教育厅最近针对145.1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66.9%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近10%的学生每日手机上网超过5小时.属上网成瘾高危险人群。每日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人数.随着就读年级或受教育阶段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世界教育信息》2012,(19):79-80
据《韩国时报》2012年10月25日报道,目前韩国青少年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成瘾问题比计算机上网成瘾问题更严重。韩国京畿道教育厅最近针对145.1万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66.9%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近10%的学生每日手机上网超过5小时,属上网成瘾高危险人群。每日使用智能手机上网超过5小时的学生人数,随着就读年级或受教育阶段的升高而增加。该调查结果显示:47.6%的小学生、75.9%的初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在分析手机对中小学生社会化正负影响的基础上,从家庭、个人、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以消除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的消极影响,发挥手机媒体的积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社会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际     
《教育》2013,(12):15-15
马来西亚:禁止中小学生携智能手机到校 据马来西亚《每日新闻》报道,马来西亚教育部即将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到校,以免影响教学质量。据悉,当局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上学,但大多数学校都基于保障教学质量及减少相关窃案等原因,禁止学生带手机。不过,一些学校及家长一直希望能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具有上网等功能的智能手机。由于赞成与反对者各有立场,马来西亚教育部之前对是否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也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如今的手机都具备上网等功能,让学生带着这些手机到学校,将影响他们的专注力。马来西亚教育部经过审慎评估后,允许中小学生在校内电脑室使用校方提供的器材上网,但不准他们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决定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到校。  相似文献   

7.
苗晓丽 《林区教学》2013,(11):112-113
目前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情景随处可见,给学习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手机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基于此,建议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策略,以期能消除手机对中小学生的消极负面的影响,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01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02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2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公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文化发展,手机使用越来越普及。在手机使用群体中,青少年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对孩子健康成长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成为家长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小学生使用电子通信工具已经司空见惯,手机里面内置APP的游戏应用软件已成为中小学生玩手机的主要对象。笔者就目前市面上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手机游戏做了调查统计,中小学生选择游戏对象主要是腾讯旗下的游戏,一般是休闲类游戏、动作类游戏以及射击类游戏,然而,手机游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提高智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探索学习的能力,可是消极方面的影响不容忽视,如视力衰退、手机游戏成瘾、性格孤僻、影响学业。本文就手机游戏对中小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童 《教育》2007,(9S):42-43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网民已达到1.62亿,其中4430万网民使用手机上网,其中,光是学生网民就占了36.7%。面对中小学生个人拥有手机数量越来越大的现状,不少学校纷纷制定措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管理和限制。专家认为,手机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聊天、考试作弊等问题的产生,此类“校园手机族”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人士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事件开学前夕,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手机在学校内的使用,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评析当今,手机是成年人日常生活必备品,但并不是未成年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必需品。学生在校园里更多的应当是听课学习、动笔写字、阅读书籍、户外锻炼、参与艺术活动、动手实验、交流集会等,而不是盯着自己手机,沉浸在网络之中。  相似文献   

13.
国际     
《教育》2013,(34):15
马来西亚:禁止中小学生携智能手机到校据马来西亚《每日新闻》报道,马来西亚教育部即将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到校,以免影响教学质量。据悉,当局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中小学生是否可以携带手机上学,但大多数学校都基于保障教学质量及减少相关窃案等原因,禁止学生带手机。不过,一些学校及家长一直希望能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具有上网等功能的智能手机。由于赞成与反对者各有立场,马来西亚教育部之前对是否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也一直没有明确规定。如今的手机都具备上网等功能,让学生带着  相似文献   

14.
手机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手机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是否意识到手机带来的弊端呢?手机的使用者应区分清楚,如果中小学生频繁使用手机,必然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作为通讯工具的手机,大家并不反对使用,但作为移动网络终端,一旦迷恋,用非所用,则是有害的。因此,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非常必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中小学生无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家长们担心孩子沉迷其中,影响学习、视力,而手机使用低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据《海南日报》报道,有的幼儿园的孩子甚至也有手机。中小学生因迷恋手机而导致学习精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甚至影响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事例绝非少见,由此引发的极端事件也时有报道。在手机已经普及、功能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上升,不少家长也给自己的孩子购买了手机.但这一做法却遭到有关专家的反对,他们指出:中小学生最好不要过早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7.
手机是中小学生上网的主要工具,手机管理已被纳入教育部下发的“五项管理”内容之一,在教育“双减”工作中,如何解决新时代中小学生手机使用和管理问题,是家校教育的热点与难题。青少年手机依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因素。本研究通过整群抽样、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及自编手机使用问卷对北京市某区27所义务教育阶段共8 044名中小学生(13所小学、14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手机使用呈低龄化趋势,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手机使用时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和女生在手机使用具体内容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在手机拥有率、使用时长方面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初中生在手机依赖分数显著高于小学生,男生手机依赖分数略高于女生,但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在家庭层面,家长需关注孩子手机使用内容,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管理方案;在学校层面,应严格落实上级相关要求,引导教师科学管理学生手机使用行为,运用心理课等形式对学生加大宣传力度,并关注学生心理需求,创造多种机会满足学生人际交往需求;在社会层面,需多部门联合建立相关机制,发挥相关企业...  相似文献   

18.
化雨 《宁夏教育》2010,(12):5-5
山东省将为基础教育阶段在校生共同推出“绿色信使”业务,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据了解,“绿色信使”是面向中小学生单独开发的特殊业务,在山东省采用统一的手机号码资源,专门向中小学生群体开放。这一业务通过技术手段屏蔽不良网站和信息,定时关闭语音、短信、聊天及娱乐游戏等功能,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实现有效的信息过滤和必要的功能限制。该业务还将与“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相结合,实现手机选课、成绩查询、教师评价、消息通知等功能,进一步增强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互动。  相似文献   

19.
手机正在或已经大规模地被中小学生使用,并取代传统的儿童玩具而成为他们的"高级玩具".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以及家庭情感的缺失,更加剧了中小学生对手机的需要.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媒介有着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教育哲学",它正在日益消解着学校的地位,影响着受教育者的道德观念,因此,学校要积极行动起来,而不能袖手旁观.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越来越普及,很多中学生甚至小学高年级学生也配有手机。手机的使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中小学生携带、使用手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证明,学生携带、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手机中的不健康内容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手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