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背景之下,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发展在给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带来促进与繁荣的同时,会造成民族特色的弱化、民俗庸俗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改变等.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传统文化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是主流;同时也有消极影响,但不容忽视.政府职能部门应从管理、宣传、教育上提高社区的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通过调查方法和文献方法的综合分析,社区教育包括幼儿、家政、心身保健、道德、审美、法治等方面内容,这些基本内容揭示了社区教育的内涵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方特色文化是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要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是实现这种文化需求满足的重要途径。当前,地方特色文化在社区教育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利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社区教育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地方特色文化课程,整合和理顺社区教育主体的关系,建构地方特色文化社区教育师资资源库,让地方特色文化助力社区教育发展,社区教育实现地方文化自觉,推动新时期文化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为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而言的。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就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第一,民族素质教育。其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个人智慧潜能的开发教育,民族心理和情感教育,民族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第二,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品德教育。其中以政治教育为方向,思想教育为基本内容,道德、品格为基础,形成教育结构。第三,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包括基础知识教育,基…  相似文献   

5.
西部沿海地区首府城市的社区建设在组织居民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民族特点、民族情感、民族文化优势等组织技术来构建社会和谐。作为北部湾地区的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的社区建设则应发挥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以此作为社区互动网络,加深民族情感,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实现居民互动与社区和谐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部沿海地区首府城市的社区建设在组织居民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民族特点、民族情感、民族文化优势等组织技术来构建社会和谐.作为北部湾地区的中心城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的社区建设则应发挥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融合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以此作为社区互动网络,加深民族情感,提高居民综合素质,提升城市品住,实现居民互动与社区和谐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和社区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文章在对保安族4个村庄学校两个实践主体,即国家各级教育机构及其成员的教育实施方和受教育者与其家长以及社会民众的受益方,以及师资、学生、教学设施、教学活动等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对当前学校教育的宗旨、导向和内容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发现学校教育中存在着民族文化中断、单纯的城市导向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衰落,增加了学生学业成功的难度,同时与社区发展相脱离。因此,在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走向上,应注重让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学校,改变单纯的城市教育导向而与社区发展契合,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无法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9.
赵慧 《知识文库》2023,(24):111-114
<正>社区教育是指通过所在社区教育、科教文化等资源,面向当地社区所有居民,以推动本社区人的成长与社区繁荣相辅相成的相关活动。社区学院作为社区教育及治理的重要载体,能够将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有机结合,不断提升社区居民文化交流与学习能力。本文以新吴社区学院为例,围绕社区教育的业务指导与协调、课题研究、项目开发和课程资源建设等领域的实践为参照,探索构建全面推进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傣族园“公司主导的社区参与”和巴厘岛“社区自主参与”是两种典型的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从民族文化和民族主体的角度来审视社区参与旅游,发现社区居民对其文化的保护过程存在“文化自在空间”和“民族自觉空间”.“文化自在空间”会受到社区居民、游客、政府、外地商等行为的影响;“民族自觉空间”包含族群认同感、对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文化自觉”等居民的自身族性因素.上述两个空间的大小将决定民族文化的存在状态,通过其合力大小构建出相应的矩阵模型.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是培育搬迁居民内生力的重要途径,推进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应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的重点工作。基于四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的田野调研,从社区教育主体、社区教育内容、社区教育形式和社区教育目标四个维度进行审视发现,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的实践逻辑体现在生计逻辑、市民逻辑、效率逻辑、教育逻辑和发展逻辑五个方面;存在教育目标低位态、学习主体参与缺位、家庭教育内容缺失、感恩教育重形式轻内涵等问题。优化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机制,推动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一要深挖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内涵,推进社区课程和教师队伍建设;二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治理,形成社区教育参与合力;三要整合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易地扶贫搬迁点社区教育最大功效;四要利用现代化多元信息工具,丰富易地扶贫搬迁点多元社区教育形式;五要提升搬迁居民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搬迁群众主动学习的社区意识。  相似文献   

12.
城郊新市民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客观上面临"低保障,忧未来;高支出,低收入;住远郊,缺认同"的限制。主体上由于文明素质堪忧,法制意识淡薄,公德意识不强,加之行为方式中的土办法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加剧这种难度。文章认为社区教育在社区发展中具有形成社区居民积极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素质和文化水平,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培养社区角色等重要要功能。其在教育的连续性、社会的适应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郊区农民城市化过程中也必能起到重要作用,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内容上,社区教育应该注重新市民角色意识的培养、思想观念的更新、行为模式的改变、社会权利的重视,以及就业力的提升;在模式上,可依托社会教育网络体系"就近培训,政府买单",采用居民联谊会、家校联手、部门联动、典型推动、跟踪拉动等多种形式使城郊新市民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相似文献   

13.
社区教育需求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研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会居民对社区教育的需求较迫切,功利性教育是居民最希望的教育诉求,不同年龄阶段人口对社区教育内容、形式和类型的需求有所差别.为此,我国需要建立以社会为主体、政府推动、市场为载体的社区教育运作模式,加强对社区教育的政策支持,对不同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社区教育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功利性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4.
社区参与是指旅游区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参与来享受经济、社会等各项利益,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位于中国云南境内的摩梭人聚居地--沪沽湖里格村看,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参与主体在旅游参与中所面临的最大几个问题为:缺少参与资金,缺乏经济的互动和收入平衡,缺少参与的个人能力,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因此,应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加快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小额贷款,促进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普遍提倡文化多元共存的今天,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路径,实现真真意义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大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少数民族社区教育植根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是对“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理念的实践,是一种由主体民族全民参与的、自发性的村寨式教育,在传统民族文化方面发挥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加强发展适合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现代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不仅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时代活力,持久繁衍的时代需求,而且也是少数民族社区教育与时俱进,健康发展的自身需求.  相似文献   

16.
孙亚娟 《林区教学》2009,(10):120-122
幼儿期的文化体验将影响到成年期文化观念的产生与建构。在充分了解回族地区幼儿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幼儿园教育促进回族传统文化的具体途径。通过开发以回族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园本课程;增强教师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加强家庭、社区和幼儿园的合作与互动等方式,能进一步推动回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解惠惠 《文教资料》2020,(2):105-106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脉。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民族的长久传承。民族地区社区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比拟的作用,而且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民族地区存在的文化伟承问题有:社区居民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水平有限,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选择存在狭隘性,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存在断层现象。本文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区教育已成为我国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社区教育的持续发展有赖于居民的积极主动参与.为了解居民参与社区教育的动因,以认同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广州11个市辖区居民展开调研,发现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呈现显著的类型分化,通过社区教育确认并强化的情感认同和个人价值认同是居民参与的主要动因.居民在参与社区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方言和传统活动强化了社区归属感和文化自豪感,获得了基于情感的认同;又通过获得"面子"和权威认可,强化了对个人价值的认同.为促进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社区应创设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满足不同居民的实际需求;强化非户籍居民归属感和自豪感,促进文化融合;强调社区教育专业性,培养社区教育的专业权威代表,促进居民个人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若干问题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链接民族心理变迁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促进民族教育改革及拉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以民族学校为中心,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为两翼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互补机制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明确认识到契合民族复兴的要求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的培养和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要树立自觉契合民族复兴要求的教育理念,基于思想性、审美性、时代性特点,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选取和构建;坚持科学适度、长善救失和因材施教原则,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构筑课堂教学、环境熏陶、社会实践三维路径共济的教育格局,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具有学理深度、精神厚度、道德高度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