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启动,到如今已经十年,对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广大教师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但是据专家研究发现,从课程实施的现实情况来看,三维目标还没有真正被教师意识化,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充分兑现,尤其是其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因为“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教师很认同,就是过去的“双基”或者具体说是“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地理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必要目标.本文试对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进行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最直接、最有效也是常被我们忽略的一种方法就是把史学常识渗透在我们的教学中. 一、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推行的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果教师本身缺乏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就很容易回到过去那种以"知识与技能"为本位,轻视"过程与方法",抛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旧模式.所以,历史教师本身既要转变教学的观念,也要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素养.  相似文献   

4.
教师每天都在上课,每堂课都要进行教学设计,每个教学设计都要制定教学目标.依据三个"维度",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的教学目标制定,反映出我们对学科德育的理解,也反映我们究竟如何实施学科德育.目标叙述了我们为什么而教学,目标叙述了我们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可以说,从教学目标中可以"透视"出学科德育.下面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枣核》为例,通过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教学目标的讨论,阐释学科德育.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出,新时代的教育要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各科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最佳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作为一种隐性存在被清晰地呈现。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认知目标的达成,对认知目标比较重视,因为它比较"硬",可操作  相似文献   

7.
一、务"本" 1.以"教材"为本. (1)钻研教材,科学定位教学目标.要在注重学生心理特征和经验发展的基础上,定位三维目标.要考虑学生应经历怎样的学习过程.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形成怎样的价值取向.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一对应起来,而应深入研究,科学地把握三维目标的渗透关系,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融合.如知识性强的课文,"知识与技能"则是显性的主要目标,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渗透在教学过程及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中的;而感悟情感性强的课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就成为显性的教学目标了.  相似文献   

8.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可见,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是达到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列为"三维"目标,之后,各科的教学都在围绕"三维"来设计目标.相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而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是难以量化的,因此,不少教师在设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时感到棘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一直困扰着教师,影响着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实现.为此,本人在主持湖南省"十一五"立项课题"农村中小学德育课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活动中,对如何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进行了专题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二期课改中的三维目标,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基础上增加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体现.学科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求我们在学科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融入德育,当然不同学科的德育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各有其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刘玉斌 《教师》2012,(28):43-43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也特别强调了情感教育。因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教师要迅速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情感教育带进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用情感教学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能充分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能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生追求最高境界的东西,是人生的核心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把追求这一目标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标导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法.其理论依据为新课改理念,建构主义学说,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学习结果分类的目标系统理论,布鲁姆的目标分类系统,陶行知的赏识教育理论等.我校在实施"目标导学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进行改革,变"教案"为"导学案",变教师"教教材"为"用教材",变"刚性教学设计"为"弹性导学设计",更多地关注"三维目标"的体现.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深入研究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寻找到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施途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解决怎么学的问题.这18个字是"目标导学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学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在这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落实方面存在欠缺。所谓"情感态度",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对人生与社会的主观态度与反映,以及丰富的内心经验与体验。其之所以落实不到位,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这一目标的重要性,真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文将从初中数学入手,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的内涵、意义以及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目标一般分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这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发展能力,情感与态度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本文从课堂的三维目标方面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有效教学注重目标达成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多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注重"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就一堂数学课而言,教师往往注重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例如,"位置与方向"中第三课时"认识平面图"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是知识技能目标之一,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并在其第10页对三个方面的要求做了具体的阐述与细化.但就我省实施新课程一年来的实践看,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达成存在困难,一线教师善于把握"知识与技能"目标,不易把握"过程与方法"目标,更难把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往往产生或者条目越来越多,课堂上几乎完成不了,或者要是什么目标都不能缺的话,那么课就根本没法上了的困惑.  相似文献   

17.
三维目标:一体三面,不可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见的教学设计,对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大都分而述之,把三维目标割裂成三个部分的目标,即所谓"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样做,似乎不能责怪老师们。因为,课程标准本身对何为"三维目标",既没有展开阐释和准确界定,也没有清晰地告知老师们如何操作或者说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它、如何运用它。或许,"三维"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本就不好表述,三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一切课堂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德育功能,我们发现,能否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衡量一节高中思想政治课成败的重要指标。一、触景生情:创设教学情境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维目标的提出是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因为在我们旧有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把成绩放到第一位,只是关注学生智力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美育、体育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其中美育教育更是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三维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已渐渐为教师们所熟悉,但是在新课标下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德育功能呢?本文仅从"班级文化的德育功能"这一层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