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外宣翻译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些传统理论强调"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完全等值的翻译策略已无法满足外宣翻译的需求。因此本文选择翻译目的论作为理论框架,外宣翻译的目的是给外国受众传递中国的经济文化信息,从而使我国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译者可根据这一目的灵活地选择翻译策略,以保证顺利实现外宣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外宣翻译是争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将汉语文本信息通过语言转换达到有效传播是外宣翻译的终极目标,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转播。要做好外宣翻译工作应厘清汉英文化的差异,采用正确的翻译策略,掌握并顺应外宣翻译的特点:严肃性、准确性、平和性、简明性等,同时遵循“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3.
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彰显,政治外宣材料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翻译外宣材料,为使受众认同中国,塑造中国良好形象,应了解译文预期目的,关注译文受众,精心设计修辞话语.在此,以德国功能目的论与西方修辞受众思想的契合点为基础,结合具体政治外宣翻译案例,从外宣资料本身所含的政治意识、中西文化差异及汉英语言表达习惯等三个层面探究政治外宣翻译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孔祥立 《文教资料》2010,(36):43-44
外宣翻译是一种实用性翻译,有着独特的价值、意义、受众群体、翻译原则及策略,对译者也有特殊的要求。本文围绕外宣翻译的独特性展开探讨,旨在帮我们加深对该翻译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外宣服务。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站外宣翻译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忽视受众。本文指出,高校网站外宣翻译应充分考虑受众的审美诉求、文化背景和实际需求,有效发挥外宣文本的交际功能,试图为提高高校英文网站建设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外宣翻译受众与国内受众相比,存在文化差异巨大、背景知识缺乏和语言表达习惯不同这三个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外宣翻译的要求总结为4点:外宣翻译的政治敏感性;信息的等值性;文化性(内外有别、译前要处理、补充背景知识);变虚为实。  相似文献   

7.
周雪 《海外英语》2024,(6):54-56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培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伴随着国际交流日益增加,外宣翻译也变得举足轻重,可以借助其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和发扬出去。文章联系外宣翻译的基本内涵,对文化传播下的外宣翻译特点进行细致阐述,并从准确把握受众差异、翻译明确文化定位、选择合适翻译方法、有效保留原文底色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外宣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利杰 《文教资料》2011,(23):46-47
企业外宣网页作为一种特殊的宣传方式具有服务国外受众的特殊性。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探讨了部分中国企业外宣网页在语法、文体和文化三个层面上存在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从事企业外宣翻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数十年来延续传承的矿冶文化是黄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文化,为宣传黄石地区特色文化,使其能真正达到影响、感召、吸引国外受众的效果,外宣翻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外宣翻译的译文能否被国外受众接受及认同,最关键的在于外宣翻译译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能达到相应的劝说与交流的效果。因此,该文针对黄石矿冶文化的英译现状,在西方现代修辞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矿冶文化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外宣译者的修辞意识,使黄石矿冶文化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10.
数十年来延续传承的矿冶文化是黄石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主流文化,为宣传黄石地区特色文化,使其能真正达到影响、感召、吸引国外受众的效果,外宣翻译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外宣翻译的译文能否被国外受众接受及认同,最关键的在于外宣翻译译文的内容与形式是否能达到相应的劝说与交流的效果。因此,该文针对黄石矿冶文化的英译现状,在西方现代修辞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矿冶文化的翻译策略,旨在提高外宣译者的修辞意识,使黄石矿冶文化真正"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外宣翻译中英汉语言规范和文化背景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外宣材料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中存在的内在特点和差异,同时结合外宣翻译的受众效果,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陈爱松  娄文华  李雅宁 《海外英语》2014,(18):115-116,140
长期以来,外宣翻译过于追求对原文的忠实而忽略了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导致外宣译本未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变译理论尊重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主张对原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变通处理,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将变译理论应用到外宣翻译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译文翻译质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外宣翻译过于追求对原文的忠实而忽略了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导致外宣译本未能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变译理论尊重外国受众的特殊需求,主张对原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变通处理,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求。将变译理论应用到外宣翻译实践中,能更好地提高译文翻译质量,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林浩 《海外英语》2014,(15):134-137,156
外宣翻译是翻译中的新兴领域,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多的研究。袁晓宁老师在《中国翻译》2013年第一期撰文提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即在语言表达层面坚持"以目的语为归依",在文化层面要"以我为准"。该文对该文进行了批评性分析,以期就外宣翻译提出相对可行的策略。该文认为,外宣翻译的目的不仅是让国外受众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接纳我们的宣传信息,而且旨在引导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达到有利于我的外宣效果。为此,外宣译者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必须采取"以国外受众为依归"的策略,以保证译文语言上流畅易懂、文化上易于接受。此外,该文提出应当把文化国际主义作为外宣翻译工作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5.
外宣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存在由于译者文化信息的处理不力导致的沟通不畅.根据源语和受众的不同,采用直接翻译、对应性移植、创造性重建和补充性阐释是外宣翻译中文化信息处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贺金山  付欢 《现代语文》2014,(3):121-124
外宣翻译是外宣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探索出符合中国外宣翻译的方法策略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目前"内外有别"的原则在外宣翻译界深入人心。不过为了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有些学者也提出外宣翻译应"以我为准"。我们认为应将外宣翻译的"内外有别"和"以我为准"结合起来,而非割裂开来,才能使外宣效果最大化——既不影响受众对译文信息的接受,又能使中国文化走向国际,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外宣翻译在中国对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巨大差异,外宣翻译面临着许多困难,翻译的质量也不容乐观,本文以目的论作为指导,并根据其三大法则,结合外宣翻译中的实例,探讨外宣翻译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22,(1):58-61
外宣是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译伦理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援赠各国抗疫物资所附标语的英译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外宣翻译中译者需要遵循翻译伦理,承担起译者责任。在翻译抗疫物资所附标语时,译者会从标语的语言特征、文化内涵、中英文语言差异、政治因素等多角度考虑,确定翻译的焦点,选择遵循的主要伦理模式,并采取具体策略完成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19.
外宣翻译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纽带.基于传播模式下,以2010年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的现场回答及其翻译为例,认为外宣翻译既要遵从国外受众思维模式和语言表现形式,又要结合影响传播效果的要素,将文化差异、思维习惯、情感内涵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日益全球化,英语正逐渐成为我国城市、企业、旅游业等进行对外宣传的主要外语。外宣英语的翻译应该以目的语为主要依托,因此外宣英语的语法、句法、词法都要符合英语使用规范。提高外宣英语的翻译质量,明确受众是外宣英语准确传递信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