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广为传诵的名句,特别是其中“闹”字的运用,使他“因一字之奇名噪千古”。“闹”字的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如清人刘公  相似文献   

2.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其《窥词管见》中说:“若红杏之在枝头,忽然加一闹字,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李渔是在批评宋祁《玉楼春》词中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不合自然现象。很显然,李渔对诗歌语言的这种超常性用法不理解,所以,他的评论显得拘泥而迂腐。殊不知,桃李争春是诗人习用语,而“闹春”才是宋祁自出机杼,出奇制胜,富有创意。人所熟知的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也是语言的超常使用。这种超常用法中国古代诗人称之为锤炼“诗眼”,它变正为奇,变软为硬,化熟为生,以文入诗,以俗语入诗,以赋为诗,甚至改变语言正常的语法结构,鬼斧神工,出人意料。难怪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3.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代词人宋祁《玉楼春》中的名句。王国维称道:“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人间词话》)。现代作家唐彼在《作家要铸炼语言》中论证作家运用文字语言不能离开刻苦的追求和严格的选择时,也引用了这句名诗作为论据。然而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则认为“闹”字用得不好。他在《窥词管见》中曾如是说:“若红杏之在枝头,忽加一‘闹’字,此语特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予谓‘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  相似文献   

4.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宇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宇,而境界全出矣。——王国维·《人间词话》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这段评论说明新颖独特的字眼能够创造出鲜明生动韵味悠长的境界。所举两例句分别出自宋代词人宋祁和张先的词,是两位词人的得意之作,神来之笔。当时,甚至以“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和“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作为他们的雅号。这两首词的全文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家似乎都没有拈出。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  相似文献   

6.
诗有“诗眼”,正如王国维所说,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极为平凡的“横”字,在诗歌中使用得当,也能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盎然的情趣。以“横”字写景,则景物更自然逼真。如赵嘏《长安晚秋》:“残星  相似文献   

7.
一、在含英咀华中探究文学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有形象、精练、含蓄、音乐性等特点。文学鉴赏离不开对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质朴的外壳,微妙的意味;优美的词句,深层的情韵。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着“闹”字而境界全出矣:“闹”写出了春花怒放和艳阳景色的气氛。我们的诗家词客,讲究炼字,落英缤纷并非等于残红狼藉,  相似文献   

8.
宋诗名句多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代宋祁的《玉楼春》。这两句词描写春天的绚丽景色,绿杨笼烟,晓寒微侵,红杏竞开,春意盎然。“闹”字用得尤其活脱,巧用通感,描绘出红杏枝头百花竞放,争奇斗妍,蜂蝶争飞的蓬勃春光,使人好像听到春的呼喊,春的歌唱,视觉感受沟通了听觉感受,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境界,把美好的春光写活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宋祁因这一名句而获“红杏尚书”之美誉。“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出自张先《天仙子·送春》。这两句写春天的夜景,夜色降临,池上的水鸟成双成对地…  相似文献   

9.
东城渐觉风光好,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北宋宋祁《玉楼春》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人们无不赞誉绝妙,甚至有美称宋祁为“红杏尚书”的(见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遁斋闲览》)。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句子中,能使全句皆奇的画龙点睛的字就是句眼。例如宋祁的《玉楼春》写春景:“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闹”字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不仅使读者获得视觉的感受,而且还使读者得听觉的感受,“闹”字便是这句的句眼。又如宋朝王安石的一句名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绿”字,不仅写出了春风的行踪,而且还写出了江南的神韵,“绿”字便是  相似文献   

11.
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宋祁的《玉楼春》和张先的《天仙子》时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实,王国维这里讲的就是“通感”问题。春天来到,红杏枝繁叶茂,春意盎然。“春意”,是人的一种内心感觉。“闹”,声音热闹,是听到的。宋祁的诗句把听觉与内心感觉沟通了。风吹云破,月光普照,花影在地。“花影”,是看到的,“弄”,属于触觉范畴。张先的诗句把视觉与触觉沟通了。尽管王国维这里没有明确提出“通感”这一名称,然而他是在说不同类型的感觉可以互相沟通,而且这样的沟通能够…  相似文献   

12.
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论宋祁的《玉楼春》和张先的《天仙子》时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其实,王国维这里讲的就是“通感”问题。春天来到,红杏枝繁叶茂,春意盎然。“春意”,是人的一种内心感觉。“闹”,声音热闹,是听到的。宋祁的诗句把听觉与内心感觉沟通了。风吹云破,月光普照,花影在地。“化影”,是看到的,“弄”,属于触觉范畴。张先的诗句把视觉与触觉沟通了。尽管王国维这里没有明确提出“通感”这一名称,然而他是在说不同类型的感觉可以互相沟通,而且这样的沟通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名句,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趣事:张子野(张先)郎中以乐章擅名一时,宋子京(宋祁)尚书奇其才,先往见之,遣将命者谓日:"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子野屏后呼曰:"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邪?"遂出,置酒尽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一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相似文献   

14.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 ② 波纹迎客棹 ③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 ④ 长恨欢娱少 ,肯爱 ⑤ 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注 ]①宋祁 (998- 10 6 1) :字子京 ,宋仁宗朝进士 ,做过翰林学士 ,曾和欧阳修同修《唐书》。有词作《宋景公文长短句》传世。②縠 (h挷)皱 :即皱纱 ,比喻水的波纹。③棹 :船桨。④浮生 :飘浮不定的人生。⑤肯爱 :“肯” ,怎肯 ,岂肯的省略。爱 :爱惜 ,吝惜。【新读】宋祁因这首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 ,而获“红杏尚书”的美名。上阕从风光着笔 ,一个“渐”字层层渲染了东城春…  相似文献   

15.
闹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宋祁在《玉楼春》中的名句。  相似文献   

16.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 ,彀① 皱波纹迎客棹② 。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且向花间留晚照。[注 ]:①彀 ,音“g惏u” ,一种绉纱。②棹 ,音“zh劋o” ,船桨。客棹指客船。③爱 :吝惜 ,吝啬。【新读】正如张先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尚书”之美称 ,宋祁被誉为“‘红杏枝头春音闹’尚书” ,也有称“红杏尚书”。然而《木兰花》一词字字珠玑 ,又岂止一句独领风骚 ?细细咂摸之余 ,可谓满口余香。词的上阕写东城之景。“渐”字用得极是传神 ,它是一种期待 ,在时间的推移中写出了一种期…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诗眼”即为鲜明表现意象 ,构建形象 ,传达诗人内心感受而精心选择、锤炼的语词。例如 ,宋祁在《玉楼春》词中于“红杏枝头春意闹”里着一个“闹”字 ,写尽了杏绽红柳抽绿的盎然春意和蓬勃生机 ,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春的赞叹 ,对生活的感悟。故古人王静安评之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我们在欣赏李白绝句《朝发白帝城》时 ,亦当留意“轻舟”这个意象 ,联系全诗 ,构建一叶扁舟 ,轻漂于大江之上 ,随湍急的水流飞快直下的形象 ,不难感悟到诗人摆脱羁绊 ,重归山水 ,轻松愉快的心态。大凡诗眼 ,往往都是作者推敲斟酌再三之所着。所以 ,披…  相似文献   

18.
古人作诗,素有“炼字”一说。往往为了一字一词的取舍,而“意匠惨淡苦经营”。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都是熟为人知的典型。真可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相似文献   

19.
高考作文,考生写人写事的能力比较强,写景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用写自然景物来刻画人物、传情达意,以至揭示主旨、深化主题的能力较差。如何提高这种能力,我们不妨向古代作家们学习、借鉴。一、色彩之美宋祁的《木兰花》“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历来被人津津乐道的是“闹”字妙用,却忽视了绿杨与红杏所熔铸的色彩之美。试想,离开了绿杨与红杏所构成的鲜明画面,恐怕无论如何“闹”,也“闹”不出满园春色来。大千世界,五彩缤纷,七色斑斓。写景艺术要能使画面引人注目,必须以多彩之笔绘出特定景物的色彩之美。人们通常把“感情”同“…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高考15套语文试卷共有15道诗歌鉴赏试题。研究这些试题的命题角度和设计技巧,对于我们日常的诗歌教学及备战高考,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这些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角度有哪些呢?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这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对诗歌中的某一或几个关键字或词进行赏析。如全国卷(乙卷)要求对宋祁的《木兰花》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进行分析,看其写得好不好。浙江卷要求分析李白的《菩萨蛮》中“玉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