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92):18-19
翻译腔的问题由来已久,十分普遍。带有翻译腔的译文屡见不鲜,其貌似合理却神离千里。因此,有必要对翻译腔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解决对策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使译者找到摆脱翻译腔的途径,克服翻译腔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2.
异化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其被采用所产生的翻译文本中有可能会出现翻译腔、翻译症和翻译体,许多学者都把这三者等同,相互解释替代。文章主要将三者在异化翻译中与翻译文本结合紧密度以及读者的接受度进行区分,以厘清三者的微小差异,更好地认识异化翻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者们对犯罪故意的研究偏向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这一立法分类上,而忽略了确定故意与不确定故意这一学理分类。犯罪故意的学理分类中的不确定故意,具有尚未被挖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不确定故意仍建立在行为人明知的基础上,它通常表现为一种间接故意,但也可以是直接故意。根据认识内容和认识程度的不同,不确定故意分为概括故意、未必故意和择一故意。在具体个案中,不确定故意虽然并不能单独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故意,但其与意志因素相结合就可以认定。  相似文献   

4.
“翻译腔”是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始终无法逾越的障碍,母语的干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将语义学中的同义转译理论应用到翻译教学中,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表达原作精神以摆脱母语的负干扰,消除翻译腔。实验数据表明较对照组的学生,接受同义转译练习的学生译文更加符合逻辑层次对应标准。  相似文献   

5.
"神翻译"是一种网络流行的翻译现象,它的出现不是偶然,也不应该被禁止或打压。"神翻译","土"到极致的本地化翻译,还有故意误译,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强化,同时也是对西方强势文化的抵抗。  相似文献   

6.
张丽萍  于泳 《成人教育》2011,31(8):109-110
文章主要分析成人教育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翻译腔问题。从什么是翻译腔、为什么会有翻译腔、如何避免翻译腔这三方面入手,提出要培养语篇翻译意识,并学会辨证地看待翻译腔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体和翻译腔是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如何把握翻译体的度和克服翻译腔是译者面对的困难之一。《尤利西斯》两个经典译本虽然有翻译腔,但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翻译腔"的问题十分普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应从文化对比入手,探究两种语言的差异,逐步提高翻译技能,严把翻译质量观,力行消除"翻译腔",使译文流畅易懂。  相似文献   

9.
违法性认识这一概念是舶来品,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一种理解为与中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相似,而另一种理解是与法律错误相似。违法性认识认识的内容也存在五种不同的观点。违法性认识在犯罪阶层体系的地位也有故意说责任说的对立。违法性认识是对规则的认识。违法性认识在犯罪体系中是责任而不是故意。  相似文献   

10.
犯罪的间接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结果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它由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组成,与直接故意有明显的区别但又是与直接故意相依存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上不存在仅由间接故意构成的犯罪。  相似文献   

11.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是指那种语言生硬牵强,行文不自然、不流畅,佶屈聱牙,甚至不知所以的英式汉语,此现象在初学翻译的学生中很普遍。这种译文不仅违背了汉语语言规范,有损汉语的纯粹,也不利于学生英汉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笔者结合自己的翻译教学实践经验,从词语、句法和语篇等层面分析了翻译症的表现及根源,并探讨了如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预防翻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症是由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过分受制于原语表达方式而使其译语表达不自然、不顺畅,甚至怪异可笑。注意制约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在哲学背景(即汉英语言心理)上的差异,有助于人们在英汉翻译实践中避开翻译症,写出地道的汉语句子。  相似文献   

13.
关于翻译体     
翻译体是我们自身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潜文本,它不代表译文不通,也不完全等同于异化.它的存在有它自身的合理性.通过翻译体可以了解他民族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其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丰富本国的语言表达及拓展本国的思维方式.应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对待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误译是对直译和意译的曲解.误译包括死译和胡译.死译不是直译.胡译也不是意译.汉译英中以死译的情况居多,而死译的结果造成翻译不足或翻译过头的错误.避免误译可以采用直译法、调整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15.
浅析翻译症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翻译学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的诠释学译论,语文学派和翻译超越论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代之而起的是现代的比较翻译学,描写翻译学等,翻译家们依据这些新的翻译理论把译文从孤立片面的“信”,“达”,“雅”的世界里解脱了出来,使译本真切地展示出了原作品的风采,最终达到了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以英汉互翻为载体,本文作者主要从原著,译者和读者三个角度深入剖析了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常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结合现代语言学中文化与语言知识,针对不同的翻译症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总要受到来自原语的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将外语彻底汉化,这就产生了“翻译体”。“翻译体”是指那些没有完全摆脱外语语言风格的译文,与“杂合”和“异化”有相似和相通之处.“翻译体”是客观存在的。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种特殊的语言形式都不会消失,并且还在不断丰富着汉语的词汇和文化。  相似文献   

17.
翻译体(translationese)是我国各类翻译作品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翻译体的存在使译文生硬、晦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该文提出在翻译中可采用视点转化的方式。几种常见的方式包括:词类转化、正反转换、主体转换等。这些方式的使用可使译文摆脱翻译腔,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刘绍龙关于翻译自动加工"绿色通道"的假设,用TAPs有声思维法对一个英译汉句子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翻译实验。仔细观察受试对于句中观测点词组sandwich generation的信息加工模式,发现两组受试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同时存在自动加工现象,表明自动加工绿色通道是普遍存在的。翻译初学者的自动加工是以单词或词组为加工单位。自动加工对翻译初学者产生消极影响,易导致翻译新手的翻译腔。  相似文献   

19.
译界对于translationese的理解与翻译一直存在争议。在国外译界对这一翻译术语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需着重对国内译界有关该术语的译介与研究现状从本体研究、综合研究、具体实践研究三个层面进行回顾与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课题创新性、综合研究、英汉双向翻译、定义创新性、汉语译名统一性五个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深入本体、拓展实践、加强批评的研究出路,以期推动对其更加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