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审美教育不仅是文学类课程的重要教学手段,更是其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中的审美教育应以当代化、以人为本为中心,以意境为主要载体,这样才能增加古代文学学科及课程活力,实现古代文学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是意境的主要特征.境生象外的空间美、高度的真实感和自然美、动态美与传神美、虚与实相结合等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意境的源头切入,阐述意境在中国艺术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论述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文章意境、进入意境对文学阅读欣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意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审美表现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而对于意境理论,从古到今都有许多大家深入而精辟地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章也将尝试通过对意境特征的结构解析,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文学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5.
陈琳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4):65-66,71
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意境美是诗的灵魂所在。通过对几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英译中的意境美研究发现,在唐诗英译中必须注重对意境美的追求,这是意美原则在唐诗英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文学教学中 ,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精髓挖掘出来 ,教育和影响学生 ,是实现古为今用的重要途径 ,本文拟对这一论题作一探索 ,其目的就是希望古代文学教学更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意境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高范畴并成为中国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终极追求。教学意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学现象,并且是许多优秀教师着力追求的艺术天地。研究教学意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教学意境的审美特征表现为整体美、情感美、动态美。教师创造教学意境需具有“虚静”的心境,视“对话”为理念支柱,以“模糊”为重要技巧。  相似文献   

8.
佛经翻译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和跨时空的。它不仅给中国古代文学带来了新文体、新词汇、新题材和新意境,而且拓宽了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小说和戏曲的创作思想,为其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中国古代文学在与佛经翻译作品的接纳、吸收与结合中实现了嬗变。同时,佛经翻译这一历史文化事件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也逐渐融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讲究意境,这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民族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文艺理论中的意境说,就是对这一重要标志的理论概括。因此研究意境,就成为探讨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独特风格和古代文艺理论的独特成就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意境,首先得弄清楚意境究竟指的是什么?李泽厚先生是解放后比较早地注意意境问题的研究者,他在《意境杂谈》中说:“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如加以剖析,就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园地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  相似文献   

11.
意境是我国古代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衡量艺术美的标准之一。语文教学意境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主观范畴之意与教学客观范畴之境融合的最佳教学艺术境界。研究教学意境,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教学意境体现在:有我与无我相融、形与神兼济、虚实相生、精确与模糊相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文艺美学中虚实范畴的多重表义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文艺学逻辑理路将其系统化分类综合,结合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从六大方面全面阐述了“艺术意境的虚实相生之美”的具体表现。力求给艺术意境的虚实相生之美这一丰富复杂的审美特征以明确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关系密切,高职大学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能力。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意蕴无穷的语言文字美,精辟分析情景交融的作品意境美,注重鉴赏色彩纷呈的文章结构美,利用大学语文教学对高职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比德"是古代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常以自然之物比君子之德.楚辞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君子之德,影响了后代中国人的芙的创造,促进了"比德"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音乐美学中研究和探讨意境美的重要作用和独特含义,是探讨中国音乐艺术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这里着力论述了艺术意境与音乐美学意境的异同、音乐审美中意境美的特征,提出意境美是音乐审美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诗歌丰富多彩,风格多样,在评论诗人作品的艺术风格时常涉及到形象性概念的问题。形象性概念体现出诗的意境美,流动着色彩美,冲击着品评者的感觉,引发美的联想和理性的思辩。  相似文献   

17.
虚实关系是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课题,虚实对此显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中国画特别强调“布白”,“计白当黑”,其实就是绘画中虚映实的处理手法。书法中也特别强调虚实关系,就是研究点画之间的空白处理。在中国古代哲学、美学、书画中,“无”比“有”重要,即“虚”比“实”更重要。中国书画中运用空白和虚境创造了一个观众可“坐忘”、“可悟”、可“静观”的幽远境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汉译英的美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美学角度探讨了中国古诗汉译英的一些体会,指出音美、形美、意境美乃是译文成功的关键,并就此给出一些例子。接着,作者对古诗翻译中不可译问题进行了讨论,从而说明绝对的音美、形美和意境美往往是难以实现的。最后,当在表现诗歌内在美与外在美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舍弃后者而重前者。  相似文献   

19.
发掘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文化美,有利于打造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教学课堂,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要带领学生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还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