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近代宋诗派领袖人物陈三立早年的文学活动,大部分研究著述语焉不详。本文首次详细考论了陈三立早年在湖湘参与碧湖诗社与碧湖雅集的情况,陈三立与郭嵩焘、王闿运、释敬安等结碧湖诗社相唱和,诗社同人多为陈三立一生挚友。从这个时期陈三立的创作来看,他早期诗风亦受汉魏六朝诗派的影响,后来陈三立才逐渐摆脱湖湘诗风影响,成为宋诗派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2.
晚清“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黄遵宪和宋诗派文人群体关系密切,他和郑孝胥在维新变法时期有密切往来.和陈三立在漫长的时期内保持着友谊,黄遵宪高度评价郑孝胥和陈三立的诗作,互相均有诗文唱和。在诗歌观念上两者都表现出强烈的创新欲望。  相似文献   

3.
宋诗派文人群体与"清流党"渊源甚深,陈宝琛本是清流健将,陈三立、郑孝胥均为清流党弟子,他们的友朋中也有许多清流人物,但宋诗派和"浊流"即近代洋务派关系亦较为密切。本文旨在说明这是一个既有清流风骨,又通晓世界大势的维新群体,在近代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严复与"同光体"成员关系密切,他与郑孝胥的交往长达数十年,与陈三立相见较晚但惺惺相惜。严复诗风亦受"同光体"影响,可谓宋诗派外围成员。在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上,严复与"同光体"成员也多有契合之处。从严复和郑孝胥、陈三立等"同光体"成员的交往亦可窥见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近代士大夫的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桐城派的基本思想倾向需要加以具体的、历史的辩证分析,通过研究桐城派的产生及兴起,可以发现它们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宋诗派虽没有取得像桐城派那样很大的成就,但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它在理论上和创作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并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桐城派及宋诗派的出现,都是对于当时极端的拟古之风的反驳。  相似文献   

6.
身处道咸时代的丁日昌力精洋务,他与宋诗派诗人关系密切,该文从丁日昌与宋诗派诗人的交游及其诗歌创作实践两方面探究其诗歌的宗宋倾向。  相似文献   

7.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当中只翁方纲与姚鼐  相似文献   

8.
吴浩 《文教资料》2009,(18):32-34
云间诗派为明末清初文坛上一大派,以陈子龙为诗派领袖.然于陈氏之外,宋徵璧等人的辅翼之功亦不可忽视.宋微璧不仅在诗学理论上有所创见,更在实际创作中丰富和完善这些理论,从而更进一步深化了云间诗派的创作内涵.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云间诗派众人中,宋徵璧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宋代诗史上,能形成流派、轰动一时,影响极大且持续时间较久的,前有西昆诗派,后有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最有宋诗特色,在欧阳修、苏轼之后,独霸宋代诗坛,其影响远远超过西昆诗派,故学宋诗、论宋诗者,无不深研江西诗作,这是极自然的事。然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西昆诗并无宋诗特质,居然执宋初诗坛牛耳半个多世纪,其间虽遭石介等人极力抨击而不减其势,直到欧阳修等人古文运动兴起,方才告退诗坛,然梅尧臣、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大诗人也或多或少与西见诗有关系。对西昆诗派盛衰这一文学现象,宋以来皆有说辞,然往往只论及现象本身,少…  相似文献   

10.
元代末期的近三十年,过去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沉寂时期。实际上,在这一时期,中国戏曲的发展经过了诸宫调、北杂剧、南戏的成熟期之后,正在进行着由南戏到传奇的转变。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在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出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这样的长篇章回小说,完成了从话本到长篇章回小说的变迁。在传统文学,特别是在诗歌领域内,杨维桢为首的吴中诗派在继承传统诗歌的基础上,又以吟咏性情、强烈强调个性的诗歌精神,改变着由元以来的中和雅正之音,开辟了诗歌发展史上崭新的局面。关于元末吴中诗派的有关情况,笔者已经进行了一些论述,本文旨在探讨这个诗派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  相似文献   

11.
“西南硕儒”莫友芝作为晚清宋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诗歌创作既与宋诗派的写作主张互相应和,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他重视诗情,有感而发,形成了莫诗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诗学渊源、对宋诗的态度两方面探讨了范当世的诗学理论主张后认为:范当世的诗学主张渊源于桐城派诗论,同时又与当时盛极一时的宋诗派诗论有密切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范兰世在桐城派和同光体诗派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史鉴乃《宋诗类选》之编者,是书的编选彰显了他建构宋诗史的努力和标举性情的诗学观。这既是其学术思想的自然延伸,也是清初诗学思潮激荡的产物。针对当时唐宋诗之争纠葛叫呶的现状,他力主通变,推重学养,倡导唐宋兼采、不拘一格,借以修正宋诗派末流之偏颇,这些都体现出一个理性宋诗派的眼光和胸襟。  相似文献   

14.
提到李彭,一般人皆从江西诗派角度去考察他,以为他以黄庭坚为师,又与江西诗派诸子交往唱和,故能取得一定的文学成就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文学思想也同江西诗派诸子一样亲杜亲韩。然而,当我们从李氏家族角度考察,则发现李彭的文学成就与文学思想另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李彭甘愿做山谷弟子并不是出于偶然。  相似文献   

15.
桐城诗派源远流长,甚受学人推重,在晚清民国亦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从地域渊源上看,清代桐城诗派的诗歌理论与创作特色无疑是民国桐城诗派取法的诗学资源。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吴闿生、曾克耑等人采取较为保守的文学立场,除了通过教学活动促进桐城诗派的传承与扩散外,尤其着力于对桐城派诗人谱系的建构。而在诗歌创作上,民国时期的桐城派追求雄放奇崛的诗歌风格,这丰富了民国旧体诗的多样性,展示了古典诗歌在艰危苦难中所蕴藏的精神力量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九叶诗派”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重视,它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对80年代至今的“九叶诗派”研究进行了理论梳理,认为这一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史实性问题的描述考证到文学本体层面的深入探讨,最后是诗论、理论体系的评价的渐趋深入的过程。并试图从现代主义和语言维度这两个重要方面对九叶诗派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查慎行是清代初年诗坛宋诗派的集大成者,对清代的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其山水诗、仕宦诗、唱和诗进行研究,分析其诗歌特色和风格,并对其创新性予以阐述,指出其本人和诗歌在清代乃至整个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透过其诗歌来看其人生经历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查慎行的一生是在性格与环境的矛盾冲突与对立中度过的,也正是这种复杂的生活感受和感悟,构成了其特殊的诗心与诗性,其在诗境中的情感,也为人们所认同。他的诗歌创作代表了清代当时宋诗派的最高成就,成为宋诗派的典范,对清代以及近代诗坛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长期以来,有关查慎行诗歌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对他诗歌整体的分析也较为薄弱,目前对查慎行诗歌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其中某一个方面,没有从整体上更好地关照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论七月诗派的共同主题游友基七月诗派迎着全民抗战的硝烟与人民解放的炮声诞生、成长。它同时代、现实、革命和战争如此紧密地“拥抱”,是新诗史上未曾有过的文学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种“战时文化一战争文学一战地诗歌”,为新诗注入了新的特质。它继承井发展了...  相似文献   

19.
郑珍虽然是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他本人却反对诗分唐宋,而且在其诗歌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唐代诗人的学习,文章从对郑珍诗歌风格及内容的分析中探讨了郑诗与唐诗之渊源。  相似文献   

20.
九僧与四灵     
文章对北宋初的九僧和南宋中后期的四灵两个诗派进行了所处时代、学术派别的影响、文学风潮和艺术特点上的比较,其中强调了学术派别、文学风潮的影响,对不同之处给予了更多的注意,以期能较清楚的阐述两个诗派的差异和共同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