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温度降到足够低或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关于这一实验,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是这样做的:在烧杯里加热水,将一张干玻璃片盖在烧杯上,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玻璃片的下面出现大量的水滴,水蒸气液化现象十分明显。但该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因而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气体液化现象时较为困难。若将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既能直观地观察到液化现象,又能深刻理解气体液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对现行中学化学气体爆鸣实验进行了改进,并介绍了气体爆炸力度及气体爆炸极限的探究方法,以及模拟煤矿瓦斯爆炸。  相似文献   

3.
从我校建环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目标出发,分析了石油高校建环专业开设气体液化实验的必要性。首先探讨了气体液化实验平台的建设方案。经过对比,液化流程选用单级混合制冷循环;从安全和经济性方面考虑,制冷剂选用R134a、R23和R14混合组分,液化介质选用CO2;考虑到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流程采用较高温区的氟利昂相变制冷工艺。接着又从安全、费用、占地、耗时等方面,对本科教学引进气体液化实验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探讨了在该气体液化实验台上拟开设的实验项目。气体液化实验的开设,完善了石油高校建环专业的实验项目,通过引导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加深了学生对气体液化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向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超导是超导电性的简称,它是指金属、合金或其他材料电阻变为零的性质.超导现象的发现与极低温度的探索密切相关,而极低温度的获得又是从气体液化技术开始的.早在19世纪前半叶人们就开始研究气体的液化,到了19世纪末,已经液化了除氦以外的所有气体,也得到了14K的低温.1908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经过努力,终于液化了最后一个“永久气体”——氦气.并得到了低于4K的低温.  相似文献   

5.
用数学物理方法,改进了以往研究在气体储罐泄漏数学模型建构中存在的不足,得到了更为准确和客观的气体储罐泄漏数学模型。改进后的数学模型获得了泄漏强度、储罐气体压力、泄漏量随泄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能更好地反映变化大的泄漏强度或较长的泄漏时间的泄漏,并且可以较真实地模拟出泄漏过程中任意时刻的泄漏强度、储罐气体压力和泄漏量。  相似文献   

6.
一类改进的气体静压轴承压力场分布有限差分算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静压气体轴承压力分布算法效率较低或收敛性较差等问题, 提出了一类改进的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以小孔节流式的径向静压气体轴承的压力分布为对象, 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非线性雷诺气体润滑方程; 根据流量平衡原理, 提出了一种新型变步长逐步逼近迭代算法, 用于修正迭代过程中的供气口出口压力, 提高算法的效率和收敛性; 基于Matlab工具, 开发了一套通用的径向静压气体轴承的压力场分布计算软件. 算例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改进有限差分法计算效率高, 稳定性好, 收敛快; 对于小间隙(小于2 μm)气膜, 此方法仍然有效并快速收敛.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第一册 (人教版 )第 5 7页讲到 ,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如液化石油气是通过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钢罐里的 ,气体打火机用的丁烷气体 ,也是压缩体积成为液体 ,储存在打火机里 ,但是 ,有的学生提出 :“枪手杀虫剂”的药液也是液化现象 ,是通过液化后装在耐压筒中的 .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因为“枪手杀虫剂”是气雾剂的具体使用 .气雾剂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液体细小微粒所形成的分散系统 .它的特点是粒子微小、表面积大 ,分布形成液体微粒的气雾 .它制作时 ,将物料和抛射剂 (如二氯甲烷 ,丙丁烷 )等 ,共同装在一个特制耐压的容器…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孔介质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垃圾填埋气体传输过程的动力学模型,采用Laplace变换对气体传输渗流场控制方程进行近似解析求解,得到了填埋气体非线性渗流的压力分布规律.由不同时间填埋气体压力随水平距离分布计算结果看出:随时间的增长,压力曲线变缓,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9.
理想费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量子统计的方法讨论了理想费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指出了费米气体在高温时趋于经典极限,在低温时以一个有限的费米球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关于压缩体积 ,可以使气体液化的实验中 ,教材采用的物质是乙醚 .笔者以为 ,乙醚无色 ,液化、汽化现象不明显 ,不易观察 ,而且容易挥发 ,有特殊气味 ,对人体有不良反应 .据此 ,笔者采用了将少量碘溶于乙醚液体中的方法来完成该实验 ,液化、汽化现象明显 ,效果较好 .一是碘溶于乙醚液体后 ,其气味大大减轻 ,降低了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二是乙醚的碘代物为桔红色 ,作为演示实验 ,学生极易观察 ;三是碘与乙醚混合后 ,所得的乙醚碘代物仍可随压强的变化而汽化、液化 ,且汽化时不会留下未汽化的液体 ,能很好地达到该节实验的目…  相似文献   

11.
范德瓦尔斯方程是1873年提出来的。此方程对气体的液化理论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并且很多真实气体的性质与用范德瓦尔斯方程算得的结果很接近。所以范氏理论是一个很成功的理论。下面就范氏方程多方过程的热容量、范氏气体的熵、节流前后温度的变化等几个有用的量计算一下,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液化气     
《中学科技》2013,(9):45-45
液体转变为气体时,体积会增加,反之,将气体转变为液体,可以减少体积,这对于存储和运输大有裨益,例如我们每天都接触的液化石油气。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精度,提出一种新颖的检测方法及实验检测装置。该方法通过测定物体在特定容器中的振动周期来计算气体比热容比,采用压力传感器检测气体的压力和振动周期。实验表明,该方法方便、准确,空气的比热容比测量结果为1.39。  相似文献   

14.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6,27(11):12-14
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说: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液体的重量产生的.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而在讨论气体压强问题时,教材用大量沙粒对圆盘的不断碰撞产生了压力的实验,进而引申、推断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也会产生压力.气体分子作热运动,大量气体分子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对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我们又知道,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内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大量液体分子也会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为什么液体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微观机理有什么不同?本文试作一些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2节"汽化与液化"中,"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只能让学生观察到液化现象,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水蒸气(气体)液化条件这一难点,笔者认为这样设计不太合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范德华气体的理想化压力概念,在此压力下,范德华气体服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另外,本文还讨论了理想化压力的取值情况。  相似文献   

17.
气体压力传感器测量血压与心率的设计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体压力传感器及外接放大器研制了一种新型血压、心率与脉搏波波形测量仪,利用该测量仪、数字示波器和计算机,对人体血压、心率与脉搏波波形进行了智能化的实时测量,数据稳定可靠,测量结果准确。对气体压力传感器特性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其高线性度指标。新型血压、心率与脉搏波波形测量仪应用于医学物理实验,可引导学生掌握气体压力传感器特性与测量方法、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及组装人体数字血压计和定标等实验技能。该实验测量误差小,教学内容丰富,可在高校物理实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初中《物理》“液化”一节教材讲述了气体在常压下降低气体的温度和在常温下增大气体压强等方式使气体产生液化。在讲述降低气体温度使气体液化时,教材安排了让高温水蒸汽喷到冷铁片上降温液化的实验,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而在讲述增大气体压强使气体液化时,只作了简单的分析说明,学生对这种液化方式普遍感到难以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以下实验。先准备好一个大试管、与试管配套的橡皮塞、酒精灯、弹簧夹、两用气筒、乙醚、橡胶管等物品。在教学中先往试管中滴几滴乙醚;盖好橡皮塞,夹好弹簧夹,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强磁场中二维电子气体的量子化行为.用量子统计中的格林函数理论,讨论了二维电子气体的电导率张量随外场的振荡现象.并得到了直流极限下的霍耳电导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在体积一定的条件下定量气体的压力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利用气体PVT热物性实验台对高纯氦气(99.995%)在等体积条件下的p-t(t为摄氏温度)关系特性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中保持He的体积不变,充气压力分别为1,2,2.5和3 MPa,在每一充气压力下改变实验温度(5~85℃),每隔10℃记录实验温度及该温度下对应的压力。通过线性拟合得到不同充气压力下He的p-t拟合直线,利用外推法获得绝对压力为零时对应的温度,即热力学绝对零度。外推得到的结果与现行的标准值-273.15℃相比,最大和最小相对误差分别为1.36%和1.14%,平均值为-276.58℃,可作为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拓展与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