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王生智 《新闻三昧》2003,(11):28-29
热线节目的兴起与问题广播热线直播节目是将广播与电话的自愿选择、双向交流、即时反馈的特点结合起来,使得广播这种大众媒体兼有了人际传播的功能,变传统的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的节目样态。1986年,珠江经济电台开启了我国广播热线直播节目的先河以来,至今热  相似文献   

2.
在电子传媒的竞争中,广播作为唯一作用于人的听觉的单介质媒体,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广播中的老年节目(或栏目)又在许多电台的总体节目构成中相对属于非重点设置和非重点关注的单元。那么弱势媒体的弱势节目(栏目)能不能办好?怎样才能办好?  相似文献   

3.
在电台众多的节目里,广播评论能鲜明表达对各种新闻事实的立场和态度,是广播电台的“旗帜”,是“号角”,是“灵魂”,是真正代表广播电台自己的“声音”。然而近年来,广播评论在广播媒体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一些地方电台鲜见真正意义上的评论节目。因此,广播电台加强自己的“声音”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广播产业的复兴是近两年来传媒业界的热点之一。在所谓“第四媒体”互联网迅速走红的“泡沫化”初期,无论学界还是业界对于广播的发展大多持悲观的预期,但是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经过一段迷茫与调适之后,广播业在专业化、小众化的思路下快速摆脱了困境,通过专业电台特别是交通台、音乐台等强势城市电台的业绩支撑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5.
中央台蒙古语广播是在国内以蒙古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各种传媒当中,传播信息最快、最权威的惟一的中央级媒体,它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尤其是实施“西新工程”以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改善,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第一,节目定位准确。“立足中央,服务对象听众”——中央台民族之声的节目方针,促使蒙古语节目的内容、形态、构思和品位都符合国家电台的要求,体现中央媒体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冯亮 《东南传播》2010,(11):145-145
由福建经济电台承办的“证券广播20年·媒体运作高峰论坛”暨全国经济电台财经证券节目2010年年会于2010年1(1月28日-11月1日在武夷山举行。崇阳溪畔,大王峰下,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经济电台的近八十位广播人对经济广播在形式、内容、广告收益等方面所面临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孟亭 《新闻实践》2013,(8):63-64
作为典型的“主持人型”媒体,广播媒体的品牌某种程度上是构架在节目品牌、主持人品牌之上的。电台名嘴成为广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任何一家强势电台都必须拥有自己的品牌脱口秀节目及极具影响力的主持人。那么。广播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何以征服万千听众?一家电台又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脱口秀主持人呢?  相似文献   

8.
广播利用电话开通热线直播,可以说是较早实践“互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掀起广播热以来,引起广播业界巨变的是广播节目直播,真正拉近主持人和听众距离的是热线电话直接参与节目。目前电台普遍存在的热线参与节目主要有音乐点播参与、社会话题讨论、热线漫谈、健康医疗等类犁。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广播影视报报道7月11日,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研发构建的“SMG手机电台”正式在上海开播。“SMG手机电台”是我国首个由传媒机构全程提供语音内容支持、并通过通信无线网络实现语音资讯实时或延时互动传播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玲 《新闻采编》2005,(6):34-35
近几年来,报纸、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受众的眼球和耳朵。作为我国广播大家庭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市一级广播,节目改革与创新一直备受关注。广播新闻性节目是地市电台的龙头,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此类节目如何“揪”住听众耳朵,已经成为广播人不断探索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广播谈话类节目风生水起,这既是传媒对时代精神的感悟,也是受众对于广播媒体的回馈。目前全国各地电台的谈话类节目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分为新闻访谈、情感交流、文化娱乐三个方面。而情感交流由于满足了受众借助媒体进行人际交流、沟通的需要成为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广播十佳公共栏目”评比中,《轻风夜话》、“夜卒不寂寞》等四个伎话类节目入选就是一例明证。  相似文献   

12.
面对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报纸、电台、电视台传统的三大传媒之间的竞争更加白热化。而且,电台常被人视为弱势媒体,在这样的格局下,广播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做出自身的特色?如何将广播优势尽情地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3.
郝丽萍 《视听界》2007,(3):95-95
今年2月26日,常熟电台交通音乐频率全新改版,推出了一系列发挥广播优势的举措。一、推出新栏目,进一步发挥广播快擅优势 广播媒体具有“无缝隙”传播的优势,意味着“快”。广播媒体有两快,一是传播快,二是反馈快。以往,常熟电台的交通节目只是在一些栏目中播出路况消息,这次改版后,整点路况、半点路况贯穿全天,从上午8点开始,各个整点播报即时路况信息,使广播“先声夺人”的优势在交通节目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15.
宋秦云 《中国广播》2005,(12):63-65
有关人士指出:“媒体的激烈竞争需要广播媒体的整体活力和实力进行抗衡,少量精品已远不能抵御传媒市场的强大冲出波。树立广播的整体品牌观,在面上全线推进,力争把所何频率办成优势品牌,是电台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并称为四大传媒。在这四大传媒的角逐中,广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而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县级广播电视执行“三台合一”、“局台合一”的政策以后,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更成为一个不为人关注的问题,县级广播新闻也随之进人了停滞不前的境地,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退。当前,县级广播新闻的处境是相当窘迫和尴尬的。不但内容单一,编播方式陈旧,而且连新闻  相似文献   

17.
匡蔚青 《视听界》2005,(4):i007-i007
舆论监督类热线直播节目是由广播媒体和纪检监察部门联合举办的,它利用广播媒体的优势,由政府官员通过热线节目的方式,来实现对政府施政的监督。自2002年6月3日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开播“阳光热线”之后,此类节目在全国发展很快,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5家省级电台开播,连同其他级别的  相似文献   

18.
李俊健 《河北广播》2007,(2):56-56,53
广告创收是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的将广告时间销售出去一直是广播传媒的战略核心。但是,目前广告作品在媒体中所处的状况与其地位极不相称,在广播媒体的所有节目中广告成为了一只“软肋”,当人们提起广播媒体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类不切实际的广告,这严重影响了广播媒体的声誉和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广播市场细分之后,树立品牌意识,以创新精神办好财经证券节目是经济电台走向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安经济台的财经证券节目开办已经7年了。在各种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西安经济台充分发挥广播优势,在节目品质上下功夫,在经营品牌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数字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在给广播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催逼广播媒体不断与新媒体融合,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新型节目形态。然而我们发现,在形形色色的节目创新中,许多电台的广播评论非但没能进步,反而有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倾向。一些电台以增进平等意识为由,干脆取消了评论节目,他们主观地认为评论就是自上而下的训示;一些电台虽勉强开办评论节目,但操作中要么以述代评,要么办成了报刊杂文的有声版,具有广播特点的优秀评论如风毛麟角。这使得广播媒体的旗帜正在失去应有的色彩。而许多年轻的广播人对评论的界定、特征、采写的要求所知甚少,难以驾驭,更让人对广播评论的前景忧心忡忡。其实,新时期各种媒体、各类节目都面临淡化“宣教味”的问题,评论难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拿出观点独特、思维领先、形式新颖的评论,更显难能可贵。举凡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媒体,除了快捷的信息发布,日积月累的思想传播,评论更是其积累公信力的秘诀。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广播》杂志从200r7年第2期开始,利用一年时间,开设《君昌话评论》专栏,邀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主任、高级编辑张君昌先生就广播评论节目的采制规范作出讲解。张先生曾长期主持广播节目评奖工作,他将以历年获奖评论为蓝本,点评优秀作品的采制规范和精妙之处。这既是一次对全国广播评论创优历程的回顾,又将是一次在新形势下对广播知识的普及。我们想以此带动广播评论创作的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