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这(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因为害怕.“我”才格外小心地照料它们一家三口:因为害怕,这一家三口在“我”的悉心呵护下也才“渐渐地”敢放大胆子。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这(珍珠鸟)是一种害怕人的鸟。”因为害怕,“我”才格外小心地照料它们一家三口;因为害怕,这一家三口在“我”的悉心呵护下也才“渐渐地”敢放大胆子。这是全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害怕”也就可以看作是带动《珍珠鸟》全篇的引词了。由此入手,可提两个教学主问题:1.在“我”的悉心照料与呵护下,年轻的珍珠鸟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于年轻的珍珠鸟,“我”仅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放草。“我”在笼子里放进了一团干草。为什么要放进“一团”干草而不是铺上“一层”干草?因为“我”考虑到这是一种容易受伤害的鸟,放进“一团”,一旦受到外界…  相似文献   

3.
情爱深深     
在长白山腹地有个松江乡,以盛产人参出名。当地村民都以经营参业为主要生活来源。村里有个叫张继福的人,因为父辈是地主成份,“文革”期间讨不上老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才娶妻生子,当时他已45岁。这老来的安定生活让他心满意足,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可好景不长,儿子5岁时,老张的妻子因患白血病,医治无效,撒手人寰。从此,老张又当爹又当妈,跟儿子相依为命。好心人看他度日艰难,想给他另谋妻室。可他怕儿子受屈,对上门提亲的人都婉言谢绝了。老张的儿子叫鹏飞,希望他日后有所成就。小鹏飞也很懂事,经常对爸爸说:我将…  相似文献   

4.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5.
元旦假期,老爸的朋友请我们一家到粤赣交界的连平玩一玩。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个穷乡僻壤?我想,无非是这些大人“久在樊笼里”,想“复得返自然”,亲近自然,给生活换个口味儿。为什么我也要跟着去呢?原因有三:其一,如果我一个人在家,老爸怕我太放纵(其实没那么  相似文献   

6.
我的儿子是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可当大人们拿他开玩笑时,他从来不信。我一直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总觉得他精明但缺少了孩童的天真和可爱。一个星期天,一家三口来到乡下我妈妈家。村上的人和他开玩笑,说了什么我已不再记得,但清晰地记得儿子一如往常不信他们。我想趁机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便紧追问了一句:“你信不信他们的话?”“不信”。“为什么?”我很奇怪,要知道诸如此类的玩笑,往往使他这样大的孩子判别不了真假。“因为我不听大人的话。”当时,我一听儿子的回答便愣住了,从他的“我不听大人的话”中,我似乎明白了许…  相似文献   

7.
昨天,外公到我家来做客。一进门,他看到茶几上的水电费清单,就奇怪地问:“你们是一家三口,我们也是一家三口,你们家的水电费怎么这么少呀?这是怎么回事?”是呀,这可真是奇怪!第二天,我决定到外公家里去探个究竟。一进门,我就听见洗衣机“大妈”正忙着工作呢。我掀开盖子数了数:  相似文献   

8.
三人行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一家三口到梨园广场骑三人自行车。我挑了一辆粉红色的自行车,妈妈说:“我掌车把。”我上了中间一个位子,爸爸只好殿后。妈妈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和爸爸异口同声地说好了,车子便歪歪扭扭地动起来,朝磨山方向骑去。  相似文献   

9.
我的梦     
今天,妈妈买回来两个苹果,给妹妹一个,给我一个。我几口就吃完了,妹妹还在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我想,要是世界上没有妹妹,那两个苹果就都是我的了。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看电影,票很少,只能28个人去看。我因为上次看过了,这次就不能看了。要是世界上没有同学和老师,那该多好啊!终于有一天,世界上一个人也没有了,只有我一个。我再也不怕走在路上被车撞了。我饿了就走进一家食品店,大吃大喝起来。我想去看电影,走进电影院,一个人也没有。我这才知道世界上只有我一个人了。我哇哇大哭起来,就从梦中醒来了。指导老师蔡琴燕我的梦…  相似文献   

10.
林高明 《青年教师》2005,(12):16-17
人们常将执迷不悟斥为冥顽不化、无药可救。而我的想法是正因为宇宙万物有诸多令人迷惑不解之谜,才催发人向未知世界与无限未来不断地探索。不管永远有多远,我们都可以确信,是无数的无以参悟的“迷”引领人类向前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执迷不悟的,永远有新的“迷”与新的“不悟”。怕就怕一些人无执无迷安于浑沌,不思不虑浑浑噩噩。佛语云.菩提即智慧,意指烦恼即智慧,因迷惑而烦恼、而思考、而智慧。  相似文献   

11.
沟通代沟     
“代沟”也曾困扰着我们家。一家五口人,却明显分为两个集团。我和老伴被视为“顽固派”;三个孩子是“新潮联军”。双方碰撞,僵持、敌对,简直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要按我的犟脾气,这日子没法过了,赶紧早散伙。可老伴说:“那可就是咱没能耐了,要想法消除这‘代沟’,才显出你有本事!”我想也是,散伙,就是彻底失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和  相似文献   

12.
初语第一册第四课“短文两篇”第一篇是莫怀成的《散步》,教材“自读提示”将这篇散文的主题分析为“写三代人之间深层的爱”(姑称为“情感”主题)。表面一看,不少读者都会引以为然,因为该文的确写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之间的真挚感情;我疼爱儿子,更孝顺、敬重母亲,时刻为母亲着想。母亲信任自己的儿子,“很听我的话”;更疼爱自己的孙子,宁可自己吃亏,生怕丝毫委屈了孙子。妻子尊重丈夫,爱护儿子,对婆母也很孝顺。作为“我的儿子”的小家伙,不但活泼、聪明,而且从小就会体贴和尊重长辈。一家四口,上下三代,关系如此融洽、和谐,谁曰不美,谁曰不真? 但仔细想来,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轻易地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们,路老师要和你们比一比,看看谁读书认真.谁读的书多哦! 放暑假以后.我读了“我在这儿”成长阅读丛书的9本绘本,分别是《狗仔》《妞妞和爸爸同岁》《晚上浩浩荡荡的童话》《我喜欢你》《会跳舞的摇摇》《力力不喜欢女孩》《鱼灯》《甜橙树》《睡蟒边的雪兔》。这9个故事里我最喜欢《狗仔》,因为小女孩狗仔和她的妈妈、爸爸实在是太可爱了,他们一家三口甜蜜而不乏“斗争”的日子真是令我感动,现在我多了个口头禅“啊——呦——”(一定要拖长“啊”的音,然后把“呦”拐好几个弯才逗呢),就是里面的狗仔妈常说的话。  相似文献   

14.
上课铃响过了,一年级某班的门口仍然站着一家三口,正和班主任老师商量着什么."没办法,要不你们还是先带她回去吧."老师无可奈何地说,"因为教室里几十个孩子正等着上课呢."我走上前去,替班主任解围,将这一家三口请到我的咨询室.  相似文献   

15.
一次语言课上,我组织了一次谈话活动“我的一家”,孩子们可高兴了,都兴致勃勃地谈起来:“我家有三口人,有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我家有四口人……我爸爸当警察,妈妈是老师……”只有李政小朋友趴在桌子上一言不发,于是我就走过去亲切地问:“你为什么不给小朋友说呢?说说你的家人。”李政小声地说:“我忘了。”当我问及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你喜欢与他们玩游戏吗时,他只说了声“不知道”就又低头不语了。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其他的更说不出所以然来,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晚上,我通过电话与李政的妈妈…  相似文献   

16.
人与人才     
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并不缺少“才”,而是缺少健全的“人”。日常生活中见“才”不见“人”、是“才”不是“人”的现象不可谓不少,然而没有充实丰厚的“人”做基础,越拔尖的“才”越是经不起风吹雨打和时间的检验。也许正因为如此,国内一家大公司的老总在面向大学生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真恨发明这句话的俗人。因为我妈妈每天与我对话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把我同各式各样的“货物”比。首先是跟她小时候比。说她那时候多么地乖,多么听话,自己很小就能照顾弟弟妹妹,由此证明我没有她强。我总觉得是岁月的冲刷使她忘了自己做过的调皮事。由于我做的坏事特别有“创意”,才使人们记忆犹新。我曾悄悄问过姥姥,她说妈妈小的时候,也曾顶过嘴,丢过东西,也曾被人批评为“骄傲”呢!第二是与她的朋友、同事、同学,甚至萍水相逢的人的子女比。我真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儿童精英都生在了…  相似文献   

18.
台风来了     
因为受到台风“云娜”的影响,我们绍兴刮起了大风,吓得我慌慌张张地跑上楼,钻进被子里,一动都不敢动。一会儿,妈妈来叫我吃饭,我不肯钻出被窝,我觉得蒙住头最安全。妈妈说“:不要怕,有我呢,大风刮不走你。”我这才慢吞吞地爬下床。台风来了@茹铭辕$浙江绍兴县柯桥中心小学二(13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变化过程,精心勾勒了小珍珠鸟的形象,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爱的颂歌,含蓄地表达了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才能彼此“信赖”的思想内涵。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课文的叙述即是在这一线索的牵引下,围绕珍珠鸟这一描写对象展开的。第一部分(1-5段)写“我”为珍珠鸟布置了个舒适又温暖的巢,第二部分(6-16段)写珍珠雏鸟与“我”由疏远到亲近的感情交流过程。这篇文章描写细腻、感情浓郁、寓…  相似文献   

20.
记忆中,我的家庭一直是有些特别的。同别人的三口之家相比,我家只有我和父亲两人。早在我出生前,母亲就已经离开了这个家,她给我的印象,可以说只有零。小时候,也许父亲是怕我问起母亲的事,经常会一遍遍地告诉我:“妈妈去北京了,要过很久才会回来。”懵懂的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睁着大眼睛想象着母亲的模样,然后乖乖地和小朋友出去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