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重新(或部分)发现他们的学习内容,对学生发展是有多方面的意义."这里的"重演",实际上是指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或知识的生成过程.这里"多方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学习是为学生语文素养以及终身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师应力求在教学中做到: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提供学习平台,让学生勇于表现;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一生受益。  相似文献   

3.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现实环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教学资源;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它直观、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情境创设得好,既可以将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又可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的课堂教学应该朝有利于学生“学”的方向迈进。激发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乐学 ;教给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会学 ;浓缩教学内容 ,让学生快学 ;启发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活学。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赋予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政治课学习中去 ,实现“低耗时 ,高效率 ,轻负担 ,高质量。  相似文献   

5.
吴小燕 《教师》2011,(10):102-103
本文就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悟性作了比较深刻的思考,即在科学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领悟;在合作讨论中,帮助学生醒悟。笔者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悟性"的重要性,力求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发掘学习潜能,增强实践能力,抓住学生心灵的闪光,达到心智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教改是为了“人的发展”。在“自主”环节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合作”环节 ,让学生们平等互助合力求知 ;在“创新”环节 ,让学生通过学习 ,具有学识和才能  相似文献   

7.
孔子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当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去学习时,那么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能够唤起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那么,怎样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采用什么方法更有效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建教学互动时空,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获得快乐、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与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为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法指导的实质就是“教会学生学习”,研究学生怎样才能“会学”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法指导的作用,提高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呢?示范——学法指导的一级阶梯模仿,作为一种通用的学习方法,是所有学习的最初阶段必须经过的阶梯。在学法指导中,为能使学生模仿到好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选择典型性的教材,并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孕伏良好学习方法的示范。其操作过程是“明示——领悟”。即教师在某一教学过程开始之际,就明确告诉学生将按什么方法学习,接着让学生按所示方法学,并在学的过程中对学法由  相似文献   

10.
差生缺乏自信,缺乏自信也就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更谈不上去发挥自身的任何潜能,这是人所尽知的事实.长期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让差生拥有自信,鼓起勇气,挖掘自身潜能,然而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一个数学教师准确地把知识教给学生,也许并不十分困难,多数人都能做到,但一个数学教师能让其学生对数学发生兴趣,爱学数学,却是很不容易的事.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的探究式学习让我们看到让学生爱学数学的缕缕曙光.  相似文献   

11.
教了二十多年的语文,有了一些感想和体会。要当优秀语文老师,要让学生学好语文,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三条:首先,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即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拿着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即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第三,教师必须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要让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观园中去游览、观赏、体验和探索。教师要点燃学生头脑中的火把“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杨福家语)点燃学…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把知识传给学生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所学知识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主动学习的助长剂。 低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遵循这一信条,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探究每篇课文内蕴的意境和情感,通过插图、投影、简笔画、音乐、表演和文学语言的描绘,再现语文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即处于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蒋静雅 《江西教育》2004,(13):28-28
班级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理想家园.学生在班级里通过学习,丰富知识、培养能力;通过集体活动,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懂得做人的道理.班级是满足学生自尊和自我实现的人生驿站.其间,班集体环境对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为他们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团结协作、自由快乐、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徜徉其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笔者尝试在班集体建设中关注人文因素,渗透人文关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教学中,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新课标的初中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再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中活动中探究,从而掌握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读、议、讲、练教学法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而提出来的。他们已先后在不同年级进行了实验,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种教学方法的基本精神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它的教学全过程为;首先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人们思维不直接参与作用下直觉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是语言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培养的途径是:一是联系生活,激活生活,将文字还原为生活,让学生感性体验;二是揣摩品味,反复推敲,仔细地探求、体会、玩味;三是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环境即语境,让学生尝试着把习得的语言灵活地加以运用,这是语感培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主体地位一直是教育事业中秉持的中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却很少发挥主体作用,在学习中常常处于被动状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者各有其法,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教法、体会是:耐心指导学生阅读,加强日记训练,具体指导学生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阅读是作文材料的来源,是作文的基础,所以指导学生阅读尤为重要.我把阅读分为了课堂阅读指导和课外阅读指导.课堂阅读指导即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教材.语文教材中,篇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典范.在教学时,应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在弄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所谓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