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晏几道是北宋中后期的一位著名词人,他的词中充满了浓厚的感伤情绪,感伤是他词的情感基凋。人类的情绪有许多种,感伤是其中的一种。感伤本质上是一种心境,是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时的一种负面的主观体验,它表现为一种弥散而持久的忧伤与无奈,源于人类无法超越生存境遇的生命体验,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普遍情绪,  相似文献   

2.
感伤情绪是李商隐无题诗的情感主调,无题诗中的感伤情调与诗人对于人生的体验口佛道的感悟分不开,使得无题诗增添了朦胧之美口悲怆之美和生命之美。  相似文献   

3.
席慕容,是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女诗人,其诗常以清新淡雅的笔调,率真的情感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邂逅》一诗借捕捉的那种不期而遇的瞬间,来抒发诗人不尽的离愁别绪的感伤。诗开头径直描述邂逅情景,以形绘情。这看不见的“忧伤”与“流浪”、  相似文献   

4.
怀旧不仅是人类更是电影中的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永恒话题。作为第五代著名撮影师的顾长卫,其处女作《孔雀》就是一部以怀旧和感伤为主调的影片。认为这部影片通过创伤与抚慰的叙事体验,通过富于隐喻化的片名和开放式的结尾等策略,传达和表现的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怀旧感。  相似文献   

5.
现代诗人何其芳的早期爱情诗作,往往是在为他逝去的爱情吟唱挽歌。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一首《雨天》,并结合何其芳真实的爱情体验进行解读,在理解诗人爱情感伤情绪的基础上,对诗人早期的创作思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倩 《文教资料》2012,(31):3-4,10
杜甫暮年的漂泊意识首先是一种悲剧意识,包括故园难归的寂寞、壮志未酬的失落、生命衰老的悲凉。从总体上来说,就是一种由于诗人在年老体衰之时,既不能回归朝廷实现匡君济世的政治理想,又不能落叶归根完成与亲人团聚的人生夙愿,因此而产生的漂泊感、孤独感、萧瑟感、沧桑感,以及死亡意识交织缠绕的心理体验。这是一种漂泊无依、归宿难觅的人生况味,是一种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难以企及的无奈与无助,给诗人带来了无尽的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7.
作为关汉卿笔下著名的历史悲剧,《西蜀梦》与《赵氏孤儿》、《窦娥冤》等剧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带给观众以紧张、悲壮甚至崇高恐怖的悲剧美感不同,它所带来的是对英雄逝去的无限伤叹与惋惜之情,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典词诗中那种感伤流逝之美。可以说不仅是对古典诗词中感伤悼亡一类悲剧性情感体验的承续,更是古代戏曲在表达人生悲剧性情感体验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而这一悲剧美的形成恰与该剧以回忆时间为主体的时间结构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再别康桥》的情感意蕴自其问世就难有定论.孙绍振认为本诗没一点世俗的失落感和痛苦②,严家炎认为此诗“热烈、真挚、轻柔、细腻又略带飘逸”③,其实这只是徐志摩创作个性及“理性节制情感”创作主张的体现,全诗自始至终都沉浸在惆怅感伤的氛围里.联系康桥情缘对诗人的影响,创作此诗前后他的人生经历、情感状态及诗歌选景用物的特点,笔者认为本诗情感表现为一种心口错位:表层似乎很潇洒、超脱,内蕴却是深邃的忧伤.  相似文献   

9.
回忆与咏史诗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内在的审美关联。杜牧的咏史诗中将这一关联演绎为一种审美回忆:借助回忆性意象的审美创造能力,将回忆性意象的缺失与诗人的情感缺憾相契合,营造一种感伤婉约的审美情调;借助于回忆的形式创造了自己的审美乌托邦,抒写着自己的审美理想。进而超越时空的限制,在瞬间的时空定格中去体验人生、体味生命,完成自己的审美感悟。  相似文献   

10.
怀旧不仅是人类更是电影中的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永恒话题。作为第五代著名摄影师的顾长卫,其处女作《孔雀》就是一部以怀旧和感伤为主调的影片。认为这部影片通过创伤与抚慰的叙事体验,通过富于隐喻化的片名和开放式的结尾等策略,传达和表现的正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怀旧感。  相似文献   

11.
姜夔的词作悲伤凄婉,形成独具特色的感伤词风。这与其早年宦游时的情感经历、布衣终身却清雅脱俗的个性气质、风雨飘摇时代引发的忧国情怀三个方面密不可分。文章结合这三方面对其词作进行分析,剖析其词风的感伤性,了解一代词人的创作经历和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长吉体”诗歌形象,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古典诗歌整体风格上的差异。诗人选择了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来重组世界的方式,通过非“物态化”的审美追求,汹涌澎湃的浪漫激情,含蓄鲜明的诗歌意象,使其作品具有了现代派诗歌的某些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作为集南北朝文学之大成的诗人,庾信对于《左传》的文学接受绝非出于偶然.在特殊的文学环境影响下,庾信精熟于《左传》的文化背景,使得其以史笔入诗文,将自己的乡关之思融入了具体文学创作中.在诗人与侍臣双重人格的文化心理影响下,庾信对《左传》典故的运用,有着个人鲜明的文化意识.此外,使事用典的文学风气,也是庾信主动接受《左传》的动机之一.只不过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用典更富现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散文诗实力派作家群中,亚楠是一位真诚而勤于诗艺创造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的诗人.他在西部行走,灵与景动,心与物游,与大自然一往情深而在审美的沟通上达成了高度默契;他在诗思上呈现,因意立象,依象成言,达到象中有意、意中存象的内在法门;他在伊犁大地上坚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诗意栖居的地域上,朝圣灵魂;他在天边放牧云朵,异彩飞扬,精神脉动,在形而上的驰骋中富于超然的气度;他在城市穿梭,煮酒论诗,谈天说地,在现代性的进程中抒发自己对世道人心的深切体验.  相似文献   

15.
人生苦旅的温馨港湾——李贺爱情诗心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贺一生是短促的,又是充满传奇色彩的。其现存诗歌中有近五分之一的篇幅涉及到爱情婚姻生活,情感真挚深婉而主旨多扑朔迷离,莫辨其踪。这给后人的解读既带来"归趣难求"的困惑,也留下了寻绎考索的思维空间。本文试图以诗人有迹可按的生活经历为依据,辅以合乎情理的心理探测,发掘李贺情诗缠绵悱恻的精神底蕴,藉以洞悉中晚唐诗人隐微纡曲的心灵世界,为唐人社会心理变迁总体趋向的研究提供一种感性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
梁南的诗是苦吟中对磨难的审美化提炼,是创作主体特殊情感体验的诗化过程。在其诗歌中出现多重主体辩证统一的矛盾特性:话语主体与写作主体融合的审美幻象下潜伏着隐性裂隙,致使诗人主观情感在对高调歌颂的意识形态自觉皈依中又表现出对个体权利和欲望的潜在诉求,以致在文本裂隙的张力中渗透出对这种无条件皈依的解构。同时主体的辩证性还表现在“我”和整个“归来者”诗群在情感表达上的趋同与个性化疏离。  相似文献   

17.
哈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伟大的小说家,但其诗歌创作也独树一帜。其作为回归诗人的定位,哈代的战争关注过程及其对战争态度的嬗变是研究哈代战争诗歌的基本前提。论文从语言、内容和思想以及表达方式等方面考察:哈代关注战争,对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从幼稚到成熟的变化,哈代最终回归诗歌,是不折不扣的战争诗人。  相似文献   

18.
谢铎是“茶陵诗派”的重要作家,由于生平经历的不同,他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和李东阳等人不同的风貌,不但破除了台阁体诗风,开始向复古方向转化,而且开拓了众多主题,其中既涉及到他对民生疾苦、国家朝政的关注,又流露出忧谗畏讥退隐避祸之心,并表现了作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歌颂赞美之情以及对亲情友情的重视等等,此外还有一系列咏史诗,都体现出诗歌主题的创新倾向。  相似文献   

19.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use of VR (Virtual Reality) and its affect on the degree of awareness of 178 seventh and eighth graders to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experiences of a new immigrant during his or her first months in the adoptive country. Students native to the adoptive countr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n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tried out VR worlds designed to simulate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s of a new immigrant teen, and a control group which viewed a movie on the same subject. In addition, we have examined another group of teen immigrants who provided us with a benchmark of the degree of awareness to be measured. Their responses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native teenagers of the adoptive country. All the subjects responded to an awareness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Sever 1977), and had a personal interview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s wel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experience of a VR simulated emotional and social experiences of a recent immigrant teen has intensified the emotional and social awareness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while the movie intensified the social feelings only in the control group.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诗坛著名的实力派诗人江一郎是从乡村语境创造诗篇的高手。他以特有的敏感和睿智直接潜入生活与生命经验的底部,透视人生,拷问死亡。弥散于诗行间的是草根诗人的悲悯情怀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内敛而有张力。江一郎对庸常生活的挖掘能力和感悟能力令人惊异,他沉潜于诗的技巧,烘托意境,驱遣手法,锤炼语言,把握节奏,其诗呈示鲜明的艺术个性和丰富的诗歌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