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滕凤珍 《地理教育》2022,(z1):217-219
一、横州市乡土资源研学开发依据 1.政策依据 201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我国教育研学指导性政策依据,为乡土文化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与研学活动提供了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2.
省外动态     
正·我国明确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乡土乡情"特征国务院8月21日公布《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首次明确了中小学研学旅行"乡土乡情"内涵。根据《意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  相似文献   

3.
雷有军 《学周刊C版》2019,(23):109-109
以甘肃省静宁县为例,探讨基于该县乡土资源的研学旅行活动资源开发问题,并提出依托静宁县乡土资源的"研学旅行"策略,这对于地方中小学教育水平、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教学应用,提出了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背景的研学课程开发构想,以期为学校有序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首次提出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这为小学研学旅行的开展指明了道路。文章结合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实际情况和学情特点,特别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人文文化、环境文化等,主要从开展"乡土乡情"研学旅行的意义、研学旅行的目标、优化研学形式、研学旅行的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广大师生的研学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学校应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以沿海城市——深圳为例,利用当地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旅行,需要教师充分分析深圳本地潜在的研学资源.海洋资源是深圳本地的特色资源,也是学生...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提出区域认知视域下研学旅行的内涵价值,从区域丰度、区域象征、区域深度三个方面挖掘伊犁河谷西部的研学旅行资源,通过分析高中地理教材与伊犁河谷西部研学旅行资源的关联,对该地区研学旅行资源进行开发和总体设计,探索在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下伊犁河谷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8.
立足学生实际,精心开展研学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成 《地理教育》2015,(3):48-49
研学旅行目前正在我国各地开展。作为开发与利用校外地理课程资源的有效手段之一,研学旅行能够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开发与利用好研学旅行,可以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8月21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规范了研学旅行,首次明确了中小学研学旅行"乡土乡情"的内涵。根据这一意见,相关部门应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武平县梁野山研学旅行为例,揭示依托乡土资源开展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研学旅行出现了"重游轻学"的问题,研学旅行以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为主要功能,研学旅行产品应当突显教育性的核心特征。近年来文化和旅游进一步融合,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可依托高校、科研单位、博物馆等场所建设研学旅行基地。目前对于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研究较少,高校作为区域的文化高地和教学场所,能够赋予研学旅行更强的科学文化属性。在研学旅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的情况下,基于RMP理论从资源供给方着手,分析了高校研学旅行资源基础,提出高校研学旅行产品的开发思路、开发原则和开发策略,丰富了研学旅行的产品体系,促进研学旅行的高质量发展,为高校提供研学旅行服务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巨大改变,而将乡土研学旅行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获得良好的认知能力.本文通过对乡土研学旅行及农村小学语文教材的深入探讨,提出了利用乡土研学旅行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依托开封乡土资源,以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乡土 资源开发研究为基础,通过胡同文化研学、文化遗产研学、文化 场馆研学等课程开发,实现“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学旅行备受学术界关注,然而,尚鲜见关于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和报道。从分析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广东省南澳县的优势,并对南澳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思考和探讨,为南澳县及全国特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美术因其学科特点,通过研学旅行方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本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展研学旅行,探索开发两个系列的课程资源,即博物馆文化系列课程资源和自然风景系列课程资源,形成适合本地区学生学习的美术研学旅行课程。  相似文献   

16.
卜宪荣 《成才之路》2022,(12):130-132
研学旅行是旅行和学习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培育和提升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教师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研学旅行活动与其他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创新研学旅行教学形式和活动形式等方面,对研学旅行中融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进行...  相似文献   

17.
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核心部分,是研学旅行活动开展的依据.湖南省研学旅行资源丰富,但研学课程开发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设计停留在表面、课程体系尚未形成等问题.文章以湖湘特色为核心,以学生为本,根据资源价值分层次、分类别来开发研学课程,设计具有湖湘特色的研学实践项目,挖掘体验性和探究性强的湖湘特色活动,打造湖南特色研学课...  相似文献   

18.
系统论视域下,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面临的问题是:重方案手册编写,轻意识理念更新;重活动形式多样,轻内容动态生成;重学校自主开发,轻协同整体构建.因此,需要树立教师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意识、进行研学旅行课程顶层设计、建立"U-S-I"研学旅行合作共同体、构建研学旅行监控反馈机制,以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9.
成效 《学苑教育》2021,(11):33-34
2017年以来,在省教育厅、省旅发委的多方统筹下,我省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旅游文化特色开发研学旅行资源,研学旅行得到显著发展。本文在分析设立研学旅行课程必要性的同时,立足江西省独具地方特色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着眼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探讨研学旅行"课程化"的实施路径,开发本土化研学旅行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20.
梁莹莹  韩秀凤 《文教资料》2021,(2):232-234,160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地理实践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作用,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的方案。本方案融入课程化思路,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为呼包鄂地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