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日本在义务教育阶段,以法令形式将公立中小学"择校制度"列为学生就学的一种方式.通过梳理和分析日本择校制度的发展历程、实施状况及导入择校制度的利弊,针对我国当前阶段教育改革所主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校"零择校"与公民办之间"择校热"等问题,发现日本的择校背后有完善的学区制实施基础,公平公正公开是其择校制度的基本原则,是长期的学区制度实行后学校普遍高质量发展状况之下的举措.日本择校制度更多指向学校的特色化建设,而非优质教育资源的选择.我国解决"择校热"问题要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前提,完善与推行学区制,在此基础上扩大地方教育制度设计自主权,因地制宜,形成与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相宜的"择校"制度.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7,(25):141-142
在我国义务教育由不均衡阶段向均衡阶段过渡的时期,择校问题是一大难题,影响教育公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择校问题是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当前优质教育短缺、分配不均衡矛盾的产物。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理论、规制理论以及寻租理论,认为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根本路径就是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又离不开择校问题的解决。为此,应从遏制规制中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方面着手,让公民拥有均衡地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和权利,进而解决择校难题,推动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教育公平""择校热"是我国教育界长期讨论的热点,从为什么择校、择校择什么、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改善择校问题的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衡发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愈演愈烈,使原本的"就近入学"面临严峻挑战."择校"现象的产生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需矛盾的结果,是由于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资源短缺、教育非均衡发展策略、教育内部发展不完善以及家长对子女期望值增加、教育管理部门功利主义不当操作造成的."择校"现象的存在有其相对合理性:"择校"引发的竞争可以促进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择校"为有需求、有能力的学生增加了选择机会.但是也引发了众多的教育问题,尤使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极大阻碍.政府的积极姿态和行政干预是解决"择校"问题的根本所在,政府可以采取创造足够多的高质量教育机会供给、改善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改革现行"择校"制度、依法治理教育内部不规范操作行为、强化正确舆论环境等措施,解决"择校"问题,使义务教育走向健康和谐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择校是高质量教育机会供求矛盾的产物,其直接原因在于就近入学制,主观原因是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的升高,制度原因是教育政策长期的城市取向和不均衡发展策略,而根本原因则在于义务教育投资短缺。择校的结果是一定程度上会引发教育和社会的不公平,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不利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整体规划。但是从人权来看,择校体现了教育自由选择权和发展权;从人的差异来看,择校追求的是差异平等;从义务教育发展来看,择校是相对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教育公平准则角度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发展对优质教育需求强度加大诱导家庭采取经济以及其他手段获取优质教育资源进而形成“择校热”.择校行为破坏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属性,加剧了社会不公并恶化了公众对社会的预期.加快教育资源积累并使其分布均衡,严格执行教育制度是应对当前择校行为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择校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薄弱学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均衡发展所产生的重要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要求、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实现教育公平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解决"择校"问题与遏制教育腐败的重要途径.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应遵循"不均等地对待不均等者"的不均衡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举。浙江省海宁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实现义务教育"零择校"、"全纳式"农民工子女教育均衡安排、向农村倾斜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全面化特色学校创建、"小班化"建设、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和相关制度体系的完善等措施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思路,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信息快递     
我国教育部"三限"解决择校问题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2004年12月19日在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将从2005年开始实施基础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利于解决择校问题。周济指出,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区域教育内部的均衡发展,首先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潘丹婧 《文教资料》2012,(34):161-163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舆论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进行了严厉抵制和批评,但现实生活中的变相择校行为却愈演愈烈,呈普遍化趋势。面对这一矛盾现象,本文分析了"择校"的原因、弊端与合理性,从公平与质量的二重维度指出择校行为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措施,以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公平、高效、质量地和谐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择校风"的兴起到"择校热"的盛行,我国一直致力于治理择校问题。近二十年来,政府已采取了整治高收费、乱收费,取消重点学校,发展民办教育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措施,对择校加以规范、围堵、疏导和消解。但根治择校问题还需要正本清源,需要通过重审择校政策的价值基础、完善适度择校的保障机制、构建多样化教育需求体系和继续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等多渠道实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大部分城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既不公平,又效率低下,其中校际间教师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是引起择校和教育寻租的根源。构建义务教育师资"无校籍"管理制度是实现师资"无差异"的有效路径,是均衡教育资源的关键改革。日本的经验及我国部分城市的尝试说明"无校籍"管理制度在我国具有可行性,但该制度的成功及效率的充分发挥尚需一系列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4.
择校是我国目前普遍存在而且社会反响较大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自身利弊。但现阶段自由择校制度在我国还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教育政策,并对择校现象作出规范和引导。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并加强对择校费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解决教育发展的难点、聚焦教育冲突的重点、化解教育矛盾的焦点、关切教育公平的痛点,既是教育制度创新的出发点,也是名校集团"出场"的起点和归宿.将教育公平正义与成都教育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就是解决和实现成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择校"等问题.名校集团既是教育公平正义理论与成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现实选择,也是快速促进成都教育公平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6.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背后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文章由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视角来探讨教育公平问题,从挖掘"择校热"的原因入手,到思考择校利弊与教育公平的关系,最后提出解决"择校热"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一些思路.为解决"择校热"问题,多方主体需要共同努力,多管齐下,求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7.
日本战后严格的教育政策导致了僵化的教育制度,因此受到了社会广泛的批判.为了改变旧状,日本政府决定推行"选择学校的弹性化",以择校制度来激发公立学校的活性和吸引力.2000年东京都品川区的教育改革拉开了日本实施择校制度的序幕.在以东京都品川区为例详细描写和总结了日本择校制度的具体实践后,提出了以"疏"代"堵"来解决我国择校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蒙 《教书育人》2016,(5):10-11
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据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一定年限强制教育的一种制度。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后,均衡发展就成为义务教育最重要、最迫切的发展要求。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这一价值诉求的重要内容。然而,这一价值诉求的实现并不顺利。以"择校难"为代表的义务教育不均衡现状,影响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不时引发社会关注。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从社会层面看,教育不均衡是社会二元结构的产物,是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在教育上的反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政策难题。以"均衡发展"为导向的一系列治理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择校的作用,却未能彻底根治这一顽症。由于这套治理思路侧重以"调配内部资源、调动内部力量、优化内部管理"等方式进行"内部治理",相对忽视了择校所嵌植的外部社会环境。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考虑到择校问题的复杂性,仅靠教育系统内部的"综合治理"恐怕还不足以消解乱象,我们有必要探索一条破解择校难题的"社会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20.
美国择校制度已有较长历史,并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多样化的择校方式对学生发展提供了有力帮助。在借鉴美国择校经验的基础上,应该认识到我国择校制度与美国的根本区别,取消"就近入学"的强制性规定,鼓励科学择校,并大力发展私立学校和民办教育,以弥补公立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