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A5):37-38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应该先从预习入手,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曲"。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教学效率就低。  相似文献   

2.
课前预习是学好数学所必不可少的.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明确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发现不懂的问题,使自己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而且有益于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数学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要学好数学,就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抓得好.就学得主动,课堂效率就高.相反,如果预习抓得不好,就会学得被动,课堂效率就低.那么,预习什么?怎样预习效果更好呢?  相似文献   

3.
"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生的预习状况确定教师的教学方案,这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的课堂授课模式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初中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同时,"以学定教",有效地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所以要构建一个高效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学与教都需经过精心的设计。因此,笔者立足于多年初中英语教学实践,阐述了精心设置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设置预习方案的基本原则、策略和针对阅读、听说、写作和语法的差异性预习设计方案,贯彻落实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方针和理念,促使初中英语的高效教学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用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知识。预习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学的一种方式,通过有效的预习,学生们可以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全面了解,并且对自己不懂和不了解的内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样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可以更有针对性,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但是在过去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课前预习阶段,而学生们也不了解自己究竟要在预习阶段做些什么,这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课前预习的宝贵机会。本文主要对初中英语预习任务设计展开简要研究。  相似文献   

5.
有效的课前预习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注重对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优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课前预习是学习新知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作为一线数学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预习来了解接下来需要学的新知识,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高效,是当前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细化预习指导,让学生储存探究潜能;优化课堂衔接,保障高位切入;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探究信心,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主阵地”,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作用,抓好课堂教学中心环节,成为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日趋重要的课题。一、把握中心环节,确定教学目标1.加强课前预习,引导学生会学。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减少依赖性和被动性,采取课前预习办法是扫除课堂障碍和培养学生自觉性的有效措施。预习前,结合预习提示做好预习方案;预习时,要求学生用特殊记号标记难点和疑问。在课  相似文献   

8.
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预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有效的预习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让课堂教学取得有效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样的一些做法,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一、强化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抓得好,课堂教学就有效,反之则无效。陶行知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  相似文献   

10.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高一英语较初中英语难度跨度较大,课文较长,加之高中教师多用英语授课,如果学生不做课前预习,就有可能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造成一开始就掉队的结果。因此,学生在课前把要学的生词、课文进行预习,一方面可以发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上课听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经过预习的学生上课时听课注意力更集中,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会大大提高。当然,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要有一定的措施做保障。1.教师提前布置要预习的内容、预习的时间,以及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什么事情都要事先准备才能成功,否则就要失败。这句话用在语文教学上,可以说明预习的重要性。课前预习抓得好,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重视语文的预习教学,确立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过程中,课前预习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来了解新知识的内容,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准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教师也没有有效监控,没有落实预习要求。而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若要打造高效课堂,教师需要由细节问题入手,关注课前预习,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适宜的预习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8,(59):103-104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非常重要,语言学习最终要落在基础的教育上,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研究探讨改革对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学生课前预习的现状,分析课前预习的种种难度,教会学生好的预习方法,并通过及时反馈、评价,来合理地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及教会学生"合理抢跑",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课前预习作为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整体上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课堂听课效率的提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前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极大提高,在自学中不断探索、思考,提高学生的智力。鉴于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实现英语教学的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课前预习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探讨课前预习在创设初中英语生活化情境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课前预习——感受学习的乐趣课前预习得充分与否,决定课堂上能否真的动起来.学生先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课堂上的“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重要的一点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但是在组织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倾  相似文献   

16.
初中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内容,要提升初中英语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联性的意义,可以采用课前预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手段和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前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从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较好地自主学习英语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课前预习 ,是学生应当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 ,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该环节抓得好与不好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 ,凡是布置学生认真预习的新课 ,教学效果就好 ,学生听课专心 ,发言积极 ,思维活跃。相反 ,凡是未布置学生预习的新课 ,教学时效果就差 ,不少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 ,知之不多 ,知之甚少。因此 ,认真抓好课前预习 ,使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是有很大帮助的 ,不可低估的。那么 ,在教学中应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呢 ?我想 ,应从几方面注意。首先 ,应给学生讲清楚…  相似文献   

18.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途径:首先,重视课堂预习环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前提;其次,教师需要精心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兴趣;第三,在课外活动中,要打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交际空间场所,提高学习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总之,要搞好初中英语的教学,教师应该坚持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搞好课前预习,能使学生听课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思维活跃,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一、说明预习的作用要使学生去完成课前预习,就要给学生说明清楚预习的作用、好处,使学生明确预习是为了增强听课的目的性,减少随意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要给说明学生预习是根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安排的,它符合教学规律,能为学好新课做好准备,它能使听课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学得主动,使书上的东西转…  相似文献   

20.
相关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表明,学生的课前预习“被忽略”,课堂教学并没有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建构。教师不妨“下水”体验预习,引领学生走近研究;直击课前预习,尊重学生的研究需要;链接课前预习,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这是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的一种尝试。基于学生预习现状的思考,我们要更好地关注学生、关注课堂、关注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