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海瑛 《地理教育》2011,(11):60-61
教育部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启动“卓越教师教育计划”,该计划要求创新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地理课程标准颁布后,高师院校应重新审视地理教师培养目标,重新构...  相似文献   

2.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其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并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是地方高师院校办学模式要从“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转型,二是地方高师院校要重新建立专业化教师的培养范式,三是高师教育要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具有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专业化教师.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由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教育要素交互作用、动态同构的“功能——结构”模型。在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师范教育观念的变革和理性构建是先导,培养目标的调整是对高师教育功能的价值选择和规范,正是体现师范教育功能变革的培养目标的前瞻性调整,推进了高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管理的全面的结构性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师范院校的教育整体改革。本文试图从高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现状及其问题、弊端和症结的理性反思着手,以师范教育的功能观、专业观和教学观的变革为先导,就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前瞻性调  相似文献   

5.
构建新型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刍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师院校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国高师院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凝固化以及与社会的联系不足等问题。为适应日益变革的时代要求,高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做到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区域农村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的大本营,地方高师院校要客观理性分析不足,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牡丹江师范学院准确把握教育发展方向,针对我国农村教育状况、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师教育的转型等现实问题,几年来结合教改项目"应对农村基础教育需求.加强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开展广泛调研,分析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对接的瓶颈,积极探索和改革适应农村基础教育需求的"落地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师应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师应确立新型教师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凸显教师专业化理念;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产学研结合,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建高师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生态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云南新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发展主要存在毕业生就业难、学校内设机构不合理、学术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缺失、学术研究能力薄弱四大方面问题。为此,新建高师院校需要从四方面发力推动教师教育转型:一是更新教育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二是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改革,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加强师资培养,建设高素质的课程师资队伍;四是注重体制创新,彰显教师培养机制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今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育思想 ,更新教育观念 ,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指向 ,通过构建素质教育平台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 ,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 ,高师院校要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多元化评价制度 ,而社会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一般高师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师本科院校原有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新构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全能式自主发展性的高素质创新型中小学教师”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及“学科专业教育加教师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自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但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制定专业标准,加强专业管理;加大财力投入,加强基本建设。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中学师资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范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初步锻炼、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全面检验高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实习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在保证高师教育质量、实现高师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一直为各高师院校所重视.本文拟通过对当前两种主要的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分析,就高师教育实习模式改革的有关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当前两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分析随着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师教育实习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向,而从本质上来说,目前国内所出现的各种实习方式基本上可归类划分为两种主要的模式,即“集中型定点实习”模式和“分散型定向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当今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师范院校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型教师为指向,通过构建素质教育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高师院校要建立现代教学管理制度和多元化评价制度,而社会要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F0002-F0002
9月16日,“三北”地区高师院校第二十次协作会在我院隆重召开。山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3所高师院校的专家及我院教师共11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深入探讨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做法,进而推进“三北”地区高师院校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师教育发展与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将教师教育逐步纳入高等教育体系,构建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的新发展必然给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冲击,高师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才能跟上教师教育整体发展的步伐,才能保证高师院校在新一轮教师培养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一、专业与职业的异动要求改革高师人才培养模式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专业与职业完全对应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专业与职业的异动。高等学校原有的体…  相似文献   

15.
高师院校以面向基础教育为服务定位,就必须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战略性的调整改革;要深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认真分析高师学生在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要求、高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师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树立开放的师范教育理念,促进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建设鼓励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培育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教师教育模式的转型与高师院校的改革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君 《教育探索》2005,(1):112-115
新时期教师教育在教育体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教师职业发展性质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教师教育的转型必然要求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学科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如此,高师院校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和不断发展.在即将建立起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中保持特色,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的转型发展要求日语教育主动调整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上中学日语教师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高师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现状使得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日语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思想认识、评价机制、环境建设、资源保障四个方面探讨了高师院校日语教育的变革思路,以期建立完善的日语实践教学体系,使得高师院校日语专业在服务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实现高师培养目标,体现师范性特点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检验高师办学思想、培养规格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形势,近年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实习改革已成为高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现状的剖析,给完善和深化实习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梁永怀 《文教资料》2012,(17):108-109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分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等师范院校在教师培养中的社会责任和国际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当代意义下的通才教育理念,并着重介绍了基于通才教育理念下科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5+3”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