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萧雨 《北京档案》2002,(9):10-11
档案是社会生活全面真实的反映,它与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都息息相关.随着社会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社会结构越发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产生档案的领域也日益增多,如何及时妥善地保存好这些领域新产生的档案财富,不使它们白白地流失造成社会记忆的失全和间断,对以保全人类记忆为己任的档案工作者来说,是个崭新的课题.大兴区所开展的民营企业建档工作,在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档案记忆观作为档案学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促进了档案价值的开发,完善了档案资源建设,并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领域.论文在肯定档案记忆研究对档案及档案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指出该研究中存在将档案与社会记忆等同、否定档案真实性、忽略档案第一价值的问题,以期引起相应的关注与思考,避免走入档案记忆研究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任汉中 《档案管理》2020,(2):114-114
记忆本是人的生理机能。在人类进入社会生活之后,大脑记忆已经难以承担社会生活日益丰富的记忆内容,因此,人类创制了档案。档案不仅在记忆容量、持久、保真、准确、传承等方面极大地强化了人类记忆功能,同时也使记忆成为一种社会功能。尽管档案一直以“记忆”的功能而存在,但人们对于档案的“记忆”功能的认识还比较晚,直到第十六届国际档案大会后,档案学领域才开始出现“社会记忆”的研究,而在档案实际工作中,“记忆”这一理念并未真正体现到工作环节中,以至于出现档案工作目标随现实需要而飘移,或重心不稳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档案是建构社会记忆的基本要素,档案工作是构建社会记忆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理论的兴起时代背景,阐释了档案社会记忆观的基本内涵,建议我国档案界应担负起职业使命,抓好工作着力点,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建构和传承提供档案支撑。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特点,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   1、档案载体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单一的纸质载体档案正在向由纸质、胶片、磁盘、磁带、光盘等为载体保存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机读档案将大量产生.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转换为tif格式的图形文件,存储于服务器、光盘等新型载体.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的电子文件在办公领域和档案管理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逐渐成为未来社会文件的主导形态.电子档案将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档案的鉴定工作是档案业务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档案鉴定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馆藏档案的整体质量和档案作用的发挥.随着当今科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档案馆工作领域、服务范围的日益扩展,传统的档案鉴定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档案鉴定工作滞后的现状已对档案馆其他各项工作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因此,档案的鉴定工作迫切需要随形式的变化而变革.  相似文献   

7.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积累了无数的社会记忆,这些记忆中有很大一部分以档案为载体不断被激发及延续。档案编纂工作按一定主题整合分散的档案,在此过程中将留存于这些档案中的社会记忆串连起来,用以唤醒、传承社会记忆,实现记忆意义的生成与深化,这既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档案记忆再生产的过程。社会记忆再生产理论拓展了档案编纂工作的性质与功能,基于此对编纂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推动档案编纂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推动其社会功能放大。  相似文献   

8.
档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来源于社会生活,最终服务与社会生活.档案社会化服务是档案事业发展与社会档案利用需求的有机结合,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动态过程.进入了全新加速发展的新时代,档案工作以服务为落脚点服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民生等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档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档案部门必须一以贯之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9.
档案是人类记忆的真实记录.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对于国家各领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保存和参考价值.科学合理地保护档案安全,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重要任务.笔者选取了国际档案管理水平名列前茅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国的国家档案网站进行浏览和学习,了解国外的档案保护工作特色并加以总结,得出改进和加强我国档案保护工作的启示,以期为我国的档案保护工作的完善奉献一己之力.  相似文献   

10.
档案作为现代社会的信息产物,肩负着积累信息、传播信息的重任,它在信息化产物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不容置疑的要对档案工作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使档案工作旧貌换新颜,给档案工作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杨均 《湖北档案》2008,(5):37-38
城建档案工作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建档案工作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建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城建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在信息社会中,由于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12.
从社会记忆观的角度看待档案和档案工作,会有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策略,本文从档案与社会记忆的关系入手,从社会记忆的保护者、传承者、选择者、建构者的视角,阐述了档案工作五个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档案记录了过去的经验,存贮了公共社会的记忆,构成了国家文化遗产的主要成份。它是了解历史发展的第一手材料,同时,它也是一个个人和集体在社会各个生活领域里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产物。但是,对许多人来讲,象档案或文件这样的字眼常常会使他们产生如一大堆布满灰尘而又用处不大的手稿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事实上,档案或文件  相似文献   

14.
档案:历史话语的霸权、缺失及丰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社会中,档案在历史研究和话语解释中居于一种霸权地位,档案的构成自然亦以官方档案、政治档案为主要,民间和社会的领域一般是不包括在内的。所以,这种档案话语霸权面对历史和社会的丰富性,必然表现出记忆缺失的特征。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同历史学科社会史研究思潮的兴盛一样,档案学与档案工作实践不断走向社会大众和生活的各层面,突破与丰富是其对社会历史记忆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档案利用工作效益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利用档案部门提供的档案材料,对社会、经济、科学等方面的活动产生的有益效果.档案利用工作效益评价是对档案利用效果的准确衡量与科学判断,是档案利用工作系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一、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特点.是做好新时期档案利用工作的前提 1、档案载体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由单一的纸质载体档案正在向由纸质、胶片、磁盘、磁带、光盘等为载体保存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机读档案将大量产生。纸质档案通过扫描,转换为tif格式的图形文件,存储于服务器、光盘等新型载体。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的电子文件在办公领域和档案管理中,甚至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借助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将逐渐成为未来社会文件的主导形态。电子档案将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军事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哈尔滨市档案工作进一步加大档案机制创新服务的力度,提出一揽子工作计划:一是让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百姓,建立现行文件服务中心。满足百姓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利用的需要;二是让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生活,搞好社区档案建设工作。让档案参与社区管理,关注人民生活;三是让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家庭,开展家庭档案试点工作。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家庭美德建设;四是让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社会,抓好重大事项档案监督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档案的记忆功能,让档案忠实见证城市每一步发展变化的足迹;五是让档案工作进一步贴近经济建设,开展信…  相似文献   

18.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从社会记忆视角研究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可促进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更好地开展,为今后重大活动档案征集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将理论框架限定在社会记忆视角下,讨论社会记忆理论对档案征集工作的指导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法与访谈法分析总结北京冬奥档案征集工作的机制与成效,从征集制度、征集主体、征集时间三方面指出档案征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档案征集工作应当更加注重完善顶层设计与标准规范、加强记忆机构间的交流协作、建立全生命周期档案征集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档案编研是对档案文献进行研究与编纂,为社会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工作,它是档案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信息加工产业的一个分支.我国传统的档案管理一般注重于进行档案实体管理,80年代以来,信息论在我国管理领域被广泛引用,对档案工作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档案是一种记忆工具,是人类大脑记忆功能的延伸,是人们有意保存的固化记忆.档案工作是记忆的固化:因为保持记忆需要固化,固化记忆需要选择,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原始的记录(原生的记忆信息),并且必须具有保存价值.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多层次、系统化的"记忆工程",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如集中化原则、有序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