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就是阴阳对偶。本文以关联性思维的最基本形式展开,通过关联性思维和暗喻性思维两种思维方式的二元对偶,秩序和非秩序、生与死的二元对偶,阴阳的二元对偶,五行在生克和循环意义上的二元对偶,来理解关联性思维的这种最基本形式,更将这些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关联到一起。  相似文献   

2.
董仲舒在吸取先秦诸家人性论的基础上,将阴阳学说纳入人性论体系之中,并明确地提出性情二元、性分三等的理论,从"天人"的角度肯定了"圣人之性"的神圣性,"中民之性"的待教性,以及"斗筲之性"的不可名性,为皇权教化提供了合理的统治依据,从而开创了以阴阳之气论人性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性别差异性,构成女性的性别意识,对它的关注带来女性性别意识的自我觉醒。文本打破传统的男权社会文化秩序,消解主流话语,以繁复琐屑的女性经验树立性别差异的旗帜,建构女性叙事,并寄予了构建一种新的异于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的努力。对女性平民和英雄的双重身份的体认,赋予她以存在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周易》阴阳论是形成地名阴阳法则的理论根源。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多遵循《周易》所谓宇宙万物皆合于阴阳又分于阴阳的二元法则,根据各地所处位置、方向和地势等条件的不同,或直接贯以阴阳法则,或间接贯以阴阳法则,从而出现大批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分布与古代文化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艺境界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在20世纪中国有着持续百年的长期冲突,20世纪文艺境界论集中体现了这一文化冲突,可以作为反思百年文化冲突的切入点。“治心以有内心”是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传统的“传统性”,它所体现的是“以心体天地之心”、“赞天地之化育”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截然相反,西方现代性在线性时间观主导下,凭借科学技术力量控制自然而打破了自然节奏;同时,资本逻辑成为整个生活的支配性逻辑,其力量渗透到世界各地区。面对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境界论传统发生了现代裂变,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经历了一个“蜕变”、“断裂”与“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程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之学和为人之学,但是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离此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在教学理念上,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在教学模式上,从封闭走向开放;在课程设置上,从论、著的二元分离到史、论、著的有机融合;在评价方式上,从重知识和分数到重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乐从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神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化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追求艺术的韵律与个体身心、社会秩序和宇宙运迈的协同和合。中国传统建筑“阴阳合气”,以个体的身心节律为基础,建构合宜的空间尺度和灵活的空间界面;中国传统建筑“明分使群”,以人伦秩序为布局原则,以数理和谐为形式规律,将严密的礼制仪规演绎为严谨的空间序列;中国传统建筑“立象尽意”,将深奥的哲“意”寓于生动的“象”符,以建筑形式体现空间生成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本体是以“天”(天帝“为外倾之源和以“心”(良心)为内倾之源的二元道德本体;道德表达方式则受制道德本体且具不道德指意的道德范畴;道德实施途径则完全是由二元道德本体推演出来的“礼制”之外在约束与“诚”之内在律令。因而中国传统道德结构便是以二元道德本体、道德表达方式、道德实施途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有机系统。这种特殊的道德结构对理论上保护、丰富道德资源和实践上培浚国民素质都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一部有系统性宪制筹划的立国文献。他所调动的资源除了思想史和制度史以外,还包括历代政治经验。首先,黄宗羲追溯三代圣王之统,从中抽离出公天下并将之作为宪制原则,以反对三代之后私天下的政治格局,从而完成了对政治参与空间的释放;其次,利用公天下这一宪制原则为参与奠基,建构了以责任为中心的职分或资格论,完成了对政治主体的扩大与重塑;最后,将善治分解为复数的治理目标,导向了公天下理想的实化。在此基础上,一个与近世平民化社会转型的参与诉求相适应、道—法—人三维度高度呼应的治体论式政治图景浮现出来,即参与型公天下。其中,学校建制对政治实行全面领导,但在治理意义上又与后者构成一种二元体系,最终形成了以学领政的政教或政学一元而治理二元模式。黄宗羲实现了秩序理念上政治方案的替换以及宪制性调整,而参与型公天下在实践中发生分化,由此酝酿形成了现代共和的积极资源。  相似文献   

11.
阴阳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影响极大,它在春秋战国时期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思想体系,但作为观念,则有着更为久远的发生源头,这在原始神话中已经有所体现。文章主要以感生神话为例,从二元交感、万物同源、物我互化三方面,分析其中蕴藏的阴阳哲学观念。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13.
张亮平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6-128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14.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探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代表的各派哲学体系,无论哪家哪派的哲学体系的基础即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与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研究传统文化必须从研究阴阳学说开始,由于笔者学识之所限,在此仅浅要论述阴阳学说与中国古代儒、墨、法、道四大思想流派的联系以及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悟真篇》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探讨生命哲学的经典著作,也是探微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窗口。从生命美学思想的维度看,《悟真篇》提出了“返本还源”与“阴阳互用”两大核心美学命题,前者以道家哲学的宇宙论和人体生成论为基础阐释生命超越的符号系统与根本向度,后者以天人感应原理和阴阳学说为视角开展审美判断,描述人体“阴阳互用”的审美现象及所唤起的美感经验。这些论述揭示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生命、珍爱生命,努力实现个体生命和谐发展的自觉追求,对于当代开展生命美育,树立正确生命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施畸的《中国文体论》是现代集文体研究大成的著作。施畸认为文青有体,文贵独创,文体论的研究既可以控引文章之写作,也可以指导文章之教学。文章写作既要继承传统,又要求异变新,要对文体有不断反思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人狐婚姻是中国历代小说中涉及最广泛的人妖恋类型之一。长久以来,我们都津津乐道于人狐婚姻故事中狐妻们的美丽、神异及其对男女之情的大胆描写。但是深究人狐婚姻的结构模式会发现这其中隐含着男性对于婚恋的多种双重标准。这些看似超越了平常的婚姻关系其实恰好是对传统人伦秩序,尤其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秩序的强调与强化。  相似文献   

18.
周易研究1995年第2期李平《<周易>与<乐记>》《周易》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从中国古氏乐论的角度看,受《周易》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首先,“《易》以道阴阳”。阴阳之道是《周易》哲学的总纲,是贯穿天道、地道...  相似文献   

19.
高天厚土水长流——论中国传统文论的诗性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论在理论文体及体貌风格、思维方式及批评方法、历史流变及思想力度等方面,均有着不同于西方文论的鲜明的诗性特征:西方文论建造的是结构谨严、层次明晰的理论大厦,中国文论营构的则是高天厚土水长流的诗性空间。中国传统文论诗性空间由以下三个纬度构成:其一,由“体”(体裁之体与风格之体)所展现出来的高远的艺术境界;其二,“法”——植根于特定文化的思维方式及理论方法,揭示文化根基之深厚;其三,由前两者所铸成的传统文论诗性特征的恒久的生命力。高天厚土水长流,中国文论的诗性传统是全球化时代中西文论平等对话的本土性资源及文化本位。  相似文献   

20.
黄前程 《文教资料》2013,(26):147-149
教学实践发现,借助中国传统哲学阴阳论的知识,讲授“对立统一规律”,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矛盾论讲授的内容大都可以用阴阳论加以解说.对于矛盾的斗争性,阴阳论主张“仇必和而解”,可称之为“和谐辩证法”.阴阳论“和谐辩证法”思想,是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另一个诠释向度.同时,对矛盾论还可以辅以太极八卦图加以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