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琪 《东南传播》2014,(3):111-113
从20世纪的无声电影时期,就出现了以展现私家侦探推理过程的警探片,如福尔摩斯系列,瘦查理系列等。时至今日,警探片的发展已近80年,已确立了属于这一类电影的一些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如今,这些模式依然被善于拍摄类型片的好莱坞所沿用。  相似文献   

2.
国外歌舞片走向与中国歌舞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民不聊生,社会问题严重,需要乌托邦式的世外桃园,于是好莱坞制造了银幕上的良辰美景;正处于纳粹时代的德国也有相当多的作品。当时在戈培尔的指示下,德国电影与同时间的好莱坞一样,电影的主流是歌舞片,想给人们造成德国乃一片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为法西斯的疯狂、残忍披上一件美丽外衣。即使在战争中,戈培尔等官员仍继续观看美国片,并下令本国影业须紧跟好莱坞。  相似文献   

3.
罗声 《出版参考》2011,(3):33-33
虽然坐拥多达4100部电影资源的好莱坞最大片库,但在最窘迫的时候,好莱坞“雄狮”米高梅(其标志是一头怒吼的狮子)甚至连2000万美元的周转资金都拿不出来。  相似文献   

4.
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的初期就体现出了作品的族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文学作品的文学性.而伴随着华裔文学的逐渐成熟,批评话语也逐渐开始向文学性转变.实际上美国华裔文学的族裔性和文学性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只有将族裔性和文学性完美结合在文学作品中,其才能被称之为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因此,本文对美国华裔文学的批评话语和批评范式的更迭进行了具体的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外国大导演梦碎好莱坞 如果你问一个穷乡僻壤的少女:“你愿不愿意嫁到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你得到的反应多半是喜出望外。相较于财大气粗的好莱坞.世界上其他电影制作基地均可谓是“落后地区”.那里的影人若得到一封好莱坞的邀请信.多数人会难掩那份欣喜。吴宇森当时说:“我再也不拍香港片了!”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的影迷都在关注好莱坞,全世界的“盗版商”也在觊觎好莱坞。在数字技术、网络传播别开生面的今天,谁要指望几条法律或做个“翻印必究”的声明而高枕无忧,恐怕只有喝西北风了。所以,知道自己酒好的好莱坞,一开始就争取把版权保护的技术措施做到家——当然是尽量。  相似文献   

7.
扎根美国本土,发出不可替代的声音华裔仍是全美最多的亚裔人口,在2010年已经达到了400多万,并预估在2020年突破600万,随着美国华裔选民的数量增长,华裔在美国政坛的影响力也将越来越大.这就使美国主流社会不得不开始关注华文媒体,尤其在美国各级政府选举期间,华文媒体以其独特的语言优势更显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根据美国非盈利机构新美国媒体( New American Media)的调查:全美约有80%的华裔经常阅读华文报纸,25%的华裔收看华语电视的次数多于收看英语电视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国外歌舞片走向与中国歌舞片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外歌舞片起源的历史背景 1、世界形势的需要。 3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危机,民不聊生,社会问题严重,需要乌托邦式的世外桃园,于是好莱坞制造了银幕上的良辰美景;正处于纳粹时代的德国也有相当多的作品。当时在戈塔尔的指示下,德国电影与同时间的好莱坞一样,电影的主流是歌舞片,想给人们造成德国乃一片歌舞升平的虚假景象,为法西斯的疯狂、残忍披上一件美丽外衣。即使在战争中,戈培尔等官员仍继续观看美国片,并下令本国影业须紧跟好莱坞。1942年戈培尔公开表示:愉悦快乐的精神“对战时特别重要,尤其是我国忍辱负重时…  相似文献   

9.
童桐 《新闻春秋》2021,(2):89-95
本文以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七份流行报刊中提及黄柳霜的媒介文本为研究材料,借用框架理论还原电影史之外以明星或名人身份出现在流行报刊中的黄柳霜.明星制使得黄柳霜脱离银幕中"龙女"的负面形象被好莱坞所接纳,成为消费偶像.但呈现于文本之上,对其华裔身份的刻板印象以及同情感放大了其"边缘人"的身份.这种基于符号博弈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号称世界影都。提起电影,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好莱坞。可以说,好莱坞就是电影的代名词。美国长期在国际影视业居垄断地位,就是因为她拥有好莱坞。 如同众多有名者、无名者都想在好莱坞一圆“麻雀变凤凰”的美梦,进而跻身富豪之林一般,好莱坞也努力使自己成为美国的一棵超级摇钱树,使影视业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凭着雄厚的经济实力、高超的拍片技巧、众多的国际影星和老道的公关战术,好莱坞不仅让美国国民心甘情愿掏口袋,而且还漂洋过海去世界各地挣个够,去实现“用美国文化征服  相似文献   

11.
5月11习,法国海滨小城戛纳又迎来世界电影的盛会。本届电影节受国人关注的除了三部参展的国产电影,还有担任评委的华裔导演吴宇森。近年来,华人导演频频出现在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席上,从2003年的姜文,到去年徐克担任竞赛单元的评委,今年又有吴宇森进入评审团。与徐克姜文不同的是,今天吴宇森的身份更多是一名好莱坞导演。  相似文献   

12.
时尚人物     
虽然本届戛纳电影节只有两部华语片参赛,但刚刚离婚的张曼玉和唯一的华裔评委杨紫琼,还是足以比华裔影人成为新闻焦点。 在银幕上塑造过一系列女侠形象的动作明星杨紫琼,首次以评委身份参加戛纳影展。开幕式上,杨紫琼一身白色套装,抢了不少记者的镜头。与她一同担任评委的还有莎朗·斯通。来自东西方的不同气质的两位美女相拥亮相,艳惊四座。  相似文献   

13.
好莱坞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掀起2014年中国电影暑期档的观片热潮,在这部明星云集的大制作中,不仅有中国演员范冰冰出演X战警之一,而且X战警们最后的避难之所也选在带有中国宫殿风格的地宫。这种中国演员在好莱坞电影中打酱油、中国作为电影背景的现象已经不具有新闻效应,  相似文献   

14.
张琳 《大观周刊》2010,(44):19-19
一般来说,外国的喜剧和武侠电影,除非是有像张艺谋或李安这样的显赫名声,否则很难吸引好莱坞片商的注目。但很显然。《刀见笑》能在北美登场,并邀曾拍过《谍影重重》、《史密斯夫妇》等片的道格·李曼加持担任电影的执行总监就可看出,这部电影还是相当令人感到兴奋的。  相似文献   

15.
据新加坡有关媒体报道,在加拿大经历的几年一次的经济衰退中,不少行业都要受到拖累,惟独报业、特别是华文报业不受影响,订报、买报的人一样多,广告也不见减少。 近30年加拿大的华裔人口迅速增加,但早期加拿大的华裔移民大多来自香港,《星岛日报》有鉴于此,30年前就在加拿大出版了日报。后来中国台湾和东南亚华裔移民也去了不少,而《星岛日报》又是倾向香港移民口味,于是《世界日报》也在加拿大跟着  相似文献   

16.
初入影坛的斯皮尔伯格指挥着一支庞大的摄制队伍拍摄了鸿片巨制的《大白鲨》。影片独特的氛围与深刻的内涵令人难忘,并为好莱坞赢得4.1亿美元的空前票房收入。  相似文献   

17.
《声屏世界》2013,(10):172
2013年8月22日,洛杉矶时间上午9点,合润传媒与洛杉矶当地著名娱乐营销公司"好莱坞品牌(Hollywood Branded Inc.)",正式成立了联合办公机构并举办了隆重的签约仪式。自此开始,合润传媒驻好莱坞机构正式在洛杉矶挂牌成立。在此之前,双方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交流与磨合,就中国品牌同好莱坞电影电视之间合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非常详尽与全面的探讨,最终决定双剑合璧,合作共赢。"好莱坞品牌Hollywood Branded Inc."是一家位于洛杉矶的资深娱乐营销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好莱坞大片、当红美剧、电视广告、电子游戏广告植入、联合促销、品牌化内容营销、明星代言推广、社交媒体推广及公关落地  相似文献   

18.
唐昊 《今传媒》2012,(3):88-89
2012年,《黑夜传说4》成为新年的一记重磅炸弹,在年初再次引爆好莱坞的吸血鬼狂潮。不可否认,吸血鬼与超人,蝙蝠侠,钢铁侠一起,延续着好莱坞的炫酷题材。自1913年美国影片《吸血鬼》开始,吸血鬼就在好莱坞银幕上不断出现,每个时代的吸血鬼形象皆不相同,却又异常成功。在数字手段无所不能的今天,好莱坞电影中的吸血鬼形象变得更为丰满,故事讲得更为引人入胜。本文整合好莱坞历史上优秀的吸血鬼题材影片,解析影片成功的因素,提炼出好莱坞对于某一文化的运用技巧和惯用手法,使中国的优秀文化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银幕空间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电影业处于低迷萧条期。一位资深电影理论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如果让我回答电影希望在哪里,那就是我—直盯着的好莱坞,如果好莱坞也不行了,我就改行去做个体户……”  相似文献   

20.
当梅尔·吉普森等这些拥有澳洲背景的影星在好莱坞纷纷登堂入室、步入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以为,来自于澳大利亚、新西兰或者英国这些和美国渊源极深的国家的电影人,在好莱坞的发展几乎不会有什么大的障碍。大致相同的文化背景使他们可以轻松地脱离以前的情境,迅速地融入到好莱坞的氛围中去。但是,看了英国学者乔纳森·雷纳的这本《寻找楚门:彼得·威尔的世界》之后才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