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关注学生的收获应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2.学生的收获,简单说就是学会(知识、方法)、会学(具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3.语文教师应该从依赖“教参”的“常规”中走出来,扎扎实实地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一个有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师。4.一般教师和大师的区别是,一个把语文教学当作职业,一个把语文教学当作事业。师:苏州的园林,以典雅淡朴、小巧玲珑著称,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之说。从最早的东晋的辟疆园起,苏州园林已有1500年治园经验。苏州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数学课上一种题型会解答,英语课上单词会背诵,句型会应用,就能达到教学的目的。那么在初中语文课上,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算是一节完美的语文课。课堂上学生的收获应是我们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收获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学会、会学、提高。学会什么?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一节好课?站在学生的视角来看,一节好课其实就是一节有效的课,有效是指学会、会学和好学。影响一节课的因素无外乎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教学方法及策略。如果教师不被学生喜爱,教师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资源,没有很好的教学策略,我们很难说这样的课堂是好的课堂。一、好的课堂,学生是爱教师的师生关系的品质与学生的学业成绩呈正相关。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成绩不一定最好,但学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语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们的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也日新月异,课堂教学现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欣赏过后,我们也常听到一些教师的质疑和批评“:这还是语文课吗?”“这节课的语文味儿不浓!”的确,目前很多语文课表面热热闹闹,学生一会儿唱,一会儿画,一会儿看录像,一会儿听音乐,又是辩论,又是表演,花样繁多,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课究竟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起到多大促进作用?为了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我们需要为它固本扶正。那么什么是语文的“本”呢?很简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只有…  相似文献   

5.
曾经听过一节课,在临近下课时老师说:“快到下课时间了,你对本节课还有什么要说的吗?”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不想下课。”顿时全场肃静下来,老师追问:“为什么呢?”“这节课有意思。”学生愉快并留恋地说。从“有意思”三个字中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学生对这样的高质量好课的期盼。那么,怎样增加数学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树立全新的数学观有不同的数学观,就会有不同的数学教学观,在教学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许多人认为:所谓数学就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数学观念的…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节好的语文课?笔者有感于语文教学中的讲课、"演课"与评课,在此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先提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认为: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要有适宜的语文教学内容。"怎么教"是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而"教什么"是教学内容,也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这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情的把握,对课标的认识。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达成度,唯有先知道"教什么",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才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学生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由此看来,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8.
用一节一节的好课诠释对语文教学的理解,表达对语文教育的挚爱,践行辩证、和谐的教学理念,是佐晓梅老师多年的一贯做法。《司马光》一课是佐老师众多阅读教学精品课中的一个真实剪影,走进它,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该走向何方呢?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是真实有效的课堂,要有突出的亮点。一、清晰一节好课,教学目标不宜太大、太全。魏书生说过:一节课能让学生学会一方面就是很了不起的事。如:写作技巧、主题、语言特点、标点运用、概括故事情节、动词的妙用等。不管教学什么内容都  相似文献   

10.
新理念下应该有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永具魅力的话题!好课是什么样子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与教学实践,谈谈我心目中的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以期带给大家一些启迪。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是众人解读一本“课标”,理解的角度、理解的深度,不会一致,因此出现偏颇也在所难免。比如,“课标”提出“语文要课内外结合”“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理念,说真的,这些观点确实是语文学习的必有规律,但是看看我们的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是外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宣武教育》2005,(4):46-46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好课”呢?一节“好课”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应该是“实惠课”。课堂是学生求知、进取、成长的主要阵地。不论课程怎样改革,一节好课首先应该是让学生得到实惠的课,应该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节语文课上得是否成功与学生的学习收获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如果在这节课中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悟的话,那么这节课是成功的,反之亦然.那么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教师应该怎么样去组织教学才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3.
当下是课堂教学资讯升级的时代,报刊、电视、网络以及观摩当仁不让地随时提供各种教学资讯,使一线老师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茫然不知所措。有时,教师们在炫目的教学资讯中打转,逐潮新的资讯,却难以明辨一节好课里有什么。一节好课里有什么?“有学生、老师”“有文本、媒介”“有授受、习练”“有互动、生成”……答案远远不止是这些显性的物理层面的东西。一节好课里究竟有什么?小故事也许能融合大道理:记得,小时候有一年闹水灾,我家种的豆子蹲进了“水牢”里,几乎全军覆没。收获的季节到了,我随奶奶来到地里,奶奶还是把满心的希望都寄托在…  相似文献   

14.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有一种让人想亲近的感觉,对学生的引导与对话无处不体现出长者的智慧,教学中他的言传身教则更多采用暗示和隐喻的形式,那是浓缩的艺术,仔细聆听一定收获颇丰。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始终让学生有所得,也因此让人的灵魂安宁、踏实。相信许多亲历于老师课堂的人一定会和我们一样有这些兴奋的念头。让学生有所得的课堂是有效益的课堂,可能方法简单却扎实可行。而时下许多课,一节课上完了,手段“先进”,形式花哨,学生的头脑还是空空如也,这是无所得的教学。有人说于老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是的,一节课的艺术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伴随着知识难点的克服和文本对话的深入始终有所收获。身处这样的课堂,学生大概是没有理由走开的。而至于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所得,那是每个教师的教学观问题,比如说于老师主张“意文”兼得,看重通过运用汉语本身的特点,通过朗读来完成语文的学习,而同时也有很多老师会有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应该采取更加丰富的形式和探索来达成。不管您是什么观点,我们的教学最后指向的还是学生的发展,是让他们在课堂中获知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亲爱的读者,您认为呢?  相似文献   

15.
在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杭州市西湖小学郑雪琴老师执教的《江雪》深得好评。重读课堂实录,觉得这节课在古诗的教学上有所突破。一、尝试自学,探究规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  相似文献   

16.
柯江舟老师教《探索月亮的秘密》,学生发言内容丰富,学习主动,而教师的活动,乍看来没有精彩的语言,没有新颖的教具,似乎是“无为而治”。他的教学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使学生一进入课题就认真学起来呢?试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于本节课的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与其从有什么特点方面去找,不如从没有什么特点方面去找: 1.没有冗长的讲解。关于月亮的  相似文献   

17.
徐建芸 《成才之路》2014,(26):43-43
正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我想也没有什么特定的标准,"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是好课,"小手直举,小脸通红,小眼发光"也是好课,关键是学生有没有真正进入了课堂的佳境。如果你的课堂让学生心灵震撼、意犹未尽,这样的课堂就是一堂好课,就会给人以无穷的享受。《月光启蒙》教学案例。一、复习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第19课《月光启蒙》。当你们轻轻地合上课本的时候,在你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怎样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这是教育从业者经常会提到的一个问题。叶圣陶先生对此有过具体的解释:“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简单地说,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就是“授人以渔”,在我看来,就是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文利 《湖南教育》2006,(7):23-23
数学学后记是指每堂数学课结束后,学生将本节课的收获、评价以及其他的感受记录下来的一种日记形式。它包括: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我还想知道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老师的讲课怎么样?等等。教师若能将这些学后记进行分析、整理,然后“对症下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立人”。要“立人”先“立课”。教师在课堂中“立”下的是什么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被“立”成怎样的人。换句简单的话说,教师在课堂中播下的是什么种,在学生身上就会结出什么果。因此,教师要用思想来立课,立下有灵魂、有深远影响的课,学生才能被“立”成有灵魂、有思想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