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观察都是敏锐的,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悄悄话”教育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采用一种悄声语言让他们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的一种方法。这种教育学生的方式会让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苗壮 《山东教育》2003,(13):20-20
开班会让学生自揭伤疤,迟到了可以不喊报告推门而入,课堂上学生有权拒绝回答问题,老师在办公室和学生谈话必须先给学生找个椅子……这些看上去有违“传统”的做法,都是北京市东城区一个叫做“尊重教育”实验课题组的老师们的“创造”。依照笔者的观点,“尊重教育”其实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较“前卫”的教育。说起“尊重教育”,笔者不由就想起了“让学生举起右手”的河北省安国市的那位教师的故事。一次,那位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无意中发现一个平日里学习很差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举起了手,但是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又一个字也回答不出来。…  相似文献   

3.
毛章德 《广西教育》2009,(19):28-28
《赏识你的学生》一书中说:“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常听到一些教师抱怨学生不听话,越来越难教。我们为何不去听听学生的心声?假如学生每天都生活在老师的训斥声中,他们还会有自信、还会听话吗?笔者认为老师要善于采用“赏识”的方法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对他们的影响太大了。作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教师,我常常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学生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拥有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苦思之后,我认为,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学生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享受到这种自由而又快乐的学习呢?我认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所谓成功的体验,指的是学生个体在学习和活动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受。几年来,我们在进行“快乐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中,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成功的观念 在“快乐教育”中,“爱”是前提。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现实、严肃的问题:学生有可爱的,也有“不惹人爱”的,还有使人“讨厌”的。如何对待那些“不惹人爱的”,甚至使人“讨厌的学生”?这涉及到教师是否有一种平等教育的指导思想问题。 可爱的需要爱,“不可爱”的不可不爱。这是平等教育思想的核心。对于那些被认为“真拿他没办法”的学  相似文献   

6.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7.
“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是联系和沟通心灵的桥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仅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具有渊博的学识,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关心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用爱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我们应秉持“认同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困生     
新课程明确指出,要关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善待每一位学生。作为教师,喜欢优秀的学生在情理之中,欣赏学困生则难能可贵。由于学习成绩差,学困生往往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骂,他们很自卑,心理压力也大。所以,我们要尊重、更要善待学困生。我们要坚信这样一段话:“相信所有的真爱都基于一份尊重,任何人没有资格去否定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虽然有时我们很难不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判断别人,但是一颗尊重的心,可以避免我们错的太多。”也许,一个孩子在一、二年,甚至三年内没有什么发展和进步,但是我们要相信他终有一天会成功…  相似文献   

9.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缕飘香 《家长》2013,(8):26-28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不喜欢孩子的人,他们会说:“小孩都很讨厌,让人心烦!”我发现,这像是一种预言,他们和孩子打交道,总能印证这种判断,因此也就愈发觉得孩子讨厌了。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寄语     
正教育的本质就是发展人、成就人。让每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我们教育追求的教育理想。发展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每一个人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关爱,拥有成长的尊严,成功的喜悦。我们教师更要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引导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学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成长、成才的教育,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成就每一位教师,使他们在自己的教育人生中获得社会的尊重,学  相似文献   

12.
我觉得学校不是为精英而设的,当然我不反对有好的学生,我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我要动脑筋的是让更多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健康人格的核心是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必须教育他“忘我’“‘奉献我”。学生有“我”了,我们才能教育他”忘我“。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学生有自信,有“我”,这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在“尊重学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有时也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即表现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主导了学生,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有个同事碰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4.
朱忠保 《山东教育》2010,(7):127-127
学会运用“圆心理论” 一个优秀的校长,应懂得怎样发挥广大教师的特长,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虽然每一个校长所用的方法不同,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平等对待每一个教师,与每一个教师都保持相同的距离,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感受到校长对他的平等尊重,这就是“圆心理论”。  相似文献   

15.
初·名师     
教育格言尊重赏识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成功。教学主张张宗方主张语文课堂要体现“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特点,追求课堂“语文味”及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注重在亲近语言、反复朗读、情感充盈、快乐学习等方面下功夫。他认为语文课堂就是语文教师自我成长的主阵地。多年来,他立足课堂,积极探索,在践行“本色语文,快乐语文”的教学主张中享受着语文教学的诗意。  相似文献   

16.
尊重式管理既在于学校的管理者尊重教师,也在于教师尊重学生。“馈人玫瑰,手有余香”,尊重给了他,也等于给了自己。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接纳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杜洪英 《中学生电脑》2011,(11):19-19,21
爱是教育的基础,成长的源泉。纯洁无瑕的孩子,他们有一颗比大人更敏感、更脆弱的心,我们要善于接近、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作为班主任,要真心去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爱能消除隔阂,尊重和理解能进出火花。  相似文献   

18.
据《教育时报》报道,福建某小学今年在选用一年级教师上出新招,采用了“学生选教师”的方法。在新学期开始前,由教师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教学经历、教学观点、带班思路等。然后,由家长提出问题,教师解答,最后由家长和学生商量,确定选择某一教师。对这种“学生选教师”的方法,笔者不敢苟同。固然,把教师置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来竞争上岗,其出发点是好的。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这是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一种体现;同时让我们的教师明白教育也是一种服务产业,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危机感,树立…  相似文献   

19.
吴灯 《天津教育》2008,(10):31-32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常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行为“怪异”甚至越轨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核心内涵。本文对“问题学生”张青(化名)的研究只是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他一人,但希望对他的研究过程能给遇到这类学生的教师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吴威 《现代教学》2014,(1):28-28
尊重学生说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观念,但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而更为严重的是,我们有时还浑然不觉,甚至认为那样对待学生是天经地义的。我以为,尊重学生的一个必要前提是由衷地爱学生,只有把学生当成一个个鲜活的“人”来对待,才能走近他们,融入他们,呵护他们,更好地教育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