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新重庆的历史文化形态,是重庆文化的根。它源于历史上的巴文化,具有山地环境和长江三峡水系的地域特色,表现在巴人遗址。巴渝文物和遗存、巴渝文献、巴渝文艺等载体上。  相似文献   

2.
唐以前巴渝行政区划沿革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中国古代史分期理论,对唐朝以前的重庆地区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按前国家时代(人皇、黄帝、尧、舜)、奴隶社会(夏、商、周),封建社会萌芽期(春秋、战国),封建社会定型期(秦、汉)、封建社会发展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顺序作典籍的考证,发现今天所谓的巴渝化区域,在唐朝以前有关的行政区划史资迅中可见大量的证据,据以形成三点见解:1.巴渝部族时代之史貌亟待建构;2.巴渝化是在多元化影响下形成自身特点并不断发展的;3.巴渝地区行政区划沿革史,为重庆在20世纪末的直辖,提供了区域性本土化形成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3.
杜甫流寓巴渝期间创作诗歌400多首,这些作品有对巴渝山水、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有对破碎山河、动荡时局的沉痛慨叹,其反映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篇章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杜甫的巴渝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巴蜀,承平局面持续较久,书院、义学、私塾兴起,作家增多,文史著作颇丰,散文也有长足的发展。仅巴渝地区就涌现出了李实、江朝宗、邹智、刘藩、张佳胤、王应熊等影响较大的作家,题材、形式多样,议政、纪事、言志、抒情,均有可观之绩。  相似文献   

5.
巴渝大地幅员广阔,物产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来,人才辈出,群英荟萃,构成一道璀璨迷人的风景。这是和巴渝大地奇特的自然环境、独具的区位优势、稳固的军政中心、复合的化组成、多样的办学模式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巴渝儿女在同自然与社会的搏击中表现出来的刚勇坚毅、重义守信、协作求新、团结奋斗的化精神,虽处内地而不封闭,虽守一方而有开放意识,立足本土,胸怀天下,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更多英才,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傅天琳在巴渝文化中心——重庆接受学校教育,度过青少年时代,并由此走进诗的王国。巴渝文化的精神品格深深地感染并铸造了傅天琳,她的诗作也自然而然地以比较生动的笔触表现了巴渝文化顽强坚韧与乐观开朗的精神风采。随后,傅天琳以作为巴渝文化特质之一的开放态度尝试了新的超越,使其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傅天琳在巴渝文化中心──重庆接受学校教育,度过青少年时代,并由此走进诗的王国。巴渝文化的精神品格深深地感染并铸造了博天琳,她的诗作也自然而然地以比较生动的笔触表现了巴渝文化顽强坚韧与乐观开朗的精神风采。随后,傅天琳以作为巴渝文化物质之一的开放态度尝试了新的超越,使其诗风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古代巴渝地区的邮驿诗具有“有感而发,因人而异”,“情景交融,画面清新”,“动中抒情,气息浓厚”,“资料翔实存史辑侠”等艺术特色,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乳名(包括绰号)是汉族人一生中有特别意义的名字。全文以巴渝地区乳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祥实的调查材料,归纳了巴渝地区乳名命名的一般规律。并且运用民俗学、语言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初步分析了巴渝地区乳名的地方特色,在大量的调查资料基础上,揭示了巴渝地区乳名演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陈抟、周敦颐、程颐、谯定、来知德等著名易学大师在巴渝大地的学术活动,使易文化与巴渝文化共生共荣,进而形成巴渝易文化。巴渝易文化有三个特点:(一)是一种民间易学、隐士易学,而非书斋易学、学者易学、官方易学;(二)以象数易为主体;(三)驳杂多元,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鬼神文化、巫文化相互冲击又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1.
从《人间词话》看李煜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不惜笔墨地推崇唐五代词,对南唐后主李煜更是偏爱有加,对其词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李煜词的内容、贡献及艺术品位三方面来说,李煜词不仅是一部血泪史,其词宏大的取材、阔大的气象,更使其词注入了强烈的士大夫意识,使得词坛上"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为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李煜词之神秀亦为之添砖加瓦,增色不少。这就是《人间词话》里所展现的李煜词。  相似文献   

12.
虞集文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倡导“宗唐得古”;追求“舒迟而淡泊”的诗风;主张“性情之正”;提倡平淡悠远的文章风格等。虞集是元中期“雅正”文学思潮的集中代表,其文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均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的关键人物,其诗文对宋诗、宋词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以奇崛险怪称名于中唐诗坛,但其对宋词产生最大影响的诗歌,却以细婉轻柔、冲淡自然、率意真切的作品为主。与之相类,韩文中的临山摹水篇章、赠序类散文中的写景咏物部分、韩集中的笔墨游戏、戏谑诙谐之作以及韩文中凝练出来的成语习语等,都成为宋词着力取法的对象。从具体词人来看,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刘克庄等受韩愈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学诗"妙悟"的途径是"熟参",即对历代诗歌作品反复地"吟咏"或"讽咏",由此获得对汉魏晋盛唐诗歌"高古本色"的感性认识,而其"高古本色"内涵主要在于情感性(兴趣)和音乐性(音节)的统一。严羽关于诗歌"吟咏情性"的定义,即隐含"感动激发人意"的趣味和"一唱三叹之音"的音韵两方面。严羽《沧浪集》中大量拟古的作品为《沧浪诗话》的诗学旨趣提供了强有力的旁证。而在严羽诗学影响下的明代前后七子,其复古思潮也明显表现出恢复诗歌音乐性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诗史上被称作"以文为诗"的韩愈,他的"大变盛唐",既表现在将散文的某些因素融入诗歌,亦表现在融赋入诗方面.韩诗的铺排夸张、谐隐滑稽、联句赋物,皆与融赋入诗相关.对于参用其他文体的韩愈诗歌,在鉴赏和批评方面也应有跨文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庚肩吾是名的宫体诗作家,传世诗内容丰富。他的应制诗和企慕隐逸诗多以山水描写为主,对唐代山水诗派产生了很大影响。他还是继承永明诗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为唐代近体诗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方面能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离不开他对庾信诗赋的颇多接受,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1.李商隐承传了庾信自慨身世、伤春悲秋、忧国伤时等"以悲为美"的审美经验和书写精神,奠定了其诗歌"感伤化"写作的基调。2.李商隐主要接受了庾信"使事用典"、"意象开掘"、"骈赋化"写作等技法,诗歌显得"俪偶"、"丽密"、"绮丽风华"、"绵邈精工"。  相似文献   

18.
于鹄的《寓意》,又作《襄阳看花时因小蛮作》,短短一首连诗题在内才30字的七绝,异文竟多达33字。"述而不作"和"各宜从长"是唐诗校注中的两种倾向,"各宜从长"是一种积极的阅读取向,更是对整理研究唐诗成果的评价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9.
论五代两宋艳词使用宋玉典故对宋玉接受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宋玉批评史中,流行着一种视宋玉为风流浪子的看法,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由中晚唐的艳诗引发的。而又由五代两宋的艳词推波助澜。这种看法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艳诗艳词在使用宋玉有关女性的典故时不顾典故的本事本义,随意引申,任意虚构所致,以致歪曲了宋玉的形象,干扰了正确的宋玉批评,对于宋玉接受,特别是民间宋玉接受,造成了误导性的不良的影响,应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玉篇》是《说文》和隋唐以后字书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的考察去探讨两者在释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