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时候,听过太多关于乌鸦喝水、乌鸦反哺之类的故事。有一个故事记忆犹新:暴雨突然来临,鸟儿都飞回巢穴保护自己的孩子。乌鸦也返回巢中,却将羽翼尚未丰满的小乌鸦赶出巢穴,小乌鸦扑棱着翅膀艰难而归,乌鸦再次将它赶出,雨中的小乌鸦满是惊悸,哀鸣而归,但还是被赶出……终于,小乌鸦在绝望中向林中飞去,寻找可以栖身的地方。不久,林中的上空飞翔着一只勇士——小乌鸦在乌鸦的逼迫下,学会了在逆境中生存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狐狸和乌鸦》的课堂教学中,当我引导学生回答了乌鸦为什么会上当时,一个名叫齐明明的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以前我们学过的《乌鸦喝水》,说乌鸦爱动脑筋想办法,是聪明的乌鸦。可是今天咱们学的课文中,却说乌鸦爱听奉承话,乌鸦是不是变笨了?”学生们被齐明明这一问,都激起了好奇心,瞪大眼睛直盯着我。我当时也有点发愣,不过马上反应过来:“你提的问题很好。这是两只完全不同的乌鸦。第一只乌鸦爱动脑筋,所以喝到了水;第二只乌鸦呢?爱听奉承话,结果上了狐狸的当。同学们,大家要向哪一只乌鸦学习呢?”学生们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3.
彩色的乌鸦     
很久以前,乌鸦不是黑色的,他们有着彩色的羽毛,非常漂亮。冬天到了,五彩缤纷的乌鸦落在光秃秃的大树上,好像春天又回来了。“他们凭什么这样漂亮?”小雪人很嫉妒乌鸦的彩色羽毛。他提出一个难题:“乌鸦兄弟,在你们中间,到底谁的颜色最美丽呢?”“当然是我的颜色最美丽。”一只金黄色乌鸦说,“金黄色配上蓝色的天,再美不过了。”“太可笑了,”一只红绿条纹的乌鸦说,“桦树叶子的绿色配上丁香般的粉红才是最理想的。”“不对。”一只淡紫色乌鸦吼叫起来,“真正的乌鸦应该是紫色的。”“我讨厌紫色。”粉红色的乌鸦十分生气,“…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还记得小学课里《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课内容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可是,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怎么办呢?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乌鸦与黑猪     
有一只乌鸦在空中飞呀飞,不一会儿,乌鸦感到有点累了,就停在了一块黑色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上睡着了。乌鸦睡得正香,忽然觉得身下的黑石头摇动起来,一会儿的功夫就把乌鸦摔在了地上。乌鸦睁开眼一看,原来自己睡在一头黑色的老母猪身上。乌鸦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哈哈,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黑的老母猪,它可真黑。哈……”乌鸦的笑声惊动了黑母猪。黑母猪抬头一看,原来是只乌鸦。便问:“喂,你怎么了,干嘛笑得这么开心?”乌鸦看看黑母猪笑得更厉害了。说:“你是怎么长的?这么黑,像一块大煤炭,真是羞死人了。”黑母猪也大笑了起…  相似文献   

6.
苏渊 《云南教育》2005,(19):17-18
《狐狸和乌鸦》一课中,狐狸对乌鸦三次说的话,教师有这样两种教法。一是在学生读了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以后,教师就让学生说说对狐狸的看法,给狐狸扣上“狡猾”的帽子,以下凡是讲到狐狸便称“狡猾的狐狸”。二是引导学生把狐狸三次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读后的感想。由于教师没有任何情感倾向,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狐狸“狡猾”——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动听,最后使乌鸦“动心”,受骗上当。有的说狐狸很“聪明”,而且很有“坚持性”,理由是它善于察言观色,不断改变说话的口气,由向乌鸦问好,到“关心”它的孩子,到赞美乌鸦的羽毛和嗓子,直到乌鸦开口。教师认为这种见解很有创意,予以鼓励。  相似文献   

7.
被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嘴里的肉后,乌鸦很后悔,她暗暗发誓:“我今后再也不轻信别人了!”有一天,乌鸦口渴了,她飞到小河边去喝水。喜鹊忙退到旁边,有礼貌地说:“乌鸦小姐,你好。你口渴了吧,请先喝吧!”乌鸦心中嘀咕:喜鹊今天怎么如此热心?噢,也许他怕水里有毒,让我先尝一下?哼,我才不上当呢!乌鸦远远地望着水井,又向井台飞去。正在打水的毛驴舀了一杯水,热情地说:“乌鸦小姐,你想喝水吗?”乌鸦又警惕地想:毛驴今天打水让我喝,难道他想趁我不注意时,把我抓住?我可不能再受骗了!就这样,乌鸦飞了一天,一滴水也没…  相似文献   

8.
阅读中的“表达”是如此丰富多彩 《狐狸和乌鸦》(小学语二年级上册教材)是经典寓言,故事中的狐狸一心想骗肉,先是“眼珠一转”,跟乌鸦套近乎;继而“陪着笑脸”,假意关心乌鸦的孩子,期望乌鸦开口;最后“摇摇尾巴”,说尽好话,终于骗取了乌鸦口中的肉,其情态和语言变化,呈阶升递进之势,其狡诈品性尽在其间。而乌鸦则从戒备到松弛最终上当,痛失美食。课最后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一句收尾,  相似文献   

9.
一只乌鸦飞呀飞呀,感到有点累,就落在一块乌石上闭目养神,忽然乌石摇动了一下,乌鸦一个趔趄,差点摔下来。乌鸦一愣,乌石怎么能动呢?仔细一看,哦!原来是只全身长着黑毛的小黑猪,他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乌鸦的笑声惊醒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小黑猪。他一边揉着惺松的睡眼,一边慢吞吞地问:“乌鸦大哥,你为何哈哈大笑呀?”乌鸦抱着肚子差点笑岔了气:“因为……因为你活像一个大煤堆嘛……哈哈哈哈,太可笑了!”小黑猪听了这话,小眼睛一下子睁圆了,小肚子也突出来了,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说:“乌鸦大哥,你别笑了,赶快到河边照照镜子…  相似文献   

10.
万斌生 《初中生》2006,(5):34-35
报忧不报喜的乌鸦遭到了无情的剿杀,世界上只剩下一只乌鸦了。最后一只乌鸦仓皇逃命,飞上了下临万丈深渊的悬崖绝壁。  相似文献   

11.
[案例]:《狐狸和乌鸦》 师:请同学们把狐狸对乌鸦说的话找出来细读,结合乌鸦的表现,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乌鸦口渴极了,它发现了一只长颈小瓶里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后来它想了一个办法,把一颗颗小石子投到瓶里去,瓶里的水升高了,乌鸦高兴地喝到了水。这件事被伊索写进了寓言,传遍了全世界,乌鸦也因此出了名了。  相似文献   

13.
被狐狸骗走那块肉的那天晚上,乌鸦一夜都没睡觉,他在想着对付狐狸的办法。想呀想呀,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第二天早上,乌鸦悄悄地飞出去,叼了一块肉给他的孩子作早餐。然后,乌鸦又飞出去叼了两块像肉的木块回到家里。“嗯,一切都准备好了。”乌鸦心想。这天,太阳火辣辣地烘烤着大地。乌鸦和家人用过早饭后,出来一看:“这么热的鬼天气,狐狸肯定要睡到中午才出来觅食。”于是,他叼着木块在洞口观察。果然不出乌鸦所料,中午,狐狸出洞去看看哪些东西能做他和家人的早饭———其实已经是午饭了。狐狸的鼻子刚一伸出洞,乌鸦便迅…  相似文献   

14.
好的板书是一篇微型教案,下面谈谈我对《狐狸和乌鸦》这课的板书设计。课文导入,板书课题时,我有意将狐狸写在左下方,乌鸦写在右上方,一改通常板书课题形式,为的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疑惑,立即有人发问:“老师,为什么将狐狸写在左下方,而把乌鸦写在右上方呢?”我正要回答,有学生说:“我知道,因为狐狸在地面上,而乌鸦是停在树上的。”于是,我便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说述:“狐狸和乌鸦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就知道了。”这样的导入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边区的明天陈兴军秀才·犁铧乌鸦乡,地处湖南湘西龙山县边睡,西北与湖北宣恩县接壤,东北与湖南桑植县毗邻。这里因有一条内陆河──乌鸦河而得名。当月明星稀时,便有漫天飞舞的乌鸦在河上涨噪欢唱,此河故名乌鸦河、这里生活的多是苗族和上家族,他们春日而作、冬...  相似文献   

16.
《药》结尾处的“乌鸦”的寓意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有的认为“乌鸦”是革命的象征或是黑暗势力的象征,结合作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我认为“乌鸦”的寓意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17.
从“乌鸦”身上窥探作者的苦心山东聊城一中马勇生《中学语文教学》93年8期刊登了《“乌鸦”象征什么》一文,该文以学生讨论的形式分析了《药》结尾处对乌鸦的描写,给人不少启发。但四个学生发言之后,老师未作结论,使读者莫衷一是。四个学生四个观点,甲认为乌鸦象...  相似文献   

18.
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但乌鸦喝水与教师专业成长存在什么关系,恐怕就没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了。然而,乌鸦的这一小小举动却蕴含了深奥的道理.给教师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某校三年级的一个教室里,一位语文教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授寓言《乌鸦与狐狸》。突然,一个稚气的声音传入了教师的耳中,“老师,我们在一年级上《乌鸦喝水》的时候,那乌鸦是那么的聪明,而现在的这个乌鸦却是这么的愚蠢,是不是乌鸦年龄越大就越笨呢?”教师没有想到学生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愣了一下,随机又十分生气地说了一句:“闭上你的乌鸦嘴。”那位稚气的小学生听了之后低头坐了下去,流出了委屈的眼泪。  相似文献   

20.
观图画细品读析词句明道理─—《乌鸦喝水》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石家庄金玫琳,吴妍丽《乌鸦喝水》编写在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小语第二册。全篇以乌鸦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形式.通过机灵智慧的乌鸦形象,说明只要肯动脑筋想办法做事就能成功的道理。这篇看图学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