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网络短视频的快速发展,短视频用户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时间快速捕捉知识信息,分析观看非遗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推动非遗短视频的推广与传播。非遗短视频用户特性与其他媒介用户有所区别,短视频用户黏性较强,用户求知欲旺盛。基于此,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用户,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获取原始资料,并进行深度访谈获取真实有效信息,运用质性研究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不断比较所形成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非遗短视频用户行为影响因素及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揭示了用户使用行为受到知识期望、价值需求、社交需求、个人提升需求、网络氛围的共同影响,并从用户的角度进行探讨非遗类短视频的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以自愿环境中的用户为对象,采用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的研究视角,设计了知识类短视频用户使用行为的结构模型。研究发现努力期望、绩效期望和知识焦虑对用户的使用意愿具有正向影响;绩效期望、知识焦虑和使用意愿对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性别和年龄变量对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职业和学历变量对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提出了短视频平台应该减少贩卖知识焦虑,营造良好观看环境,内容创作者要提高用户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知识的媒介形态,短视频提供了可在短时内“速食”的信息,被视为实现知识普惠的重要工具。本研究聚焦知识短视频对用户的影响,使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分析忠实用户的深度访谈资料,归纳出知识短视频用户的三种主要类型和行为模式,包括求索者、储备者、休闲者。同时,研究揭示了知识短视频提供的知识获得感的内涵,以及其对用户的认知方式与认知结构的影响。知识短视频通过为用户带来即时、轻松的认知体验,制造了一种强烈的知识获得感。然而,知识获得感并不等于认知的提升,可能还会影响更为深入的理解过程。  相似文献   

4.
融媒体时代,科普主力军转战短视频赛道,科普短视频成长为公众喜闻乐道的科普形式之一。科普短视频消弭了知识分享的时空藩篱,在科学普及过程中举足轻重,研究影响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关键因子有利于科普工作者打造优质科普作品。本研究以“上瘾模型”为理论基础,借助熵权法提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计算公式,运用内容分析法构建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上瘾模型”中触发、行动(用户体验三要素)、投入等维度的部分自变量对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酬赏维度的自变量与传播效果之间未见显著影响。因此,充分利用受众的从众心理、加强创作者间的有效合作、平衡科普短视频的公益性与功利性,将有利于短视频科学普及工作的深入开展,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逐渐走向稳定发展期,对新技术适应速度较慢、产品忠诚度较高的中老年人,逐渐成为短视频领域的重要留存用户。本研究聚焦这一现象,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用户体验视角出发,以整合技术接受模型(UTAUT)为理论模型基础,利用可视化数据分析软件Amos23.0分析老年群体对短视频产品用户体验的影响要素,最终推演出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体验要素模型。经过路径回归系数和模型拟合度分析认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个性化诉求、促成因素正向影响老年群体观看短视频时的用户体验;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体验正向影响其使用意向;老年群体对短视频平台的绩效期望正向影响对短视频平台的努力期望。因此,只有强调老年群体短视频用户主体性,持续深化、多维度提升该群体用户体验感知,合理激发其传播价值与消费潜能,短视频媒介才能助力构建一个数字包容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搜索即学习”背景下,主要探讨认知风格和任务复杂度对移动端视频用户学习型搜索行为的影响机理,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本质,为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移动端视频信息搜索系统,提升视频搜索用户体验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文章采用实验法,以哔哩哔哩视频平台为测试系统,将用户完成学习型任务的搜索过程划分为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互动反思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考察个体因素(认知风格)、环境因素(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认知风格主要影响用户在学习型搜索任务下知识获取阶段、知识学习阶段和知识整合阶段的行为,任务复杂度对用户视频搜索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知识获取阶段。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视频信息搜索用户的交互体验与学习效能,并对优化视频信息搜索系统的交互设计与学习服务功能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许恒瑞  周红利 《今传媒》2024,(3):110-113
随着5G技术的发展,短视频平台逐渐成为传播医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和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探究影响用户对医学科普类短视频平台使用意愿的因素,发现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及自我效能对用户行为规范有正向影响,感知风险对用户行为规范有负向影响;提出医学科普类短视频发布平台应结合用户使用意愿,优化短视频内容和制作形式,以满足用户需求,提升医学知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陈然 《传媒》2019,(6):47-49
技术的进步不断革新着现有的媒介生态,并对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和内容分发带来颠覆性的影响。移动互联网时代,“碎片时间+流动空间+场景”正在组建新的传播时空。在用户需求和媒介技术的双重推动下,移动短视频已经成为中国民众信息消费与社会交往的主流形态。据《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短视频行业用户突破5亿人,休闲放松、获取资讯是用户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动机。  相似文献   

9.
短视频平台在用户信息获取与知识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公共图书馆短视频营销策略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其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本文以SICAS模型为理论框架,结合图书馆自身及第三方平台运营数据的统计,对粉丝总数过万的公共图书馆抖音账号从感知、兴趣与互动、连接与沟通、行动、分享5个角度探讨账号运营现状,并基于SICAS模型提出公共图书馆短视频营销策略,包括融媒体渠道拓宽用户感知渠道、沉浸式内容吸引用户兴趣、提问与互动与用户建立连接、软营销触发用户行动、精神或物质激励促进内容传播等。  相似文献   

10.
全民短视频时代,素人频频“出圈”,探赜“出圈”短视频的传播逻辑发现,其中共同潜藏着“用新方法讲好故事”的密码。现采用案例分析法,试图从2022年以来素人出圈的短视频中解读出传播的密码:从“硬传播”到“软传播”,出圈短视频载着“硬新闻”远行;UGC产品,用户更易接受更愿传播;“出圈”短视频,叙事逻辑符合“刷视频”的新阅读习惯,内容契合了当下人们的某种高级需求,戳中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那块地方。“出圈”短视频的方法之“新”,在于创新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短视频的故事之“好”在于策划,策划要有创新,创新是短视频“出圈”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张星  吴忧  刘汕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6):103-115
[目的/意义]如何满足短视频用户需求,刺激用户参与行为,成功留住用户成为短视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文献缺乏对短视频用户参与行为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理论构建模型来研究影响移动短视频男性和女性用户的浏览行为和创造行为的因素。[方法/过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到877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 24.0和AMOS 23.0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用户,个体的外倾性和短视频的娱乐性功能正向影响使用行为;用户的自恋特质和归属需要正向作用于创造行为;用户的人气需要和短视频的信息记录功能正向作用于浏览行为。此外,男性用户的自恋特质负向影响其浏览行为,女性用户的自恋特质与浏览行为无显著关系;信息记录功能对男性用户的浏览行为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探究移动短视频的用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短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电影解说类短视频,这些短视频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可以讲完一部影视剧情节。这在社会生活节奏加速的时代背景下,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筛选有价值的电影信息,促成观影行为的产生。本文通过整合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采纳模型,并在传播游戏理论的视角下提出视频趣味性和观影偏好匹配两个变量,构建影响用户观看电影原片意愿的理论模型,并在多元回归分析法的指导下,对通过在线调查获得的959名观看者数据进行检验和讨论,验证了传播游戏理论对于“选择聚神”概念的解释力。以此为影视传媒单位创新影片推广路径、盘活已有影视剧资源提供有益的理论参照和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卫星 《传媒》2024,(6):43-44
在以影像为交流符号的短视频平台上,传统报业既可以依托自身建立的平台流量供给与运营基础设施,借助已有的采编队伍,发挥新闻采编的独家优势,主操短平快的新闻短视频,在传播速度及信息量上获取认可;又可以借力报人擅长的策划包装能力,推出系列短视频,或者专题短视频,让“有内容”的视频在民众心目中获取影响力。这是短视频在传统报业中主要的两种融合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当短视频成为大众数字化休闲的新尺度,时间失真逐渐成为人们参与其中的泛在感知。本文以抖音平台为经验场域,基于焦点小组访谈与数字漫游的方法考察短视频消费中时间失真的生成路径及用户相应的调适实践。研究发现,短视频消费语境下的时间失真经历了时间嵌入、时间变速与时间脱嵌的过程,三者共同指向对用户时间体验的改写与再塑。在此期间,人的主体意识会得以激活,并通过间歇中辍、技术协商、双重摇摆等自发性行动在短视频的“刷”实践中进行调适,以自我技术之道抵抗数字技术的时间霸权。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短视频在用户群体中强势爆红,然而网络安全问题也接踵而来,部分用户深受其害。抖音平台的“抖音安全中心”官方账号自创建以来,在帮助平台用户及时发现和预防网络安全问题方面贡献了重要力量。因此,本文对“抖音安全中心”官方账号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治理方式,以及网络安全知识的有效触达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其他短视频平台开展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冷凇 《现代传播》2019,(10):115-119
短视频以短见长,逐渐释放出了以小博大的力量,在媒体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短视频依托技术驱动、内容驱动、平台驱动和资本驱动形成了蓬勃发展的驱动力,促进当今可视化生态圈的形成.在当前的实践和理论生态中,亟待探索短视频时间上的“短”与“长”、空间上的“大”与“小”的辩证关系;探索短视频对电视媒体发展的赋能与启示,思考电视在短视频构筑的环境中的处境,利用媒介融合思维,探寻短视频在内容、技术与思维特点中对电视内容创新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总结分析高校图书馆学术短视频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SECI模型的社会化、表象化、组合化、内在化知识传播价值主张,提出高校图书馆学术短视频传播策略,即挖掘用户真实需求,定制设计传播方案;精心设计主题内容,增强用户关注意愿;构建传播渠道矩阵,畅通知识扩散通道;实现立体互动传播,改善用户接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娇娇 《今传媒》2020,28(1):8-11
短视频成为“现象级”应用对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面对短视频发展进入下半场的新形势,主流媒体如何在众声喧哗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拒绝低俗内容和一味迎合用户的内容取向,聚焦于时政主题、社会民生和文化生活,承担传递主流价值观的责任。本文以《人民日报》短视频的传播路径和“爆款”作品的生产机制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空间与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 研究图书馆短视频的传播及互动效果影响因素对于其内容创作和科学运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使图书馆在用户规模迅猛增长的短视频平台赢得更多关注,有利于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宣传和推广效果。[方法/过程] 以国内活跃用户规模最大的抖音平台为例,根据"上瘾模型"的4个主要环节,构建图书馆短视频传播及互动效果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基于粉丝量排名前10的图书馆官方抖音号的879个短视频样本数据,应用SPSS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图书馆短视频的标题句型、背景音乐情感类型、制作类别、内容主题以及信息类型5个因素对其传播及互动效果有显著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基于用户知识焦虑的标题触发、低门槛高密度的内容输出以及多变的酬赏设计等图书馆短视频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芳  周鼎 《传媒》2023,(22):69-70+72
随着数字化技术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的重塑,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成为广大用户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的首选渠道。从个体创作到MCN运营,“非遗”类短视频正加速步入众创时代。本文通过阐释“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和价值,针对当前“非遗”类短视频的传播困境,提出其在文化和商业维度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