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邦良 《师道》2009,(3):43-43
胡适曾给某校即将毕业的学生们做了一次演讲,题目是《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胡适在演讲中所说的这个防身“药方”,有三味药。第一味叫做“问题丹”,第二味叫做“兴趣散”,第三味叫做“信心汤”。  相似文献   

2.
美国第三十任总统Gerald.R.Ford在竞选演讲中,曾说了一句感动无数普通选民的话:“I am not Lincoln,I am Ford.”此句直译为“我不是林肯,我是福特。”这样的一句大白话如何能感动无数选民呢?  相似文献   

3.
蒋茜 《今日教育》2010,(5):22-23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入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由于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在管理学上也称为“德西效应”。  相似文献   

4.
蔡爱兵 《师道》2005,(4):22-22
有这样一则笑话,说是某位演讲家准备登台演讲,他问台下的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回答:“不知道”。演讲家淡然一笑:“连我要讲什么大家都不知道,那还有什么必要讲呢?”第二天演讲家又登台演讲了,他再问听众:“你们知道我今天要讲些什么吗?”听众怕演讲家再次罢讲,干脆回答: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牢固的学校组织 近一年多来,人们对“学校考评”的强烈关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通过演讲及撰稿等方式阐述了一些见解。在此,就有关“学校考评”谈谈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细化“五项指标”.明确人才培养载体。“个”——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各栽一棵树.练就一套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具备一项艺术特长和一项科技活动技能,参加一类社会实践活动;“十”——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各讲十个故事、唱十首红歌,高中学生编写十条箴言或参加十次演讲、辩论:  相似文献   

7.
speak, talk, say, tell都表示“说”,但我们该如何区别它们的用法呢? 1.speak (1)speak常用作不及物动词,表示“说话”、“讲话”,不注重说的具体内容,也有“演讲、发言”之意。speakto常表示“同……谈话”。  相似文献   

8.
课前3分钟“数学史话”演讲,成了天津中学七年级数学课的固定栏目.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样才能激活语文课堂.真正促进学生语文索养的全面提高。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活”起来?笔者的实践体会是: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引进演讲活动,切实开展讨论交流,讲究设问艺术,不失为有效的几招。一、巧设情境,引进演讲。让学生的表达“活”起来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不尽如人意,不仅表现在书面表达上,更体现在口头表达上,游离中心、缺乏气度、没有“声”势、层次混乱、不够流畅是常见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呢?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尽量多的机会,例如,加强朗读教学,提供发言机会。另一方面,应当创设语文表达活动,强化“表达”训练,发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激发起他们“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讲是这种表达活动中一项有效的活动。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设情境,开展演讲活动.让学生的表达“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聆听了一位著名教育专家的演讲。演讲中提到:“很多事情我们知道,但未必能做到。”反复回味这句话,不禁让我想起当年刚学习电脑办公自动化处理时所遇到的一件事情。那时我除了数学教学外,还兼任学校文字打印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学会用“熊蕾式演讲”对付“美国式演讲”喻权域喻权威同志是党的宣传工作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他的专著《论三个时间差———与两代人谈社会主义》(曾获1993年四部委“优秀图书奖”)和《人权问题纵横谈》(曾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读者中引起过...  相似文献   

12.
去年寒假前,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实验小学为全校3600名小学生每人准备了一张奖状。奖状的名称由学生、教师、家长商定,有“思维独特奖”、“最爱讨论奖”、“演讲小明星”、“歌唱小精灵”等,学校还取消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比。学生获得奖励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乐不可支,但此举却遭到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质疑。他们担心全体发奖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奖状没有原来的珍贵,会降低其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曙 《初中生》2014,(23):21
当前的英语公众演讲教学、研究主要强调的是“讲”,但对同为重要环节的“听”却没有予以相应的重视。其实,“听”在演讲的六个环节(听、写、讲、演、答、辩)中居首位,是先行的。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也蕴含了技巧。课堂教学练习中的倾听与赛场上的倾听无疑是英语公众演讲教学中的“倾听”能力培养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案例】 某日课前小演讲,小A同学激动地拿着U盘来问我:“老师,今天我的演讲需要用投影仪,可以吗?”我应允。一切就绪,“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啼笑皆非的答卷》,请看大屏幕——1.左忠毅公叫什么名字?答:左冷禅。2.鸡的消化类型是什么型?答:鸡型。3.中国的‘煤都’是,中国的‘铁都’是。答:‘黑的,硬的”’……小A展示了...  相似文献   

15.
2012年5月5日,华龙网转发《重庆晨报》上一篇新闻《“奇官”罗崇敏来输演讲:读初三和高三有点浪费时间》,报道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发表了主题为《关于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讲。  相似文献   

16.
演讲,不可如和风细雨,一味松弛;也不能似迅雷急电,一味紧张。就像一首动人的乐曲,演讲者用心灵弹奏的旋律,应当张弛相间,表现出轻重缓急的变化,才能同听众的审美心理节奏和谐一致,从而产生鲜明的情绪感应,并获得强烈的美感享受。演讲的“张”与“弛”,一般是从以下四个途径体现出来的。一事件进程在记叙式演讲中,描述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事件进程,最忌讳的就是平铺直叙,因为这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课堂幽默要“适时” 一位教师讲现代派文学艺术史,他这样开头: 在一次酒会上.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德莱塞和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相遇了,德莱塞对达利说:“你知道吗?我曾到古老的中国演讲,讲现实主义创作,受到了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8.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选修课。这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分别在理论性、鉴赏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材演讲”形式好永和县刘世龙山西省永和县城关第二小学,举行教研组、年级组及全校性的“教材演讲”活动,狠抓教师钻研大钢、掌握教材、提高业务能力,进而加大了教改力度。“教材演讲”活动,是该校在“说课”、“评课”的基础上,针对本校实情演进而成。它将“说课...  相似文献   

20.
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的召开.恰逢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本届国际论坛主题确定为“质量提升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来自境外的14位专家和境内36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以及“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研究”三个议题发表了演讲:来自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所高等教育机构的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届论坛.提交论文350多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