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种植物甘草(GLycyrrhiza)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伤寒论》的110个处方中有74个处方用它。中医理论认为:甘草性平味甘,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祛痰、止咳、通经脉、利血气、调和诸药等功效,为临床广泛应用①。近年来随着药理学实验方法的发展、完善,发现甘草还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溃疡作用和抗变态反应②。日本学者熊谷朗②进一步证明还具有抗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甘草式能破坏血管内艾滋病毒细胞等效果。Ilata;。o等也报导了甘草具有抗艾滋病毒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上述作用主要归因于甘草的主要成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相似文献   

2.
秸秆生料种植食用菌效益好河南省新乡市郊区王村乡推广秸秆生料种植食用菌技术,使农民户均获利5000元以上。秸秆生料种植食用菌技术是以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秆、豆秸、棉花秆)为原料,经粉碎后加入添加剂脱腊,实行喷洒水管理即可种植食用菌。该技术原料易得,成...  相似文献   

3.
从甘草中提取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酸提取法从甘草中提取得到甘草酸粗品,用D101大孔树脂进行甘草酸的纯化,然后将甘草酸进行酸性加压水解得到甘草次酸。该方法工艺简便、产品收率与纯度高,树脂再生容易,是目前提取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研究了甘肃产甘草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进行了定性、相对定量分析测定.以甘草的粒度、蒸馏时间、温度、料液比为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甘草挥发油含有132种成分,以酸类、醇类和烷烃类化合物为主,以及少量的脂类和烯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种植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种植专业仍然将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基础性重点专业。要办好种植专业必须有一套职业教育特点突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课教材。“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必修课程,努力提高《农作物生产技术》教材的质量和效率,是教材编者的责任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昔日文盲无知女今朝科技带头人连银平是长治县城关镇桥沟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1992年脱盲后,她积极参加农技校的学习,努力学习农业科学知识,学习养殖、种植技术。她不但用所学的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且说服、鼓励和带动其他村民依靠科技发展养殖业、种植...  相似文献   

7.
旷宗仁  左停 《中国培训》2006,(11):31-32
一、农民培训现状及对培训的需求 1、农民培训内容需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农民主要以种养殖技术为主。在凉城县举行过农业种植技术和奶牛的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方面的培训,前旗举行过大棚蔬菜、奶牛寒羊养殖、玉米种植技术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的选择基本上由上级部门指定,没有培训需求评估,没有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不符合农民的现实需要,参加者也是走走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烤烟生产的现状和特殊性及烟草行业的特点,阐述烤烟生产预选择适宜的生态区域,适应生态区域的优良品种,规模种植,提高“三化”种植水平,在政策、技术、物资方面进行配套,才能生产出优质烟,稳定地提供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研究》2005,(4):128-128
由中国科协青少年部、中国科普研究所和有关省(区、市)科技、教育机构组织实施的2004年农村校外青少年科普现状抽样调查表明:半数农村校外青少年渴望学习种植、养殖以及计算机技术。调查显示:在问及“您在生活中最需要使用以下哪些知识、技能、方法和技术”时,在14个选项中,认同率最高的前3项均为技术类,其中“种植技术”为59%,“养殖技术”为51.4%,“计算机技术”为48.4%。  相似文献   

10.
甘草是享有"国老"美誉的中药材,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介绍了甘草的生物学特性,详细总结了甘草的栽培技术措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方法,并概述了甘草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多用途植物甘草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是享有“国老”美誉的中药材,用途广泛,需求量大。介绍了甘草的生物学特性,详细总结了甘草的栽培技术措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方法,并概述了甘草的用途。  相似文献   

12.
甘草酸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 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性味甘平.药用历史悠久,是最常用的中草药品种.甘草为补气类药,具有补益中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之功.甘草酸(glycyrrhizin,GL)是从甘草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它以18H两种构异差向异构体存在(即α体和β体),β体为甘草中的主要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α体.甘草酸二铵(DG)为α体制剂,具有明显的降酶、抗炎和保肝作用;强力宁和复方甘草甜素则为β体制剂.目前甘草酸的临床应用尤为普遍和广泛,现就其临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通过大棚秋冬季辣椒种植中补充二氧化碳技术应用的主和求探索出一条既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大棚资源,又有增产增收,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谈谈农村职业高中种植专业教学计划的特色宋安国为了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农村职业高中的办学活力,省教委于94年2月转发了国家教委颁发的职业高中(三年制)种植专业教学计划,并要求原办农学、果林、蔬菜等专业的农村职业高中,从199...  相似文献   

15.
农业职业院校种植类专业以培养农业产业一线的熟练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培养的学生应在农作物、花卉、果树、蔬菜等生产过程中承担栽培、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具体工作,并能进行技术指导。这就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吃苦耐劳精神,而且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重新审视和分析农业职业院校种植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工作,建立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现代农业产业所需要的能力教育体系,并认真予以实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鸡泽县是闻名全国的“辣椒之乡”,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著名品种“羊角椒”以其色红、味香、皮薄、肉厚、辣味适中、营养丰富而享誉国内外。辣椒是鸡泽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鸡泽重要的出口土特产,是椒农收入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一县域实情,鸡泽县职教中心从建校以来,就在农学专业中开设了“辣椒栽培”课程,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经过18年的努力,优化了辣椒栽培模式,改良了传统品种,推广了病虫害防治先进技术,改善了种植结构,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鸡泽经济的迅猛发展。一、自编教材,传授系统理论鸡泽县辣椒常年种植面…  相似文献   

17.
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甘草的有效成分甘草多糖(GlycyrrhizaPolysaccharide)对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给胃灌甘草多糖14d,测定二硝基氟苯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中IL-2、TNF—α含量,观察甘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甘草多糖对DTH反应有-定的增强作用,能升高血中IL-2、TNF-α含量;结论:甘草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甘草次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草次酸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是多种天然产物的功能性成分,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显示出多种生物活性,如:保肝、抗癌、抗炎、抗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且本身毒性较低。甘草次酸已被应用于临床,药用开发前景广阔。因此,本文以甘草次酸为先导化合物,在其C-3位进行了结构修饰,偶联了氨基酸以提高其水溶性,共合成了3种新的中间体和3种新的目标产物,并利用IR和~1H NMR波谱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甘草单煎以及与桔梗共煎后抗炎成分含量的变化探究甘草桔梗的配伍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提取液以及甘草-桔梗提取液中的抗炎成分主要是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进行定量分析;甘草酸在0.02~2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甘草次酸在0.02~1 mg/m L浓度内保持较好的线性关系。重复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0%(n=4),甘草次酸RSD为1.41%(n=4);精密度实验甘草酸RSD为2.00%(n=5),甘草次酸RSD为1.73%(n=5);稳定性实验甘草酸RSD为1.32%(n=4),甘草次酸RSD为0.85%(n=4),供试液中的甘草酸以及甘草次酸能够在9 h内保持稳定;回收率实验中甘草酸回收率等于96.96%(n=3),甘草次酸回收率等于106.41%(n=3)。相比于甘草单煎,加入桔梗后,同数量的甘草通过煎煮,增加了抗炎物质的含量,从而提升了该方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东摩天岭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治理,在种植上利用新技术措施,五种种植形式相互结合,使该地区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且使林业和畜牧业得到发展,达到了治理与利用兼顾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