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中国科技信息》2006,(19):317-317,316
钛及钛合金以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适应性成为最为优秀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为了进一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表面改性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二氧化钛和钛及其合金的热膨胀系数非常接近,能与钛基体形成牢固的界面结合,而且二氧化钛的生物相容性也得到了一定的证实,二氧化钛还具有超润湿性、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及耐磨耐蚀性。目前国内外在常规二氧化钛涂层方面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钛及其合金表面制备生物活性二氧化钛涂层的研究报道仍较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镁合金具有优异的特性,因而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但其不耐磨及不耐腐蚀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通过对镁合金材料进行激光表面改性处理,进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耐磨等性能。本文对激光表面改性技术(激光表面重熔、激光表面合金化、激光表面熔敷)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激光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16)
从有机膜表面改性出发,综述了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改性,偶联剂处理改性,多巴胺仿生修饰的改性方法,并对改性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玄武岩纤维作为基体,以钛酸四丁酯、四氯化钛为钛源,利用湿法化学法在玄武岩纤维表面负载一层二氧化钛,并采用XRD和金相分析仪表征二氧化钛在玄武岩纤维表面的负载效果。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光催化剂在开发氢能源、保护环境、消除有机物污染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成为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TiO_2光催化材料,因为其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稳定的化学性质,称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对TiO_2光催化材料的物理性质,可见光催化改进技术,以及应用进行了回顾。在对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质的研究过程中,对金属的掺杂、金属和非金属的共同掺杂、复合半导体、贵金属沉积、有机染料光敏化、表面光敏化等六种方法分别进行深入的分析研讨。研究结果表明这六种方式都能有效地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文章通过更加深入了解,表明二氧化钛是通过电荷传输和分离过程的变化改变了能带,拓宽了吸收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提高了二氧化钛的催化效果。并且,二氧化钛光催化在环境中的实践和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湿法球磨表面改性工艺,以硬脂酸为表面改性剂制备了改性氧化钐浆料,并直接添加到丁基胶乳中分散均匀得到氧化钐/丁基乳胶防辐射复合材料。实验考察了硬脂酸用量、球磨转速及球磨时间对氧化钐表面改性程度的影响,对复合材料进行了DSC、力学性能及X射线屏蔽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钐表面改性程度对复合胶乳分散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表面改性程度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氧化钐在丁基胶乳中的分散,当改性氧化钐活化指数达到96%,水接触角为102°时,复合胶乳分散稳定性最优,力学性能降低程度最低;当改性氧化钐添加量为20phr时,复合材料X射线屏蔽性能较优,其铅当量达到0.17mm Pb。  相似文献   

7.
张薇  范宏 《科技通报》2012,28(5):116-119
采用几种常用硅烷偶联剂以及两种自制偶联剂,分别对硅溶胶中的纳米SiO2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之后将纳米SiO2粒子分散到含氢硅油中得到改性后的含氢硅油。考察了几种偶联剂对纳米SiO2粒子表面改性及其在含氢硅油中分散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26)
应用纳米技术对羊毛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使羊毛纤维表面结构发生变化,去除羊毛纤维给人体带来的刺痒感,减少了羊毛纤维毡化收缩,达到可机洗、防缩标准;同时能够有效改变羊毛纤维表面存在的化学基团,获得新型的纳米界面材料,确保经过改性处理后的羊毛纤维表面物理及化学性能不同于改性处理前的羊毛纤维,其次利用功能性材料对羊毛纤维进行改性处理,使羊毛纤维和功能性材料两者之间以化学键、化学功能团的方式有效联合在一起,从而使羊毛纤维具有爽、滑、亮泽、防污等持久性效果。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未使用时所具有的色泽、风格及手感。  相似文献   

9.
通过借鉴橡胶、塑料等其它化工行业表面改性的方法,试用石蜡、硅油、硬脂酸、钛酸酯复合型偶联剂等做表面改性剂,对炼钢过程铁水预处理用脱磷剂石灰粉进行改性处理,对比测试改性效果,确定工艺路线和改性剂的选择,解决了太钢二炼钢厂铁水预处理过程中的石灰粉剂堵枪、粘结料罐壁的难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模板技术是制备介观尺度下具有多重结构材料的简单有效方法。本工作围绕纳米微球及其组装结构,一维纳米纤维及其组装结构而开展。其中重点关于核-壳结构凝胶微球的制备,并以此为模板制备包覆复合微球和中空微球,实现复合微球的形貌和特征尺寸的控制。通过化学改性对单分散聚苯乙烯胶体微粒进行处理,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单分散凝胶粒子。以核-壳结构凝胶粒子为模板,制备了二氧化钛包覆聚苯乙烯核壳结构的复合粒子及其中空的二氧化钛粒子。发现在无机前体的溶胶凝胶过程中,电场能诱导复合粒子表面形成贯穿的多孔结构。同样思路,制备了二氧化硅、导电聚苯胺及其复合的核-壳结构和相应的中空微球。对聚苯乙烯胶体晶进行化学改性,制备了核-壳结构的胶体晶凝胶。以此为模板,与第二种具有响应特性凝胶进行复合,得到了敏感特性的胶体晶凝胶。并研究了此复合凝胶的形态及外场响应特性。以多孔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一维结构及其阵列体系。通过调节孔的润湿性,调节一维结构的形态(纤维或中空结构)并可调节双组分核-壳结构纤维的内外相相反转。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硬脂酸为改性剂对磁铁矿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改性后的磁铁矿粉体在非极性溶剂中的分散性提高,活化指数从0.7提高到0.93,吸油量从57降为20,透水时间明显延长。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磁铁矿粉体亲油性提高;通过红外图谱分析了磁铁矿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粉体粒子表面成功地被双层硬脂酸包覆。  相似文献   

12.
VOCs是挥发性有机物,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活性炭吸附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活性炭吸附法脱除VOC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从VOCs的基本概念、治理现状和研究进展三个方面阐述活性炭吸附法脱除VOCs的研究进展,然后从表面氧化改性、表面还原改性和负载金属改性等方面分析活性炭吸附法脱除VOCs的实际应用,以此提高环境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无机阻燃剂具有生产成本低、阻燃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阻燃剂之一。但无机阻燃剂与高分子材料相容性低,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性研究。微胶囊化、超细化以及表面改性是常用的改性研究方法,文章介绍了这三种改性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列举了近年的研究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表面引发氮氧调控自由基聚合反应作为一种新的聚合反应可广泛应用于固体基底的表面修饰与改性,制备限制于表面的具有高接枝密度的聚合物刷.本文对不同基底的表面引发氮氧调控自由基聚合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当前油田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油井管表面防腐涂料生产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改性环氧重防腐涂料的应用,以更好地保证油井管表面防腐水平。  相似文献   

16.
聚烯烃粘接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聚烯烃粘接方面的最新文献,包括聚烯烃的表面预处理及各种聚烯烃用合成胶粘剂。前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底漆或促进剂、表面改性剂、力化学粘接及表面接枝等技术。后一部分则讨论了氯化聚丙烯改性胶粘剂、改性丙烯酸系胶粘剂、改性SBS胶粘剂、热熔胶粘剂及水性胶粘剂。  相似文献   

17.
首先通过偶联剂3-丙烯酰基氧基丙基三氯硅烷对SBA15表面进行预处理,随后通过所得SBA15表面的丙烯酰基与α-二亚胺钯催化剂1进行成环反应,将催化剂1共价负载于SBA15孔道表面;进一步在乙烯压力1 atm和35°℃下催化乙烯在SBA15孔道表面接枝聚合,获得表面超支化聚乙烯(HBPE)接枝的SBA15(SBA15-g-HBPE);分别通过热重分析(TGA)、红外光谱(FT-IR)、小角X射线衍射(SA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技术对改性前后SBA15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所述工艺可实现HBPE在SBA15孔道表面共价接枝,接枝后SBA15仍保留完整孔道结构。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所得SBA15-g-HBPE对聚氧乙烯(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改性作用,与改性前SBA15相比,SBA15-g-HBPE填充体系具有更优的离子导电性能,当填充15 phr的SBA15-g-HBPE8h,所得PEO基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室温离子导电率较未填充体系提高近43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纳米复合光催化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纳米光催化剂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二氧化钛作为一种光催化剂,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并利用二氧化钛对有机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生成简单、无毒产物正逐渐成为工业化技术,这为环境污染的消除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本文主要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以钛酸四正丁酯(TB)为钛源)和羧基改性的SBA-15(COOH/SBA-15)及氯化铜经过溶剂热及焙烧处理制得Cu-TiO2/SBA-15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N2吸附脱附等对其进行了表征。以降解罗丹明B的实验研究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少量铜离子掺杂对二氧化钛的结构无影响,且能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0.
超细重质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超细重质碳酸钙表面及界面特征,阐述了超细重质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原理及方法,介绍了较成熟的改性设备,提出了评介改性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