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二语语音习得研究表明母语(方言)对二语语音习得影响很大,二语学习者在习得二语语音时会把母语中的音素、声调等迁移到二语当中。基于此,利用母语迁移理论,对不同方言背景下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双元音感知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发现学习者在英语双元音学习中因母语干扰而形成了语音感知盲点,并据此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本地方言与英语音系进行对比分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尽快建构较稳定的二语音系。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着重从元音角度来探讨葫芦岛口音对于英语语音学习所造成的影响,并通过采用语言迁移与元音格局理论,及语音实验的方法来考究造成影响的原因,以便更好的帮助葫芦岛地区的英语学习者学习并掌握地道的英语语音。  相似文献   

3.
综合运用语音学、音系学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通过对庄河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发音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庄河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表现。研究发现,庄河方言语音对于当地学生英语语音的习得起有着负迁移影响,主要表现为:庄河地区学生用方言语音[e]代替英语元音[ai],用方言语音j[( )]代替英语[( )]和[dr],用方言语音q[( )]代替英语[( )]和[tr],用方言语音x[( )]代替英语[( )],用方言中的元音y[i]代替英语辅音[( )]和[r]。针对庄河方言语音对于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和学习中,不仅应该重视这两种语音系统的不同之处,更应该多进行实际练习,从而减少方言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言语学习模型为支撑,利用声学语音实验的方法,考查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11个英语单元音,包括宁波方言和汉语普通话相似的3个目标元音语音产出的声学特征,探究宁波方言和普通话对英语发音可能存在的影响。研究发现:宁波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之间的英语单元音产出存在系统性差异;宁波方言及普通话语音体系对方言区学习者的英语语音产出具有明显的负向迁移。  相似文献   

5.
陈彧  许海鹏  高晓颖 《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108-111,120
文章试图通过语音实验的方式,以实验语音学理论、对比分析理论和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以汉语和泰语的元音格局为基础,对比分析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元音的情况和中国学生习得汉语元音的情况。从而考察泰国留学生汉语元音习得的偏误所在,找出偏误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科学解释,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求为今后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语音作为语言存在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也是英语专业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基础。丢掉语音的语言,便失去了其意义。本研究从语音的习得和变化的角度出发,采用跟踪调查的方法,着眼于英语专业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音段的感知和产出变化,从而探索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过程中音段变化的趋势和方式。此外,本研究保存被调查者的语音资料,提供数据分析和成果报告,具有真实性和可考证性。研究成果将可作为英语专业学习者语音习得提出建议,并为英语语言学和语音学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42):74-75
语音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二语习得者在发音过程借助母语语音体系来感知和辨认外语的语音体系,语音迁移现象由此而产生。粤语中大量存在的英语借词现象给母语为粤语的英语学习者造成英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促进了语音的迁移。本文通过分析比较粤语中高频率英语借词的发音和正确的英语发音,归纳出母语为粤语的学习者在英语发音存在的问题。这些发音问题具体表现在闭塞音、摩擦音、鼻音和舌侧音四类辅音音节及部分元音中,英语教师在语音教学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学生减少语音负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湖州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如果以对比语音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着重从元音、辅音、声调等维度探讨湖州方言的语音体系对英语语音子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那么就会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克服方言语音的负向迁移.习得准确的目标语语音系统,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比较汉中方言与英语语音系统的差异,并分析汉中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所产生的负迁移,以及提出针对汉中方言区的英语语音教学应对策略,以促使学习者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克服方言的干扰,习得标准流利的英语。  相似文献   

10.
语音是初级英语语音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以语音教学中最基础的单元音的讲解为例说明单元音的声学和生理特征,通过实验得出单元音的声学图以确定各元音的具体位置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对发音方法的讲授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5,(80):83-84
有关英语VOT和英语与汉语相联系的VOT研究比较多,但将VOT与元音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以实验语音学为研究手段,通过对以英语为母语的语音学专家威尔士和丽贝卡的朗读语音材料进行标注及数据提取和统计分析,探究英语单词后节单双元音对VOT的影响,试图找出其客观的内在联系性。  相似文献   

12.
池州方言对英语语音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和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作为汉语的一种地域变体,池州方言具有结构系统上的自身特点。本文以对比语音学为基本理论框架,着重从元音、辅音、语调三个层面探讨池州方言的语音体系对英语语音子系统习得的负面影响,并就教学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母语方言的干扰、建立新的语言习得习惯、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以语言迁移理论和语音格局理论为依据.以对汉语和英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以5个英语一级元音为研究目标.通过对比中国学生汉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和英语元音发音的格局图,考察中国不同程度的英语学习者在习得这几个元音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偏误以及母语迁移现象。研究认为.中国学生在发相似元音/i/时.母语的正迁移发挥作用。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中国学生在发相混元音/u、a/时,负迁移发生作用,但是随着学习程度的加深,负迁移作用逐渐减少;中国学生在发元音/o、3/时,不受母语迁移影响,起初无法同化到母语语音范畴,但是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学习者会建立新的语音范畴。  相似文献   

14.
IPA既是国际语音学协会(the Internation Phonetic Association),也是其所创立的国际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的缩略语。各语言中的元音都可以与国际音标中的基本元音进行比较,并以其为参照进行描述。本文是以基本元音为基础,将教学中所发现的在汉英语音或英语语音之间容易被学生搞错的六组发音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国际音标的基本元音对于语音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成功掌握英语元音的捷径。  相似文献   

15.
IPA既是国际语音学协会(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也是其所创立的国际音标(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plhabet)的缩略语,各语言中的元音都可以与国际音标中的基本元音进行比较,并以其为参照进行描述,本是以基本元音为基础,将教学中所发现的在汉英语音或英语语音之间容易被学生搞错的六组发音进行对比和分析,说明国际音标的基本元音对于语音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成功掌握英语元音的捷径。  相似文献   

16.
以对汉语和法语元音格局的分析为基础,用语音实验的方法,使用南开大学开发的电脑语音分析系统“桌上语音工作室”(Mini-Speech-Lab)和spss10.0软件进行实验录音、测算和统计作图。通过对比以法语为母语的刚果留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和中国学生汉语元音的发音,考察母语对汉语的正、负迁移在汉语元音学习上的表现,以便为纠正和克服不正确的发音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结果发现:1.第二语言语音的习得和母语语音的习得是有差异的;2.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存在着母语的迁移现象;3.学习者对于相似元音的发音水平高于陌生元音。  相似文献   

17.
元音是英语语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对于处在方言区的学生来说,其英语元音的获得必然受到语言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被认为是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负面影响,称之为负迁移,也是学习中出现错误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运用录音调查的方法,对合肥方言系统中英语元音发音的负迁移进行实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英汉元音对比的角度出发,结合语音教学实践,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发音问题,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宜宾学院学报》2017,(3):120-124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和知识传播差距的缩小,人们学习英语或者其他语言的方式方法大致类同,但结果却呈现出区域性的差异,这是受二语习得负迁移影响所致。四川西南片区方言独特的韵母发音方式会对二语习得学生的元音和辅音产生影响,以元音为显。为有效抑制川南地区方言对英语语音学习的负迁移作用,需加强元音发音的针对性练习。  相似文献   

20.
本次声学实验研究了维吾尔族学习者对汉语元音的听辨。结果显示,在听辨汉语发音人产出的元音时,汉语水平较高的维族学习者的准确度和反应时间都要明显优于低水平学习者。所有维族学习者在听辨元音//,/i/和/ε/时偏误最多。本实验结果印证了Speech Learning Model,Perceptional Assimilation Model以及本族语口音优势假说。此外,本实验结果还显示出二语习得收到受到学习者母语语音系统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